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关于课程知识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是“好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持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维持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环境。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关于课程知识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是“好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持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维持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环境。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既与教学过程中经验和技巧的运用有关,更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程度有关,交流过程中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课堂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集大于学生且不完全重叠(也就是信息不对称),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起码条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是同步共享的,在这一方面,教师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要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知识集不完全重叠,只能依靠教师的独到见解,创新观点以及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来实现,因此,持续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就成了对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朱旭佩 《成才之路》2014,(16):66-68
运用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审视小学语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分为三大类:①教师与教材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②教师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③学生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就如何改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可以运用到多学科领域.本文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适当的、合理的信息不对称.政治教师既要通过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来保持信息不对称,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信息,实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相对对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可以运用到多学科领域.本文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适当的、合理的信息不对称.政治教师既要通过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来保持信息不对称,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信息,实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相对对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举措.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信息不时称现象,它会造成学生和教师的逆选择及败德行为.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学生评教的分析,学生、教师的逆选择和败德行为的发生不仅与评教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有关,还与目前学生评教制度运作的不科学有关.所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需要促成教学信息在管理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称配置,同时应使学生评教制度回归到服务学生和实现学生利益这一基点上.  相似文献   

8.
<正>1.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努力实现教材和教师之间的信息对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成为课程创生、课堂创造的主角,善于挖掘教材蕴含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等方面的隐性信息,使凝结于教材的隐性知识与作用,通过教师的加工而转化为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捷径,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品质,从而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信息对称。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增长,“知识爆炸”促使知识的更新速度惊人,“知识爆炸”同时涌向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面对严峻的考验,广大教师有迷茫,但也有进取,有措手不及之感,但也有跃身摘桂之想。面临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正>信息不对称原本是指市场经济个体之间信息呈现的不均衡,在学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信息占有、发布、反馈等方面也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致使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呈现不和谐,教学效果达不到最优化。在教学中,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平抑信息不对称现状,提高教学双方信息传递、交流水平,实现信息价值效益最大化呢?这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须要解决的问题。一、师生信息不对称外化表现师生占有的信息量存在悬殊差异,这当然是正常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需要,提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更具适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最后讨论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信息技术在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课程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考查课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也为学生获得各种知识拓宽了渠道,高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帮助师范生建构实践性知识。基于信息技术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途径为:以课程网站进行案例教学,以微格模拟训练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以博客群组创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日志"促进师范生实践反思,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性学习,以电子档案袋对师范生进行真实性发展性评价。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关系,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在建构学生实践性知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教学模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着帮助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型,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特别是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个有高效、实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计先行组织,改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变量;重视概括能力、智力技能学习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经验向概念、规则的迁移;掌握双基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重视实验教学以及实施差异教育,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发生有效的学习迁移等策略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公民的基本能力。从信息素养的五个构成部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信息安全)对某校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有待提高;文科大学生信息意识强于理科大学生;男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显著高于女生;生源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总体上普遍好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 study of epistemic beliefs has received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research tends to focus on high school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does not address beliefs about information and truth, concepts that have been regarded as critical for learners in 21st-century educational context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examined 87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liefs about the definitions of and relations among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truth through the use of a graphical and justification task, and addressed the consistency of beliefs across contexts and domai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tended to regard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truth as interrelated, and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described their beliefs as consistent across contexts and domains.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环境和科研优势,图书馆如何发挥其教育职能引导大学生利用信息资料,对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物质、能量被认为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利用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而信息的获取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又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大学生的这项技能和信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再学习的工具,不仅可以防止自身知识的老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0.
Medical microbiology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ostly due to its extensive content and complexity of unfamiliar terminology. In addition to 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findings on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and approach to learning in the Infections module of an undergraduate medical curriculum, and their perceived lack of retention of knowledge acquired in the module, as determined by a self-administere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When students experienced information overload, they reverted to performance goals and the wrong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Their focus turned primarily to being successful in tests and examinations, and they consequently adopted a surface approach to learning. Surface learning and memorisation of facts without understanding its content usually result in moderate retention of knowledge, which could handicap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reasoning. However, the concern about students’ perceived poor retention of knowledge can be laid to rest – the prognosis is not discouraging after 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