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是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体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迷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迷失和责任感缺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反映在人际情感冷漠化、人格冲突、恋爱迷茫三个方面,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则包括剽窃他人网上成果、网上行为不文明、浏览黄色网站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大学生网民的增多,有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深化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教育,丰富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自控能力,不失为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品德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本文提出大学德育应该更加关注在受到网络的冲击后,大学生在品德上产生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认知教育、情感培育、意志训练和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已经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与交往方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真实的伦理世界里,高校学生伦理情感、伦理行为和伦理认知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此环境下,要使高校学生的伦理回归,必须加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文章剖析了网络世界-伦理世界构架下的高校伦理问题,并通过伦理坚持的主张,在互动与商谈模式下,提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和规范,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术道德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学生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认知状况,提出通过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鼓励学术创新等途径来加强高校学生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世界因为它的复杂性和无序性,导致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表现。大学德育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受到网络的冲击后产生的问题,网络道德认知教育、情感培育、意志训练和行为矫正等应该成为大学德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需要引起高校内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调查问卷.对6所高校的近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的性别差异显著;(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的城乡来源差异不显著;(3)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的文理科专业差异不显著;(4)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会因网络交往参与程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调查问卷"、UCLA孤独量表、Scheier and Carver修订的社交焦虑量表及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所高校的54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孤独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对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负面影响程度有预测作用。进而提出了减轻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的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网络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尤其是心理特点,加强对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调查问卷"、UCLA孤独量表、scheier and Carver修订的社交焦虑量表及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所高校的54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孤独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对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负面影响程度有预测作用.进而提出了减轻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顾萍  尹生良 《文教资料》2012,(15):142-143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道德自律教育是建立在网络社会基础上的新型道德教育。推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道德自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化解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的矛盾,需要创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道德自律教育和发展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道德自律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自我张扬空间的同时,也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呈现标准和价值观念混乱、认知与行为偏离、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判断能力降低等网络失范行为的滋生。"慎独"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慎隐、慎微、慎辨、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在帮助中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如道德水准下降、获得错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情绪化、娱乐化,道德行为违背社会规则等问题。本研究从网络环境和网络互动过程两个方面探索了网络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网络环境提供的特殊心理生活空间、失范行为启动刺激和榜样行为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网络互动通过线索注意、归因和反馈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行为情境下,个体内在监督和调节能力减弱、道德情感体验趋于弱化、对网络道德规则和规范产生的敬畏感降低、个体内在道德建构自觉性下降、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的践行.要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现实性认识,提高青少年网络角色与现实角色的认同统一性;完善网络社会规则,增强青少年对网络社会规则的认同与内化,提升个体内在道德建构效能;加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与执法,增强网络法律与道德的权威性,提升个体网络道德敬畏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培育,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有效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当代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行为、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感带来了新的问题。加强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强化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完善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健全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对生活世界的深度介入,数据日渐成为日常生活的社会基础,在万物皆数、数智融合、万物智联的大数据语境中,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算法合谋”“感觉新变”“时空转向”不仅引致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力弱化、网络道德情感力淡化、网络道德行动力软化,而且加重了网络社会的去道德化与网络道德生活的去规范化。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实践场域中克服由网络道德认知上的错乱、网络道德情感上的麻木以及网络道德行动上的逃避引致的网络道德冷漠,亟须实现网络道德认知的数字化转向、网络道德情感的美学化转向、网络道德行动的智慧化转向,从而构建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8.
道德自律精神培育既是青少年自我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应然诉求。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自律精神存在一定偏失,表现为道德自律认知不容乐观、道德自律情感较为淡薄与道德自律行为变幻不定。青少年道德自律精神纠偏,可以应用思维锻炼法,深化其道德自律认知;应用情感陶冶法,调动其道德自律情感;应用行为训练法,引导其道德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9.
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从心理学的认知、情感和意动视角循序渐进开展,构建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逻辑,即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认知教育重在充分挖掘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教育;情感教育重在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实践教育重在探索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劳动。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对劳动从认知内化为情感,进而从情感外化为自觉行为,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上网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网络在开阔高校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网络不道德行为,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这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对于高校网络道德缺失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涌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总结了高校网络道德缺失的表现,较为深刻地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并寻求理论支撑和队伍建设的突破点,以期为提升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整体水平和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