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史研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一九四五年写了一篇《体育史研究法》,在《中华体育》双月刊的创刊号上发表。那时,我担任体育系科体育史课程的教学工作,认为这门学科很重要。我给体育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体育史是“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中关于体育事实之记录,而为吾人明瞭现代体育之来源与推测未来体育之途径所必需之知识也。”同时感到,由于前人对于体育缺乏系统的记载,所以体育史料的搜集不易;又因缺乏体育史料的参考目录,使体育史的研究工作,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除看了一些中外体育史的专著外,还参阅了一些文化史、教育史、教育思想史和研究历史的书籍,结合本学科——体育的特点,写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初步的尝试,对体育史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以及体育史料的来源、搜集、鉴定(考证)和编纂等方法加以叙述,企图以此引起体育界同志对体育史研究的重视,共同努力来从事这门学科的建设。但是,由于我的才疏学浅,並且受时代的限制,当时没有掌握科学的历史观,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体育史的研究法,所以有许多问  相似文献   

2.
本次研讨会于1996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海军杭州疗养院举行,由杭州大学体育系承办,主要研讨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体育史》(第二版)及《体育史学习指导书》,交流体育史教学及课程建设经验等.会议期间,除了听取《体育史》(第二版)教材主编关文明、副主编张元、赵(讠戋)华和编委曹守(讠禾)、苏肖晴、吴在田、郑俊武、傅砚农、李连友等分别讲解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选材依据、重点、难点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外,还听取了邓树勋教授“关于体育课程改革整体构想体育史课程如何定位和建设”、张焕玉副编审“关于如何编写体育史教学参考书”、郑志林教授“关于中国体育史研究过去和现在”以及翁士勋副教授“关于古代体育史研究中如何正确选用史料”等学术报告、华东区还举行了“华东区高校体育(院)系协作组体育史学科年会”.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9,(1):9-17
随着体育本体受关注度的日益提升,体育史的书写引起了史学界学者的瞩目。为更好构建史学与体育学的联系通道,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了"首届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工作坊"。体育的重大政治、外交意义,体育的日常性以及史学研究中对史料的高度重视在本次工作坊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历史学者用成熟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体育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和对体育史的书写与研究给体育学者的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来自历史学界和体育学界的学者就构建中国风格的体育史的各项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折射出了我国体育史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问题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史料的文本回归和理论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论域的视界融合.面对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在现实紧张与理论紧张中寻求突围,实现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学术超越.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史学已经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体育史学科反思史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体育史学仍然存在着学科地位不高、分支学科建设不系统等诸多问题。基于当下业已形成的学科“危机”话语,对中国体育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扫描”,并蠡测体育史学科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分支学科建设上,要建设体育史学术史、体育史史料学和体育史学理论等3个分支学科;在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上,进一步打造体育史学教学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从国际和国内史学研究主要趋势中吸取学科建设经验,推动体育史学科建设,开创体育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8,(2):114-120
在改革开放40年,《体育与科学》创刊40年的背景下,《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以"中国体育史研究方向与方法"为新年开篇,切合了十九大精神强调的文化自信,杂志30多年前在国内倡导的体育文化研究也有了生机。论坛讨论了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差距与失范、体育史研究的方向与走势等问题,还就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史料收集的渠道和途径、体育口述史的操作和证据价值、口述史文本的甄别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二十五史体育史料汇编>资料丰富,为体育文史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体育史的研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该书需要在个别条目归类、统一体例、选录标准、正文与注文编排处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要对某一时期某一体育运动项目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概述,首先有较全面的史料和对这些史料作出准确的校正与理解。在当前,古代体育史料已比较齐备的有利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对现有这些史料进行认真的研究,同时对过去体育史论著中引用史料的混乱状况给予逐一澄清,以免贻误后人。今以古代角力史料为例,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已的看法,就正于专家和读者。一、《春秋谷粱传》无“秦堇父与叔梁纥以力相高”一事在《角力记·考古》中说到:“《谷梁》:公子季友与营拏搏。又,秦堇父与叔梁纥以力相高,皆角力之意也。”郭希汾《中国体育史》(商务印书馆,民国八年版)第22页转引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教授,早年曾任教于上海东亚体专和爱国女校体育科。他于一九一八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古代体育史专著《中国体育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距今已六十多年。但参加一九七九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古与代体育史编写会议”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该书史料丰富,史沦结合,对我们目前编写古代体育史仍有再要的参考价值。为表达对郭老先生的敬意,了解他编著《中国体育史》的历史背景、编写过程,及其研究古代体育史的经验,並听取他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工作的意见,我们决定访问郭绍虞老师。