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明末清初的拟话本小说中,《五色石》是一部思想艺术均为上乘的不可多得之作。该书凡八卷,包括八个短篇故事,分别从家庭伦理关系、社会风习、人情、官场、科场乃至文坛、佛门、市井闾里等各个方面,以广角镜头式的俯摄和细微具体的局部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末特色十足的社会风情画卷。作者的艺术功底也是相当深厚的。《五色石》没有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字检索可以发现,清代拟话本小说《八洞天》中引证的部分诗词韵语与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终须梦》中的是大体相似甚至是几乎相同的。经细致论证确定,是《终须梦》中的作者将《八洞天》内某些可以被利用的诗词韵语直接拿来或稍作修改放入自己的小说中。由此得出了《八洞天》的成书时间必然早于《终须梦》的成书时间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1957年冒广生和毛泽东同志讨论诗词创作时说苏轼的《洞仙歌》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其实,对此问题,从宋至今,众说纷纭,认为苏轼的《洞仙歌》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只是其中一说。通过考证可知,苏轼《洞仙歌》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恰恰相反,是南宋人檗括苏轼《洞仙歌》而成《玉楼春》并假托盂昶著。  相似文献   

4.
唐代魏徵等人奉敕编写《群书治要》一书,原书共五十卷,其中卷三十八载有《荀子》之文。从校勘学的角度对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分析,运用对校、他校、本校的方法,以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对今本《荀子》和天明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校勘,提出校释意见八条,希望有益于《荀子》之后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朵 《语文知识》2009,(3):4-5,8
《孔子诗论》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中一篇极为重要的文论文献。其中,第八简集中评论了《诗经·小雅》中的五篇作品,这些作品,历代都有较多解读。孔子认为,《十月之交》的特点是善于揭露和批判,《小曼》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执政能力的怀疑。这些评论,对推进《诗经》相关作品研究的深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文斌 《教育文汇》2012,(1):47-48,44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经典,是和《论语》《孟子》《中庸》相并列的"四书"之一。朱熹主张读"四书",当先读《大学》。这是因为《大学》外有"规模之大",内有"节目之详",规模有"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三纲领",且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天文》有云:“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与五如八,故卵生者八窍。律之初生也,写凤之音,故音以八生。”范宁《集释》:“《吕氏春秋·五月纪》曰:‘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陯之阴,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次日“含少”。次(淡按:“次曰”或作“次日”。今从毕氏校刊《吕览》据《说苑》定作“曰”。)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此引有疏误,故略辩之。范引《吕氏春秋》文,在《仲夏纪》之《古乐》篇,作“吹曰舍少”云云。《吕览》此段文,…  相似文献   

8.
《五色石》是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全书的内容、每篇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等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叙事艺术方面有较高的成就。"说书体"的叙事方式、"补天"的叙事策略、"转折性"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特点,这些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付杰 《天中学刊》2023,(1):88-93
《全宋诗》与《全唐诗补编》均依据《咸淳临安志》收录白元鉴诗《大涤山》和《大涤洞》。经考察,白元鉴是唐代道士,《全宋诗》中的《大涤山》《大涤洞》为误收。白元鉴存世诗歌共10首,以《洞霄诗集》所集最为完整。《咸淳临安志》和《诗渊》所收录的白元鉴诗,内容与《洞霄诗集》本有较大差异,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夏天,温家宝总理访问香港时,口诵黄遵宪的诗:“寸寸河山寸寸金,Kua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人境庐诗草》卷八《赠梁任父同年》)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维护统一,为民族大业鞠躬尽瘁之深情。对此,引起了人们对黄遵宪的兴趣,很想了解黄氏诗、文的具体内容。恰在此时,吴振清、徐勇、王家祥几位先生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阅后确实收益匪浅,很愿意向广大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1.
《山花》、《作家》、《天涯》在暑期里推出了几篇立意求新的小说,让人眼睛一亮。不过到底是真正具有先锋探索意味的新,还是只是花样翻新之新,甚或旧饭新炒之新,还需仔细考量。  相似文献   

12.
自萧统在《文选》诗中设祖饯类,祖饯诗就独立成为一种诗歌题材。《文选》诗祖饯类共选有八首,另外,《文选》杂诗类、公宴类、赠答类也有祖饯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的饯别之作。综观这一时期的祖饯诗作,《文选》祖饯诗作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问世于清代中叶的《梨园原》一书,是中国戏曲论著史上唯一的一部专论戏曲表演的著作。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曾一度被"名曰《明心鉴》",后"复更其名曰《梨园原》"。书中《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之所论,虽然皆为作者的经验之谈,但也不乏理性色彩。着眼于"明心"的角度论戏曲表演,《梨园原》堪称第一书。其中"心"之所指,既有属于剧中人物者,也有属于表演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五色石》与《十二楼》都是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代表作。两部小说集每篇作品的内容、形式、结构都得到了精心的布局与安排,在叙事艺术方面成就颇高。不同的作品在叙述形式、文章结局处既有相似之处,在命名技巧、入话煞尾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各具特色的应用增强了各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介绍 《一千零一夜》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却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天方夜谭》。因为明朝以后称阿拉伯国家为“天方国”.阿拉伯人喜欢在夜间举行晚会,书中的故事又都是在晚间讲述的,所以就翻译成这个书名。“夜谭”就是“夜谈”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自《古诗十九首》被编人《选》.后人对它的创作年代的考证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初对此议论的是徐陵.他认为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以下八首为枚乘所作;第二个是刘勰.他在《心雕龙》中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相似文献   

17.
《诗》之《周南》、《召南》与《易》之关系探究,分从两方面进行把握,结构上,《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内容上,诗有二《南》犹《易》有《成》、《观》。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中有《解老》、《喻老》各一篇。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不出于一人之手;两篇文章不是韩非的作品;两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是西汉时期的黄老学者。  相似文献   

19.
5、6月出版的《山花》《作家》《天涯》小说总体较为平淡,尽管不乏新异之作,却依然让人难以提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将《易大传》各传作了对比研究,论证了《易大传》各传非出自一人之手,并指出其中某些哲学范畴及《系辞传》,《说卦传》大谈卜筮,为《论语》所无,从而认定《易大传》为说《易》积累之作,作一部综合性论集,非孔子所作,但其中包涵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