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兴媒介转变了广告传播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流通模式,与此同时,"瞬连"的网络环境使得主动消费群体日益崛起,网络广告与受众之间的关系顺势而变,重新洗牌。本文通过对新广告形态与新受众形态进行研究,分析互联网大背景下广告与受众的"新关系"及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品牌效应"已转变为"用户品牌",品牌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为"互动"的价值等,只有洞悉广告与受众这种"新关系"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2.
体育新闻向来给人专业、略显无趣的印象,很难吸引不关注体育的受众。将后现代主义运用到体育新闻中,可以扩大受众群体、提高新闻到达率、影响人们的体育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了解后现代主义对体育新闻的消极影响,对过度娱乐化和信息碎片化等情况给予重视并进行调整,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新媒体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在体育新闻中的影响有实用意义。本文梳理了知网中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在体育新闻中的影响”相关文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焦点以及发展动态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3.
解析体育新闻受众--来自成都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晴 《当代传播》2005,(2):45-47
本文依据受众理论,对体育新闻受众的媒介接触心理、行为,以及对体育新闻的人际传播、反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8)
"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的关联更加密切,其新闻信息接收行为与习惯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此次研究从"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接收习惯调查"的项目数据出发,以报纸、广播、电视、电脑、手机五种媒介的使用情况为重点,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力图还原"互联网+"背景下五种媒介的用户群体情况,以及受众在新闻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行为与习惯,为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读题时代的到来,体育新闻标题,尤其是网络体育新闻标题,在吸引受众注意力,营造阅读兴奋点,争夺受众阅读率,从而实现体育新闻的有效传播过程中价值巨大.本文以体育新闻标题的传播价值为切入点,考察分析了体育新闻标题语言运用的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6.
调查表明,就新闻编辑环境而言,目前监管最严格的新闻类别为时事、政治新闻。大多数网站制定有较为规范的新闻编发程序,能够比较严格的执行。网民跟帖和评论的编发,一般由编辑把关。敏感、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大部分网站会以正面报道为职责。在网络新闻制作过程中,大多数网络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考量的是"受众需求",网络新闻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基本保证了满足受众需求和实现媒体正确导向之间的平衡;就受众及其规范而言,网络新闻工作者认为受众对于网络新闻的信任度在"一般"的层级。受众对"娱乐、体育新闻"的相信程度最低,其次是"时事、政治新闻"。网站对于受众的言论与意见发布采取负责任的把关态度。网络受众比较不理性。受众的反馈对编辑风格的影响在不同的网站程度各异;就网络新闻业务现状而言,娱乐、体育新闻发展最为成熟,时事、政治新闻真实性、客观性最强,娱乐、体育新闻编辑自由度最高。目前网络向受众提供的新闻内容大同小异,同质性强,传统媒体给网站提供的新闻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   

7.
试析预测性体育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航  黎莎 《新闻采编》2002,(3):9-10
近几年来,面对媒体体育新闻日趋显著的娱乐化趋势以及各媒体体育新闻为拓展传媒空间而展开的激烈竞争,预测性体育新闻悄然兴起并渐成气候,主导及影响着报纸体育新闻的版面、电视体育新闻的时段、受众体育新闻的需求,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体育新闻现象。本文拟就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形式、成因及新闻价值进行探析,从而把握体育  相似文献   