我们事先书面向郭老师提出五个请教的问题: 1、一九一八年编著《中国体育史》的简况。 2、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的意见。 3、对孔子的评价:他对体育的态度如何?是提倡体育还是反对体育?他对我国体育史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体育史论著繁富,显出前所未有的活泼生机。有关报纸也不断发表一些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中国古代体育史料,这对于普及体育史知识,推动体育史的学术研究,振奋民族精神方面,都有一定的良好作用。然而,其中有些文章在史料的搜集、运用和解读上,存在的问题较多,有的错误严重。这样,真伪相乱,往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各省都编写体育志的盛况,经10年工作,体育史和体育志陆续出版,史料工作又面临着更上一层楼的前景。在这个承先启后的时期,有必要对体育史料工作的现状及未来进行探讨。笔者现从上海地区史料收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体育史学研究如何深入、如何拓展,是体育史学界深为关注的的焦点问题。采用文献法、逻辑学方法,探讨微观史对体育史研究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宏观史与微观史在体育史学中的互补互通关系。从目前来看体育微观史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对象的问题从上而下,关注个人;研究史料要打破常规;研究方法上,充分借鉴后现代主义以及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研究方法;要打破了宏观史研究概括性、抽象化和枯燥的弊端,为体育史研究注入新鲜血液,让体育史学理论研究出现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体育史”为研究主题的987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Ⅴ为研究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我国体育史学的研究进展,把握体育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推动我国体育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史学的发文量呈现波浪式增长趋势,研究高产机构主要是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史研究的高产作者主要由王俊奇、崔乐泉、高强、翁士勋、潘华等为代表;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运动史、学校体育史和文化史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1919年出版的郭希汾的《中国体育史》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体育史。1958年又出版了唐豪等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特别是近10年来相继出版了徐永昌的《中国古代体育》、李季芳等的《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高校体育史编写组的《体育史》、刘秉果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话》、王其慧等的《中外体育史》,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体育词典》,和《体育文史》等刊物。这些论著、典籍、刊物的产生,本身就雄辩地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化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体育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体育本体的认识,这是一个辣手而又刺激的问题。从当今各种版本的体育理论著作中,“体育本体论”的概述似乎令人挠头。体育史研究在回答“体育发生”这个与“体育本体”紧密相关的问题时,也是众说  相似文献   

16.
排球     
G842中国早期排球回眸[刊,中,I]/李心华(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文化导刊.-2003,(11).-79-80参4(LF)中国//排球//体育史G842,G804.87排球比赛时的心理战=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battle in volleyball match[刊,中,A]/于新(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沈阳体育学院学院.-2003,22(4).-58-59参4(SJ)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史研究20余年来没有方法论方面的探讨,已成为掣肘体育史学的理论瓶颈.一方面,许多体育史学研究限于史料介绍,缺少方法论反思,使得研究目的与方法之问缺少有机联系;另一方面,体育考古类的实证研究因无法解决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而表现出局限性.当前多学科综合的体育史学研究方法已成趋势,但其理论依据无人问津.随着从文化角度对体育研究的深入,体育史学的研究亟需接通文化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创建在体育现象的历史变化中寻求文化意义的方法论.本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体育史学需要运用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因特网上的体育信息数量浩瀚繁多,为体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思路。体育史虽是体育运动文化中一个小的组成部分,但其信息资源在网上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本文通过对因特网上国外体育史信息资源的概括整理和介绍,为体育史研究者、教师及对此有兴趣者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资源参考使用的线索。文中信息主要来源于体育史协会站点、出版社站点、体育图书馆及信息中心站点、体育运动相关站点等网站。一、体育史协会站点体育史协会站点是体育史研究人员首选访问的站点。它具有信息量大、专指度高、信息及时等特点。该站点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体育史如何分期刍议>中提出的新中国体育史的分期原则不是"双重分期依据",而是单个分期依据.根据这个分期依据,采用社会发展同体育发展相结合,以体育发展为主的方法,将新中国体育史分为4个发展时期,至今新中国体育仍处在第4个发展时期.但由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有可能将新中国体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体育史作为体育院系的基础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史已经形成题材广泛、方法多样、体系完整的学科体系."体育史的研究对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考察体育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根据这些对象的不同,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运动项目史、体育教育史、体育思想史、体育法制史、体育管理史、民族体育史、养生保健史等等.在传统的体育史备课过程中,教师曾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料,即使这样,信息量也十分有限.而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存储、记忆、传输以及信息转换和控制功能,因此,可以运用计算机存储大量的信息(包括图片、录像、声音、统计资料、文字等),并可随时加入新的信息,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资料、图形、文字、声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大量信息来理解体育史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