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新常态"必须要从"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问题、新动力三个维度入手。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趋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高速转变成中高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成果由更多的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政策;出现"泡沫经济";缺乏创新能力。我国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何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会议还首次明确给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这对于摆脱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陷阱,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促进经济发展由"旧常态"走向"新常态",就需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以来,新常态一词不仅成为我国理论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更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遵循的重要规律。2015年4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文本试图从哲学和经济学的学理上研究探讨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在哪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逻辑演绎规律是什么?与世界经济新常态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应该采取哪些战略举措,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提出"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本质内涵和九大趋势,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显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样的大逻辑,为"新常态"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着力打造教育的"新常态"。这也是远程教育的决策者、实践者和研究者应该面对,而且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进行创新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形式有所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之下,作为河南省重点发展地区的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完善,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较低、金融资金供给相对不足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新常态下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必经之路,值得相关学者和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仅要关注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长,还要关注结构优化与调整。现阶段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同步进行。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从依赖于劳动力数量、土地规模供应等低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国有企业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永葆生机活力的总要求。河北港口集团是河北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当今世界最大干散货港口运输集团,以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有着117年历史。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交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背景。根据高层的解读,“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上述特征表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发展将从传统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到在兼顾速度的基础上,更加追求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创新以及普惠性的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使职业教育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并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间紧密协调、互相促进的关系,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下行压力加大。面对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的重要论断。建设"一带一路",是内引外联,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当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的依托。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国也迈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怎样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转型升级?这是中国高职教育所亟需破解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世界各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期,并逐渐复苏。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在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四万亿"政策扶持的GDP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出现低谷阶段。是继续高速发展还是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是政府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两提经济新常态是对这个问题很好的回答。本文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出发,分析其特征,提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建筑教育,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带着这个问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以"新常态下高等建筑教育发展"为主题,设计编制了包括"高校综合改革及‘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持续提升质量,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围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这个词,是当前经济领域比较热门的关键性词语,也是新一代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特征的判断和预期。何谓"新常态"?《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对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我是个"门外汉",粗浅地理解,是不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受这一理论的诱发,最近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回归本源、适应"新常态"的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平台高筑等问题,对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基本内涵,指出新常态下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策略,即我国要注重中高速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优化,同时也要结合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充分调动新常态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和积极因素,以期在现代化国家治理发展方向中,逐渐创建新常态发展的新格局、新局面,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改造.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化"是教育领域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教育新常态"则是近年出现的教育热词。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期间,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呈现的新特征,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常态,教育领域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面临着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国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新常态"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发展"新常态"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开始进入稳定、健康发展的新轨道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下学前教育的发展将由关注外延式增长转向注重内涵式发展,将园所文化建设、师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关注儿童本身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高校输入优质生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在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做好农村高中教育改革研究,积极探寻有效思路,使农村高中教育满足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文章对经济新常态以及经济新常态给高中教育带来的影响作简要分析,分析农村高中教育存在的不足,立足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出农村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十八大后我党科学研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状况作出的重要论断,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在深刻把握经济新常态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二者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根基,后者是前者的思想引领和理念指导,在双向互动与建构中实现统一。新时期,要更加注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小微企业作为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轻骑兵",其生存发展状况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折射。结合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部分市县的调研数据,了解江苏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现状,分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困难,探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正确认识、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引领新常态是新形势、新要求。本文通过多视角、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对苏州经济"新常态"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要求进行了翔实客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苏州经济"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