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谈及一篇新闻作品,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那些可观的数据、作者溢美的赞誉,而是那些朴实无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生动鲜活的细节在人的头脑中历久而弥新,甚至能使人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尤其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细节是新闻作品鲜活的"金钥匙",细节描写更是人物通讯的生命之所在。细节让典型人物报道常报常新田纪民是中原油田乃至石油石化系统极为难得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裴高 《新闻记者》2008,(11):53-54
荣获第十七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好人崔永元>(<解放日报>2007年9月14日发表,作者为该报记者严欣、陈俊珺),是一篇描写认真践行"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座右铭的主人公的特写.文章深入细致地描述了崔永元在"深刻的为人之道"指导下做好事做好人,揭示了他对于慈善机制的思考,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具较高水准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出版业改制转企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效益重要指标之一的畅销书,得到业界与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畅销书文本内容与营销策略的宏观讨论,而针对畅销书书名等微观细节的研究较少.其中,王文戈的<书名艺术浅论>(<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田建平的<书名也"疯狂"--近年来畅销书书名一瞥>(<中国编辑>,2003年第4期)与杨民强的<图书取名的规律>(<编辑学刊>,2006年第5期)等几篇是比较有针对性地探讨图书书名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在<档案学研究>2002年第6期发表的<也谈件的定义--学习<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一点心得>(简称<心得>)一文中,作者王如兰、詹金水指出,<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简称<规则>)对"件"的定义不够准确并作了阐述.笔者亦有同感,但对作者的看法却不完全赞同.本文就此略抒浅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新闻前辈穆青:"细节是通讯的生命。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真",现于细节;"情",凝于细节。什么是细节?细节: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新闻作品离不开细节的运用,好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以鸟鸣春,以虫鸣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会使一篇新闻报道更加鲜活、精彩。在当今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报纸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表  相似文献   

7.
从1988年起,<浙江档案>已是第三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类)的核心区.第一次1991年公布的档案学与档案工作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1年第5期61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排为第11名.第二次是1996年8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6期末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已猛升至第5名.第三次是2000年5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又进了一步,排为第4名,成为众多地方(或专业)档案期刊中的排头兵.<浙江档案>自1978年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至今已是一株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这骄人的成绩,当然是编辑部诸位编辑"园丁"般的辛勤栽培、广大作者、读者还有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精心呵护的结果.在此,谨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写过一篇<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见本刊今年第二期),想来想去,另一种与此相关的现象--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也值得注意,于是作此文. 这里的新闻作品是广义的,包括消息报道、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单位和企业经验介绍,乃至言论摘编、贺词口号等等.那么请问:这些东西怎么会"广告化"呢?  相似文献   

9.
关于参考文献表中期刊卷号著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纪 《编辑学报》2010,22(3):266-266
在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关于连续出版物年、卷、期著录的规定为:凡是对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部分号、页码.示例1:2001,1(1):5-6,表示2001年第1卷第1期第5-6页.  相似文献   

10.
(接2001年第6期) 8关于张学良将军影印<四库全书>的通电问题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续修<四库全书>事,奉天地方政府特设文溯阁<四库全书>校印馆,举张学良将军为总裁,翟文选为副总裁,金梁为坐办,董理斯事.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2009年2月24日播发的长篇通讯<走向希望的春天--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一文,在第2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作品最高奖特等奖.在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这篇长篇通讯由于它立意高远,主题重大,播发后被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细节是新闻作品的神经,好的细节能使新闻更逼近“真实”的内核有的时候,我们读完一篇新闻作品,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主要的新闻事实本身.还附带着那些生动、鲜明的细节。细节和事实血肉相连,彼此不可分割,构成了那些历史名篇不朽的画面。好的新闻作品,尤其是西方的新闻作品常常很注意细节描写。新闻作品崇尚简洁,但为什么还要给细节描写留有一席之地呢?因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些事实首先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其次是有权威性的。第三,还应当是具有可读性的。这三点一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可…  相似文献   

13.
确立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图书馆科学管理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笔者于2000年参加<文献和信息--图书馆绩效指标>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2001年参加了<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对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有一些理解和认识,本文结合<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起草过程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第2期<北京档案>上刊登了糜栋炜先生的文章<国家综合档案馆何必越疽代庖--探讨从事口述历史的合理性>,笔者读后有感,试循着作者文章之脉络,对从事口述历史的合理性继续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翁方纲与宋椠《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已有学者撰写长篇专文论述:潘美月《谈宋刻施顾东坡诗注》(《故宫文物月刊》 1985年2卷10期)、拓晓堂《翁方纲藏:宋刻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嘉德通讯》 2004年第4期);另有数篇文章提及:刘尚荣《宋刊<施顾注苏诗>考》(《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巴蜀书社,1988年,页87-102)、唱春莲《施顾注苏诗(善本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9月23日第7版)、赵前《谈谈陈澄中先生旧藏宋刻本<注东坡先生诗>》(《版本目录学研究》第一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页173-179)、刘佳、樊庆彦《翁方纲与宋椠<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光明日报》2012年2月13日第15版)等.本文补苴罅漏,请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7.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在忠实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描写的一种现实生活细节的再反映,是新闻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后,把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在文章中的再表现.使主人公血肉丰满、跃然纸上的要点,就在对 人物的细节描写上.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0,(6):56-56
权延赤(1945年11月26日-),著名政治传记文学作家. 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祖籍河北完县.197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历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干事、大队副政委、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转业.其代表作有<多欲之年>、<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红墙内外>、<领袖泪>、<共和国秘使>、<红朝传奇>、<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掌上千秋>、<中国最大的保皇派--陶铸沉浮录>、<龙困--贺龙与薛明>、<第三代开天人>等.其中长篇小说<狼毒花>改编为电视剧.  相似文献   

19.
《北京档案》2002,(2):15-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治国基本方略,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推进依法治市和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档案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档案事业法制化管理水平,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根据国家和我市"四五"普法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档案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档案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2001年--2005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24日,<人民日报>在奥运特刊的第六版上刊登发表了一首题为<中华圣火>的歌曲作品.这部作品是福建省业余词、曲作家赵键先生为中国奥运、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有感而创作的.该曲创作于新世纪的2001年.作品定稿后,一次机缘巧合,经原中央台文艺中心主任邹友开先生(闽籍)推荐,由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戴玉强在北京专题大型晚会上作为压轴节目演唱,并在央视第3套节目中多次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