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要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此,教学中既要注意提供直观材料,又要注意在学生获得表象后及时进行抽象概括。例如,在给一年级学生讲“大于”、“小于”时,要在学生掌提了“同样多”的基础上,先用具体事例,直观地比较事物的多少。然后逐步过渡到数目,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最后做到正确运用大于和小于的符号。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所作的抽象的概括,是在历史表象基础上形成的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同基本的历史史实一样,具有客观的过去性和实在性的特点。“历史概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历史知识概念。如:北京人、交子、“铁血政策”、“多...  相似文献   

3.
表象是经过直观感知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形象思维的"素材",是直观感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形成抽象思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根据思维抽象程度的不同,把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人们认识事物先从感知操作具体的实物进行思维,到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我们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看,小学生思维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往往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认识的规律,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来组织教学。过去我们只认识学生认识规律是从“具体——抽象”,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直观操作—抽象概念”的模式进行。所以,这几年人们对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谈得多些,这是必要的。而对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没有能够引起重视,这是不足之处。所谓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直观的形象和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它是对客观世界直观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忽视了这一中间环节,就会产生传统的重结论教学所反映的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师讲完长方  相似文献   

5.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由此可见,“表象”在儿童的认知活动和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借助实物直观、图像直观和语言启迪获得有关形体及特征认识的表象,并逐步抽象、概括出有关概念,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6.
抽象或称抽象过程,就是在思想中不考虑事物其它方面的特性,而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分离出来。 具体有两种涵义:其一是在感性认识中的具体,是指对客观对象整体的各种外在属性的形象反映,即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出来。其二是在理性认识中的具体,是指诸多抽象规定的辩证综合,是指对事物的对立统一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数学活动,除了运用逻辑思维外,还要依赖数学形象来进行形象思维。而数学形象思维的基本元素是数学表象。 一、对数学表象及其思维过程的认识 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作用于感官的、而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数学表象则是从事物的形体物象中通过对形式结构特征的概括而得到的观念性形象,并常以反映事物本质联系的特定模式——结构来表现。数学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抽象概括性和主观灵活性,同时  相似文献   

9.
表象是经过感知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形象,是具体形象思维的“材料”,是直观感知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没有感知便没有表象,没有表象便没有形象思维的产生,也没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学习材料的感知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表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写作运思,是作者从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表象,在一定写作目的的指导下,在想像中按一定的行文规则自由流动的过程,这个“缤纷万象”的心理过程是文字表达的内在依据即“内观察”。所以如果作者的“内观察”能力不够强,那么他在观察事物和语言表达之间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从而使艰苦的外部观察功亏一篑,导致写作难以成功。“内观察”的对象不是外部事物,而是通过感知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表象。表象是外部事物的抽象类似物,它们能够以自身不断的变换、改变来模拟外在对象的连续变化,比如我们闭上眼睛也能够“看见”一匹马在奔跑,一棵树在成长等…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对6~10各数的认识是按照“主题图——点子图——抽象出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小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而点子图在学生思维由直观提升到抽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质料”是万物的基质,无性状,是客现存在。质料是各种现在事物赖以形成的条件,无差别的同一质料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质料与形式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亚里士多德概括出哲学质料范畴,并自发运用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辨证法。但是,亚氏只从客观、直观形式去理解质料,没有从主现方面去理解质料,反映出他的哲学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3.
<正>"学具"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成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就怎样合理的运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学具"可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的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教学符合这一规律,能把学生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又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形象的直观材料。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动像”,充分发挥电教直观、形象、化静为动、数形结合的优势,能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协同发展。一、充分感知,丰富表象,引发形象思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具概括性,就越能发现规律性的知识。教学中,我很注意加强直观教学,运用“动像”,通过投影片的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等,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充分感知,丰富表象,提高表象的概括性。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理解四则运算法则、规律,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借助充分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在惑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同时又要注意不让学生思维停留在具体直观上,及时抽象、概括,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我在教“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逐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湛金山 《成才之路》2010,(14):48-48
数学“三动”(动手、动脑、动口)教学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凭借直观这个支撑获得感知;让学生人人动脑,发展思维能力,使操作、感知经过思维,内化成表象;让学生人人动口,提高表达能力,使操作而感知、内化而表象的数学事物再次经过抽象。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并且做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知识来源于实践,数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1”,是一个人、一只手、一颗星星…,去掉具体对象而得到的概念,而在认识“1”时,又搬回许许多多的实际事物,直观形象地加以描述。书本知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讲授课本知识就是许多认识过程的总和,显然,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形象到抽象,从实证到思维,具体直观地被感知,是首要的.对于幼儿班、小学生以及初中生,“直观性”是极端重要的.英国的SMP教材,正是她独具匠心的形象直观的教材特色赢得了读者,以使这套教材被多年使用而盛行不衰. “直观性”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直观”更接近于知识的本原,形象思维比之抽象思维更容易被接受。初中数学教材中,正确运用“直观性”原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的语言,图象的显示,结合实际的联想、动手制作实物模型以  相似文献   

18.
"感性"跟"理性"是相对的,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形象思维是人头脑中运用形象来进行的思维.人类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首先是从思维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一、把握形象思维和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表象是对过去知觉过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影响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表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能对被反映的对象和现象做比较概括、直观的反映。它既是形象思维的“细胞”,又是从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中介环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提供多种材料,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充分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形成的。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概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下面,探讨在“质数、合数”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