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球战术训练是中学生足球训练的一个难点。制定足球战术要依据队员实际和比赛的客观条件,以快、准、灵活为指导思想,最后形成作风顽强。攻守兼备的阵容。  相似文献   

2.
谢欢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2):119-120
战机是战争中决定胜负关键的因素之一。同样,在足球竞赛中,战机的创造和运用对比赛的胜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一支高水平的足球队,其强大之处就表现在他对战机的创造和把握能力上。结合实例,我们来看看足球竞赛个战机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跆拳道的具体战术及战术训练的论述,使人们初步了解跆拳道战术及其在比赛搏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背景为依托,对中国艺术中"势"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作了概观性梳理,认为"势"在中国艺术中是通过蕴含性、趋向性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道"的运行状态;"势"的生成是一个"道之势--心之势--形之势"的同构机制:"势"的艺术创造在于"即体成势".  相似文献   

5.
<正>要谈好这个话题,须先理顺一下几个基本概念:笔法势因素、笔法势、字法势因素、字法势。由笔法势因素的运用形成了笔法势,笔法势的效果就是笔道的笔墨效果即笔迹,但这个笔迹的形成不是单有笔法势因素一个原因,它是由笔法势因素和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共同形成的,如"折笔"笔法势因素的应用效果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笔迹:用毛笔铺毫(相对较浓墨汁)运用"折笔"笔法势因素在熟宣上书写,形成的墨迹效果(即笔法势)是方形;  相似文献   

6.
<正>一、笔法势的概念笔法势包括笔法取势(布势)、笔法攻势、笔法收势。取势、攻势、收势是动态过程,由取势形成的笔法势是静态的。攻势是攻"取势所形成之势",攻势完成即形成收势。一方面,有什么样的取势,就有什么样的攻势;另一方面,攻势方式决定收势,收势完成形成笔法势。就像京剧中演员亮相一样,是一个从起势、运动过程到动作完成后的定格姿势,武术、舞蹈、杂技表演中经常用到。唐太宗《论笔法》中"得势而出"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足球战术意识的本质内涵,特征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十分重视英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的掌握,注重应付各级各类考试,而低估或者忽视了英语身势语言的作用,忽略了对英语身势语言的学习与研究。在实际英语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学会用文字卓有成效地表达信息语言,也需要通过身势来生动的表达、准确的理解信息语言。  相似文献   

9.
在篮球比赛中,为破坏对方"人盯人"防守,为达到不同的战术目的,而设计的不同战术方法及其战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部分奥运会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运用最好的几种比赛战术的研究,了解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特点及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王伟 《考试周刊》2010,(19):133-134
羽毛球运动员的高超技术水平是比赛取胜的基础条件之一,当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双方技术相互制约时,运动员正确地战术运用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本文对羽毛球比赛中双打战术与战术选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身势语属于非言语交际的范畴。在跨文化交际中,它可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情感,起着与言语交际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身势语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类型两方面分析了身势语受语境和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不同表情达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是指副攻队员在比赛中依据本队的整体战术指导思想.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结合本队其他队员的战术行动.利用比赛场地位置、空间、时间等物质条件.寻找对方较弱的防守环节实施有效进攻的战术行动。在激烈的排球比赛中.各种战术打法的实施.都是以副攻队员跑动为中心.围绕副攻队员的跑动变化来组成战术进攻.  相似文献   

15.
就少年运动员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在篮球训练中如何根据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战术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篮球比赛节奏的分析,找出对其影响的因素,把握运用时机及训练,为进一步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一般情况下电磁势的概念,并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讨论了各种情况下电磁场的势的特点,以及电势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金平  刘红妹 《文教资料》2006,(29):142-143
掩护配合战术一直是篮球比赛中既简单又有实效性的进攻战术配合。特别是在篮球比赛日趋激烈、对抗性强,个人防守能力和集体防守能力都有所加强的今天,掩护配合战术在进攻中的重要性更加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气势雄伟、感染力强,具体表现在策士思维、主张、言辞三方面。究其原因在于策士采取了独特的策略——捭阖术,此乃时势、地势、人势、术势综合形成,以势成势是之谓。然"势"的互成仅为一面,时势对人势的消解,才是策士群体被称为战国独特精神代表之一的实质原因。  相似文献   

20.
“势”域中的孙子兵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孙子兵法》文本置于中国哲学史的语境中进行重新考察,从中国道论出发,把"势"作为孙子哲学的理论起点和中心范畴进行探讨,"势"是"道"的具体显现,是一种不断生成变化的势态和境域。通过对"体势"、"用势"的分析,将"势"与"道"、"胜"、"知"、"谋"、"虚实"、"奇正"等哲学范畴及各种命题联系起来,构建"势"域中的孙子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