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大平 《教育》2012,(5):35-36
不明确政府主导的投入责任,就没有了执行校车条例草案的根本保障。要检讨政府对法定的“就近入学’’原则执行得如何,只有重申“就近入学”不动摇,使对校车的需求降下来,方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热点传真     
《宁夏教育》2012,(5):4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按照确保安全、切合实际的总体思路,规定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一是要求地方政府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二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校车服务保障体系。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监管、规范服务、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按照“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寄宿制学校入学、公共交通满足入学、提供校车服务”依次优先的原则,以县为主,不断扩大校车安全保障范围,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健全、管理严格、运营有序的学生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校车安全管理的缺失是造成乘车学生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合理构建校车管理支持网络、保障校车安全应成为整体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对校车管理现状的审视可以发现,政府管理的碎片化是校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借鉴整体性政府治理模式可以为校车的治理提供政策制定的标准机制,政策执行的协调机制、信任机制、承诺机制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校车作为公共产品其具有公益性不容忽视。农村公益校车供给主要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生家长,三方主体在博弈中的个体理性必然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以致农村校车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农村校车财政投入不足与分配不明、责权主体不清、校车监管不细等原因造成。作为公益产品(校车)的提供主体——政府,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政府应该把校车财政投入与监管,作为自己的法定职责,以此来保障农村校车的数量及其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公布并施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  相似文献   

7.
要闻速览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日前,国务院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这是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条例总共62条,分为总则、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公布并施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  相似文献   

9.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是"提供校车服务"还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两难选择。从成本、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发展寄宿制学校是更好的选择。地方政府要继续把就近入学和发展寄宿制学校作为未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主方向,不能盲目地不考虑实际地发展校车系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大校车事故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社会各界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要制定校车安全制度,加强校车监管责任,明确分工"、"校车要做特权车""、校车的座椅标准要细化"、"政府要加大投入配备校车,坚决打击‘黑校车’"、"对事故责任者要严  相似文献   

11.
农村的校车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整体校车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农村校车存在的车体不达标、超载现象严重等问题造成农村校车事故频发。为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宜完善校车安全规范的立法,实施校车制度;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减少盲目的撤点并校;建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多元参与的校车财政保障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教育界、公安部门等相互协作的监督体系;加强校车司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驾驶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校车运行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政府直接运营、政府委托运营、政府资助运营、独立核算运营。虽然日本的校车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但至今仍未全面普及,其中原因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日本的中小学校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前,校车新国标已经进入报批程序,预计将于今年3月全国两会审定后正式发布实施。(齐鲁晚报)近来《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结束。征求的意见当中,有一种意见必须进行辨析:关于保障就近入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对校车的政策支持。应当看到,关于就近入学,主要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国内的普遍存在。在城市里,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义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是保障我国校车安全运营的重要政策法令,《条例》出台后的实施成效引人关注。本文以吉林省九台市部分农村学校为样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条例》的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加强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校车在《条例》颁布后的实施困境主要在于:执行力度不够,非法"校车"仍存在;相关制度制约校车运行范围,难以全面满足乘车需要;校车路线规划犯难,学生在途时间过长;缺乏正规培训,随车照管人员职责不到位;道路运行环境不利,威胁校车安全。建议继续提高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政府的责任和调控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教师》:由于中小学校车事故频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您对中小学校车服务总体是一个什么观点?陈一中:校车出问题多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像大城市和江浙一带,当地政府有规定,新建小区要配套建学校,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不能就近入学的问题,偶然有不能就近入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校车的安全直接关乎无数学生的生命,但目前在校车运营中存在着政府部门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立法滞后,司机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财政投入有限等问题,因此应调整学校空间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立法、宣传方面的工作,严格校车准入机制,规范校车市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黑校车"非法营运行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校车运营的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就近入学"从1995进入国家政策层面以来,历经18年的教育利益相关者博弈,政策与目标团体和执行主体心目中的要求和效果相差甚远。本文对以"户籍"方式为主的就近入学的政策进行分析,指出现行政策存在的公平性缺失。从而有利于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使政策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解决校车问题,就校车论校车是不够的,应该将它放到教育系统和整个社会系统中统筹考虑。从"物品效用的可分性"这一自然属性看,校车不是公共物品,但是从体现"个人自由""社会公正"等社会属性看,校车是政府的责任。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校车事件的产生,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解决校车问题的必要前提。今天中国校车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在于建立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19.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正式发布,保障就近入学、优先农村地区、强化公共交通、细化监管责任等规定极具针对性,接下来就盼着落到实处、一一兑现,从而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的校车由国家集中管理,教育部负责挑选合格的校车运营商提供校车服务,并将校车纳入公交运输系统中。政府坚持实施"立足全体"的校车资助政策,针对不同学校及学生给予不同金额的资助。除了有完善的交通法规和严格的交通执法作为校车安全的保障措施外,新西兰还特别对校车安全运营的标准和合格司机的选拔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此外,新西兰警察局特别出台了"青少年道路安全教育计划",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