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文物的内部结构、缺陷、损伤等信息的检测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普遍使用的X射线成像技术能量高、需要完善的防护条件,不仅限制了应用范围,而且对文物有一定安全隐患。红外热波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损内部成像技术,是根据被检测物中缺陷处与正常处微小的热及热变化的不同来识别、判定缺陷的,可实现低能量、快速、非接触和原位检测,非常适合文物的检测分析。本文将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应用于故宫壁画、铸铁佛头、陶俑和汉白玉螭首等不同材质和类别文物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文物内部结构信息,同时分析了该技术对多种文物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可适用于多种材料和复杂结构的文物检测,提供文物内部缺陷和结构信息,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磁记忆检测技术,对南海一号出水的铁质文物样品的保存状态进行评估,对条状锻钢材质的铁条样品进行4通道双分量线扫,对块状过共晶白口铸铁材质的铁锅残片样品进行4通道双分量线扫及4通道单分量面扫,并将磁记忆检测结果与X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磁记忆检测技术能有效检出铁质文物中的裂隙和应力集中隐患区,与X射线成像结果良好匹配。隐患处的磁记忆数据特征为:(1)磁场强度切向(x)分量出现极值,法向(y)分量方向改变;(2)磁场梯度值偏高,超过检测区段均值的4倍。磁记忆检测对裂隙有较好的表征指示,可便捷快速地实现铁质文物的无损检测;对应力集中区的判定,为铁质文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阐述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检测说明了探地雷达在大体积混凝土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比两种不同频率天线的检测结果,阐述其无损、简易、效率高、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为准确评价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结构耐久性和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是一种新型的隧道质量检测技术,有无损、可靠、高效和费用低等特点。该文从其基本工作原理出发。介绍了检测隧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在分析了雷达波在介质中传播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其检测隧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实测波图像反映隧道衬砌厚度、空洞、不密实带等情况。结果表明,从探地雷达波形特征分析隧道衬砌质量缺陷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探地雷达在类似隧道检测工作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秦溢 《中国博物馆》2024,(1):16-25+130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为核心的技术率先在硬质文物修复层面研发与成熟。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将这一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馆藏纺织文物的修复保护实践中。采集与整理馆藏纺织文物中某一品类数据信息的探索实践,实现文物实体向数据存储的转化,并以文献的形式载录生成文物数字模型,塑建博物馆不同类型藏品整理的数字化研究整体观与新思路,为后续的保护、研究、展示,文物“活化”等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之于文物修复的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是不能再生也不可能永生的文化资源,难免受到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破坏。数字技术以其科学先进的优势,为文物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文物保护修复、学术研究、参观鉴赏、信息共享与开发利用等提供精确的数字化资源,对文物的全方位保护和在广度、精度、深度的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非凡的意义。本文即致力于数字技术对于文物修复的意义的归纳整理,从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在文物保护事业和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应力波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对应力波检测技术在混凝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检测、木材内部缺陷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电视鉴宝节目的兴起,让人们目睹了文物鉴定专家的过眼神功;故宫"瓷器门"事件,又让鉴定文物的科技手段进入大众视野。实际上,在瓷器等文物的鉴定上,常规目测法和各种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可能出现误判,导致漏过赝品或者误杀真品,因此,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是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7月4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从古器物部提取了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相似文献   

9.
以全面提升压力容器以及压力管道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围绕质量检测的技术分类展开分析,着重研究了渗透检测的具体类型以及应用原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了不同的表面无损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选择渗透检测对容器进行无损检测,不仅可以快速定位容器的质量缺陷,还能够为整体压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罗秋妹 《大观周刊》2012,(32):185-185
在对建筑岩土工程锚杆锚固质量检测中常用的电磁波探测法和地震波一超声波探测法两类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后,结合建筑岩土工程锚杆锚固失效机理.介绍了基于应力波的无损检测技术具体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1,(7):50-51
广西全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采用B/S与C/S系统混合的结构,以多种发射机兼容技术、多种备份组合兼容技术、SDH光通信技术、实时故障检测技术、集散控制技术、多线程同步控制技术、心跳故障检测技术、图像模式识别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分布式海量音视频存储技术、分布式数据库自动同步技术、故障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对包括中波、  相似文献   

