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学院校特色馆藏资源“中药标本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戎  杨错 《现代情报》2012,32(1):70-72
阐述药学院校建设"中药标本数据库"的优势及意义,介绍开发"中药标本数据库"的具体过程,指出药学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在实现资源共享、宣传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洋中药"逐渐进入国内市场,我国中药企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中医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有着不容低估的价值。然而,面对国际竞争,我国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在进出口贸  相似文献   

3.
<正>以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突破传统"一药一性"的中药性味理论,创造性提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该假说的客观性。这一假说的提出与证实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安徽省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展开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地方传统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引导构建一个新的地方传统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使得地方传统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与研究更加有序和科学,推进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鲁明 《科技通报》2000,16(Z1):111-116
论述了中医药学科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怎样建立和完善中医标准化诊疗体系和疗效评价体系?如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开展中药有效组份辨析、提取及创新中药复方,等等。认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学科研究必须要适应当前全球科学技术交流与竞争的大环境,迎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既保持和发扬其独特性(特色),又适应当前现代科技与文化的一体化和趋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武器,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其疗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质量监控亟待改进,特别是中医独特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人难以理解,成为中医药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发展的严重障碍。对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中药化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必须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传承并发扬中医药文化。本研究以“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中医药课程建设、中医药展览馆建设、中药标本制作、中药种植技术推广”等多维路径为基本出发点,以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为着力点进行阐述,为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提供新范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分别从国家对外和对内政策两个侧面明确表达了要与沿线国家扩大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意志。中药和西药在药性分析、医疗方法、消费模式上的区别,以及国外对植物药品准入方面存在的各种壁垒是中药国际化所面临的瓶颈,因此急需在中药国际化领域的制度创新。"一带一路"战略正为中药国际化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创新思路和全新机遇。国家和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公司应立足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历史必然,建立中药国际化相关创新制度、政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医药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中医药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云药之乡"建设,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重大创举,是对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是云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扎实地开展"云药之乡"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中药现代化基地,我国最重要的野生中药材繁育基地,我国最重要的天然药物原料基地、研发基地和加工基地,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中药材贸易物流基地;充分运用"大数据",依托"智慧医疗"理念,将"云药之乡"建设引入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药高新技术已成为中药制剂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中药,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使中药作到安全、高效、稳定、可控,这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可从整体上提高中药的制剂水平,而确保中药制剂质量与疗效的稳定是中药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和战略产业,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有效载体.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天然绿色、安全有效、集保健养生和疾病防治于一体的中医药迎来了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让国际社会理解、接受和应用中医药,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刘新民教授30余载致力从事的工作.多年来,他坚持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中药复杂体系特点,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带领中药神经精神药物和健康产品研发团队,围绕中药药效、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开展系统研究,获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科学性、有效性已得到了证实,但药材,制剂的成分不明确,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规范的过程,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中药现代化的步伐,成为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我们的祖先试图为解决病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后人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只有正视传统中医药存在的不足与短板,才是清醒的理性表现;相反,漠视世界性的科学争议与现代化标准的挑战,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岩  孙淑清  袁丁 《现代情报》2005,25(9):217-218,206
中药产业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对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药产业化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中药的产业化、现代化,必将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而中医药的国际化也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扩大,中医药必将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04,(7):31-31
传统中药提取生产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中药智能连续逆流提取设备,在哈尔滨一次试车成功。从试车成功到现在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各地咨询电话不断。有关专家评价,这是中药提取装备技术上一次革命性的进步。 由于现代科技与传统中药产业结合不够,中药生产工艺及装备普遍比较落后,尤其表现在中药材提取和药液分离等设备上,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开发中药连续逆流自动控制提取技术装备是我国“九五”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之一。有不少单位在进行这方面的开发研究,但至今仍没有成熟的设备产品实际应用于中药提  相似文献   

16.
袁晓燕  谌立巍  刘心炜 《软科学》2000,14(3):55-55,62
1997年 ,国家通过了以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 ,并与现代科学结合为特征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 ,旨在以科技为基点 ,使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参与国际每年约 30 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竞争。今年内 ,我国又有可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入WTO后 ,中药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时代也随之而来。但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一、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中药的标准化是中药发展的关键 ,只有标准化才有可能发展 ,才有可能达到中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也才有可能谈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标…  相似文献   

17.
直挂云帆济沧海--记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之后,中国中医药产业化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从机遇上讲,中药产业化在国内外市场潜力极大,而中药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为国内急剧增加的医药市场需求给予极大的支撑。制约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则是中医药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要克服这一制约,就必须抓有典型意义的中医药品种开发、研究。 长期以来,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一直立足于高科技,致力于中药  相似文献   

18.
西药中药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研究现在使用的西药,使之具有中药的理论、特性和功效内容,从而不仅能为西医使用,也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来使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中医药学人,感到无比喜悦,本文就中药行业发展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中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中医药业在“回归自然”的浪潮中,获得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已经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拟从对中药专利保护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专利保护的不足之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