8.
孙鹏飞 《新闻世界》2011,(5):104-10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与体育两者日渐结合。网络媒体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体育新闻报道上,运用网络互动技术和多媒体表现形式,越来越注重体育新闻的娱乐性。网络体育新闻娱乐化给受众带来了愉悦、轻松、欢乐,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种种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网络体育新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新闻报道方式,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 "网络体育记者"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刘晓阳 《东南传播》2020,(3):109-114
通过对B站、微博平台的30位非生产性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本文尝试围绕愉悦、表达、展演三个方面探寻当前互联网语境下"被动受众"的身份认同机制,并勾勒这一群体的总体性特征。研究发现,互联网被动受众主要通过情绪排斥与品味区隔构建身份认同,同时流露出一种"精英情结"。而他们也正以此种隐密的抵抗方式,成为"文化民主扩大"进程中的沉默者、旁观者与仰视者。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新闻报道作为传媒内容竞争的重要砝码,受到媒体从业者的极大重视,以报纸为例,体育专版、体育专刊占据着版面关键而强势的区域.然而,在吸引受众的同时,地区性媒体中的体育新闻报道却带有浓厚的"地方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2.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终点,没有受众的新闻传播根本无从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被广泛地运用,体育新闻传播也日益走进微传播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继续保持舆论制高点,必须积极使用新媒体,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高度依赖受众而存在的传播媒介。因此,微传播时代更要加强受众需求研究,让体育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存在于众多媒体当中,源于体育新闻的竞技性、娱乐休闲型、高情感性以及国际性等特征。其中,娱乐性作为重要特征,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观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也有众多学者或普通受众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担忧,认为体育新闻泛娱乐化会影响常规体育新闻的发展,低俗的娱乐化表现方式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那么,体育新闻娱乐化该如何发展呢?一、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的透视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视角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体育宣传";二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体育新闻";三是90年代中期到如今的  相似文献   

14.
卡普费雷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这个媒介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隐患,对谣言的传播学研究日益增多。谣言传播必须要有人,所以受众心理研究就颇为重要,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看到受众个人与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本文以河北"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黄桃辟邪谣言为例,着重分析了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和影响受众群体心理的因素并提出了谣言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达拉斯·斯迈思的"受众商品论"到互联网产业中的"数字劳工",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为我们批判地理解受众劳动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是剥削语境下的受众劳动研究忽视了对劳动者主观体验的考察,本文通过对字幕组、哔哩哔哩UP主和豆瓣小组等网络群体的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关注数字劳工的主体性构建过程,从文化研究学派的视角对数字劳动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新闻要保持在受众中应有的形象与持续魅力,需要把握住体育新闻鲜明的与文艺嫁接的个性特征.因而,本文对体育新闻与文艺二者的"嫁接"进行了学理性思考,探讨了"嫁接"中的相关问题并揭示了其中的人文意蕴.这对我们始终把握体育与其它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认识体育新闻的特征,指导体育新闻报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此文以法国社会学家勒庞的群体分化理论为基础,研究在互联网迅猛发展背景下,受众群体出现分化的特点和流程,反思新闻媒体如何重塑自己的地位及权威。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与体育新闻领域的融合,大大拓展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并丰富节目的制作模式。而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令体育新闻的传播展现出多维度与交互性特征。而当互联网技术、融媒体技术不断升级与完善的过程中,未来的体育新闻传播将会更加的多元化、跨区域性。即“受众中心”理念会发生较大的转变,且更趋向全球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关注体育新闻报道模式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军 《传媒观察》2003,(7):24-25
当中国体育事业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而融入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时,体育新闻也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迎来了跳跃式的发展。几乎在所有都市报、晚报、互联网的新闻竞赛中,体育新闻都成为各方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在从业人员数量上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体育记者(包括兼职的)人数不足500人,而到1997年4月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召开全国理事代表会议时,全国专职体育记者、编辑超过了3000人。随着各媒体对体育新闻的重视,该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自祭出绝招吸引受众,占领市场,整体上来说,体育新闻的报道模式呈现出商业化、娱乐化、竞技化的倾向,比传统的体育新闻更能够招徕受众的注意力,而由此带来的一些弊端,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刘振中 《传媒》2015,(13):45-47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媒介有效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促进农业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媒介为代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抓手与新动力.职场类真人秀作为大众传媒的“新宠”,聚焦了政府、社会、高校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以高校大学毕业生为主要受众群体,有效提升了节目层次,丰富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