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平面的“书本世界”,从而使课堂空间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动感,失去了活力,没有现实感,没有历史感,也没有理想性,不能满足学生完整的生活需要和多层面的发展需要。新课标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英语听说课程如果只用一些录音材料,就会使得课堂教学沉闷,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结合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3.
每一种教学方法,如发现法、尝试法等都有它特定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它不单单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某一学科的整体改革。即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怎样教)的改革。当然,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也有它本身特定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教学模式是必要的,但如要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生搬某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那就称为程式化了。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就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就会把课堂教学极为明显地分成几大块,使课堂教学失去了它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课堂上如果没有了生动性,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对课堂的兴趣,就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呢?一、预设诱因,引发学生好奇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  相似文献   

5.
回首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不禁令人沉思。课堂教学死抠章句,条分缕析,条条框框使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成了没有感觉的容器,成了照抄照搬的工具,没有了情感,没有了快乐,没有了灵性,也使“语文”这个最具灵性的学科失去了灵  相似文献   

6.
祖玉昌 《考试周刊》2014,(89):69-70
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脱离了社会生活,只是机械地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不是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没有了学习热情,即使学习也是被动接受,为了应付考试。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的创作.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此也可以说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也似乎懂得了一点点梦的秘密。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没有坎坷,因为历史前进的历程不可能没有曲折、失误甚至灾难。因而人们在生活中,既不可能都是完美的梦,也不能没有残酷的噩梦。人不可能没有梦,没有梦就没有现实,也会失去未来。担心一场噩梦就会丧失一切,就失去信念,也就不会有希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9.
对语文文本正确的分析与解读,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没有正确合理的解读,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着力点"。解读文本的目的在于回答教什么的问题。由于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下面笔者就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对语文文本正确的分析与解读.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没有正确合理的解读.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着力点”。解读文本的目的在于回答教什么的问题。由于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下面笔者就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电影是一件综合艺术品,音乐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部分,试想没有了音乐,电影将失去它最绚丽的外衣,就不能衬托出情节中特有的气氛;没有了音乐,电影就会失去最令人感动的调味料,而变得淡而无味。如果没有了音乐,更会使电影失去延续性,容易被人遗忘。在实施电影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若忽视了育人,知识也会失去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就需要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3.
张磊 《中小学电教》2012,(12):143-143
学生最初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对课程的兴趣一般都来源于多媒体的娱乐性.而电脑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既兴奋又头痛,课堂教学也较难组织。如果按部就班开展教学,那么过多的概念、过繁的操作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兴趣。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背景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抽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情境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积极主动学习,失去兴趣,就失去了推动学生学习最有利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显然比如何枯燥地讲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提问,可是课上简单的一问一答,或者没有针对性的提问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另外,由于小学已经开没英语,到初中时学生程度有所差别,提问如果没有层次性也会让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课改的春风吹来,使语文课堂显得更为精彩、热闹。但也有些教师因为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使课堂教学失去了“有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扎扎实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一、精心的教学前期准备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会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到位,分析要透彻,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不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没有对教师、对学习、对同学的真正热爱、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远大理想,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永恒的强大的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式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这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低下,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而是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精神萎靡,教师也逐渐失去了“教”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处于不理想水平。因此,寻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并由此使英语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是如今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和努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厉天宝 《上海教育》2010,(11):54-55
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以及问题链或问题串,试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却经常会看到:问题被提出后,学生或者不会回答,或者不配合回答,或者回答错了,或者没有按照教师设想的思路回答,致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冷场境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也为了摆脱困境,草草地结束师生对话,转入下一个话题。这样,教学过程表面上看起来顺畅过渡,危机得以化解,实际上这种有问无答、有问误答、不答不引、误答不导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提问的质量,使课堂提问后应该产生的正效应变成了负效应,导致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失去了学生知识“生长点”产生以及提高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中提问前问题的设计,更应该关注问题提出后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