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睹了沈阳军区某装甲师新闻干事周琳的作品剪贴和获奖证书,实在是令人佩服。作品剪贴厚厚的7大本,30本各类新闻稿件和摄影比赛获奖证书,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他入伍10年之际出版的个人新闻作品集《镜笔军旅》一书,更是字稿与图片作品并驾齐驱,一手摸着两条“鱼”。他已发表1500余篇(幅)的新闻作品.并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7,(23):35-35
他曾官至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他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和精彩的散文篇章,是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本期"传媒骄子"关注《梁衡:穿行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  相似文献   

3.
穆青不但以他的新闻作品为中国新闻界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新闻采写理论方面也有突出建树。他关于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倡导与论述,就是他对新闻采写理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贡献。这“新闻三论”是穆青长期采写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他观察分析世界新闻新潮,结合中国新闻界现状而阐发的真知灼见。“三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反映了穆青的新闻思想,为中国新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评艾丰的《经济述评自析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 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的新的突破。 曾看到过一些文章,称他是学者型记者。所谓学者型,是说他比较注重对问题的理性研究与逻辑判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记者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笔下的新闻就会出彩。有的记者善于用“逆向思维”,因此,他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有的记者善于“发散性思维”,那么,他的新闻作品就能举一反三,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最近我发现,使用“延伸思维”去观察社会,可以深化主题,写出主题深刻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有新的突破。曾看到过一些文章,称他是学者型记者。所谓学者型,是说他比较注重对问题的理性研究与逻辑判断;所谓学者型记者,是说他的这种研究的选题用的是记者的眼光,他对研究成果的表述用的是新闻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谢怀基同志是新闻界熟知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当了《辽宁日报》的副总编,也非因为他参加新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勇于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出震动读者的新闻名篇。有人说谢怀基是新闻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星,并非过誉之词。近年来,在万马奔腾的新闻角逐中,他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他有二十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好新闻奖的就有五篇(含合写的);他有十篇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八《中国优秀通讯选》、《全国好新闻选》等选集中;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8.
我与江永红同志同代、同辈、同行、同步、同道,五同。这使我比其他同志更有可能经常接触永红同志的新闻作品。“同步”,我们差不多同一时期走进新闻界。“同道”,是说我对永红新闻作品风格特色的认同与欣赏。就我的感受而言,永红新闻作品最显的风格特色是激情奔涌与大气勃发。翻阅他的新闻作品集,总觉得作在不停地奔走呼号,在向你大声传告他的所见所闻所想。这种风格特色,具体表现为“三力”。  相似文献   

9.
空军某部新闻干事颜新文,确是位搞新闻的人才。在军内外报刊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写的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作品。从军18载,他从文学爱好者、业余报道员、师专职新闻干事到军区空军专职新闻干事一路走来,壮怀激越地为当代军人放歌。他发表各类作品1800多篇,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业内人都熟知文衍修。作为“战士”,他是广播行业的“获奖专业户”:先后有40多篇新闻作品获广西新闻奖和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奖、6篇新闻作品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1.
近来拜读了若干获奖作者的采写体会文章,发现不少获奖作品与作者把握机遇息息相关。有人说,新闻作品是“机遇产品”,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新闻作品如此,要创新创优出精品,更是如此。所谓机遇,是指行为的主体遇到了对他达到某种目的极其有利的客观条件。对记者来说,就是遇到了写作新闻作品特别  相似文献   

12.
现任新疆呼图壁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邱斌,1960年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呼图壁县报社、广播站、广播电视局耍笔杆子,30年来他撰写的稿件被全国、省区、地州等电台、电视台编用和播出的达3000余篇,约200多万字。近4年,有20余篇新闻作品在自治区和昌吉州获奖,获特等和一、二等奖的作品占获奖作品总数的二分之一。邱斌的新闻作品屡屡获奖,有人戏言邱斌“借来了丘比特的神箭”。此言歪打正着。邱斌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忠实于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情与爱。当我们对他的获奖好新闻粗疏的来一点溯源时,就会发现:这是生活对他的馈赠。下面记述的是邱斌部分获奖好新闻作品溯源启示录。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奋努力是取得工作成就的前提和基础。毛拉·沙比提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努力的人,他在新闻事业上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身到新闻工作中,把新闻工作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在20年的记者生涯中,毛拉·沙比提行程5万多公里,跑遍了天山南北,到过800多个乡镇,与基层农牧民面对面交谈,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反映民情,他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采写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1993年以来,他采写的40多篇新闻作品获得全国、自治区及各行业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其中17篇新闻作品获得全国及新疆好新闻一、二、三等奖,他五次被评为新疆日报社先进工作者。经过竞聘,2006年他走上了维文通联部副主任的岗位。  相似文献   

14.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15.
刘亚 《军事记者》2008,(10):52-54
人们关注和研究沙飞,有两点被忽视了。其一,只看到他是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者,而没有看到他首先是一位中国军事新闻摄影的杰出代表。其二,研究者的注意力更多被他的摄影作品所吸引,鲜有透过摄影作品看到并深入研究他的军事新闻摄影思想的。  相似文献   

16.
穆青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过硬的现场采访作风就是其中之一。纵观他的新闻作品,字里行间显现出一条洒满汗水的艰辛的路,刻印着作者深深的脚印。 分析穆青的新闻作品,他的现场采访可概括为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石翼 《军事记者》2001,(1):17-19
在当今军事新闻记中,高级记江永红是公认的一把硬手。随着他的新闻作品频频出现和在军内外连连获奖,许多读和新闻界同行迫切想知道他在军事新闻写作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其实,任何新闻作品的成功,都往往缘于作在选材和表现两个方面倾注的匠心。这里,我想仅就江永红同志在新闻选材方面的特点作一点初步的探讨,就算我学习江永红新闻作品的一篇粗浅体会吧。  相似文献   

18.
“做好一个人民的记者”———石西民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杜翔石西民同志是我党“宣传文化方面杰出组织者、著名报刊活动家”。作为石老的同乡晚辈,我从小就听说有关石老的事迹,但认真研究他的作品,却是在他逝世10年后的今天。展读他的新闻作品和晚年回忆录,我为那...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写下了众多的新闻作品,并就新闻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谈话和批示。从他的新闻作品和谈话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他对新闻标题是十分重视的,并有他独到的见解和特别的风格。一、凝聚内容画龙点睛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起码常识,也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  相似文献   

20.
范敬宜先生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新闻教育家。从2002年至今,他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近8年之久。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树立了"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教育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有关范敬宜办报方略与新闻作品的评述已经有很多,本文仅就范敬宜新闻教育思想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