12.
一、文物修复档案的记录内容   文物是多方面信息的物质载体,而且文物修复工作本身要针对具体某一件文物制订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因此在文物修复工作过程中要记录的内容亦是多方面的,文物修复档案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一、文物修复档案的记录内容   文物是多方面信息的物质载体,而且文物修复工作本身要针对具体某一件文物制订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因此在文物修复工作过程中要记录的内容亦是多方面的,文物修复档案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物修复理论产生、内涵及特点几方面等入手,试阐述了一系列修复保护方面的问题,着重讨论有关修复准则、美学、心理等与保护修复密切相关的问题,还结合中国的实际简单探讨了国际准则的中国化问题、即中国的文物保护的阶段与趋势。主要观点如下: 修复学是根据历史学、自然科学、美学、材料学的特征来认识文物、修复文物的方法学。方法学决定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方式和效果。修复的本质问题就是减少和改善粘和力缺陷,恢复退化材料的附着力,提高结构连续性,确保机械强度的稳定性等问题,重新建立统一的系统的过程,进而使工作对象健康、安全、且具有统一协调观感地保存下去。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的“本土化”是中国文物保护和理论的建立的必经过程,未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遗产保护与修复模式,必将成为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的重大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妇好"青铜偶方彝系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其形制独特,是商代晚期一件重要的大型青铜礼器。本研究利用X射线成像、红外热波成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便携式X射线荧光(p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及三维视频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青铜偶方彝的历史修复状况以及锈蚀种类进行分析研究,对器物的整体保存状况予以评估。研究表明,该器由多块残片焊接而成,表面存在大量修复痕迹。本研究揭示了修补材料的化学组分和分布位置;锈蚀产物主要包括稳定锈蚀和含氯锈蚀两类,探讨了各类锈蚀的稳定性及除锈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结构挖掘的网络动态竞争情报采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挖掘蕴含在Web内部结构和网页中的关联信息与结构模式,Web结构挖掘为企业实现多维度和多层面的竞争情报采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基于Web结构挖掘的网络动态竞争情报采集方法有:URL挖掘、Web内部结构挖掘和超链接挖掘。图1。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7.
古字画是精美的艺术品、重要的文化遗产,是纸质文物、纸质档案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古字画的修复更是纸质文物、纸质档案修复当中的难中之难。因为要达到好的修复效果,是多种修复技术的综合作用,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现在,笔者就根据在实验室多年的保护经验,将字画当中比较难的几个技术向大家介绍一下,以供大家在保护工作当中借鉴。  相似文献   

18.
董丹华  李冰  刘璐 《山西档案》2023,(4):132-141
民国机制纸档案修复和传统手工纸档案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修复步骤、修复理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对馆藏严重炭化民国机制纸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开展案例研究能够为民国档案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在档案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开展病害治理、选择适宜的手工纸多层修复、对炭化部分局部加固,这些保护措施能够在保持档案原貌的基础上延长档案寿命。通过对修复效果的总结,可以获得民国档案修复保护工作的启示:应灵活选用修复材料;使用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助力保护工作;对档案碎片应能拼尽拼;修复过程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保留档案原貌。  相似文献   

19.
文物保护既要治理文物病害,最大程度延长文物寿命,还应尽可能多的提取文物信息,让其能够"活"起来。保护成果可通过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展陈宣传,以彰显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济南刘家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正是基于此种思考,开展青铜器科学分析、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最大程度保留原始信息,为后期科学展示与利用积累资料。通过文物保护讲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丰富山东地区商代文化内涵,并为此类文物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茜 《兰台世界》2023,(S1):21-22
<正>文物修复档案真实全面地记录了文物保护修复的详细过程,是掌握文物基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科学修复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文物修复档案的管理尚未得到重视,因而加强文物修复档案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是文物修复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文物修复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1.档案来源广,覆盖专业多。修复档案包括:修复点交单、文物修复方案、修复日志、修后总结。具体涵盖:文物基本情况、历史与艺术价值、保存现状、检测分析、修复目的、修复流程、修复使用的材料及工具。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文物修复涉及多个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