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6,(9):24-25
这是一个向往已久的湖泊。从人民公社时代集体养鱼,到后来的国有养殖场,是年年都有大鱼传闻,改制后开始接纳钓鱼,但千亩水面仅有两艘快艇是管理不过来的,所以限定的钓鱼区域是渔场管理处附近的驳岸。4月16日,睛,气温11~22℃,可是风大,从3级渐渐增大到4级,阵风5级,后来钓伞都撑不住了,对面推来的浪撞到1.8米高的驳岸上溅起的水珠把鞋都打湿了。我用10目“渔先生”3号浮标调6目钓3目,但从浪谷到浪峰的起伏就有5目,即使风小一点,调和钓相差3目会在20~30秒里被风和浪推移着淹没了标尖。在钓饵是大比重“荒王2号”的时候,浮标移位,风浪压沉标尖…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6,(10):23-24
这是一个两手合抱式的船坞,外面是一个湖。在“手臂”的肘部朝南抛钩,东南风造成的走水很快压沉了调6钓3的标尖,没办法,把浮标往上推,1目、2目、3目……一直到10目才停住了,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浪过来沉下1目,再一个浪又“吃”掉1目,一到吃到钓2目才稳住了。调高钓低不行就钓高目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4,(24):22-22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  相似文献   

4.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从调4钓2说起调4钓2是台湾钓手长期研究、探索总结的经验。其操作程序是:“将带浮标的鱼钩、铅片抛至理想中的目标点,让其自然下沉,用加、减铅片的方法,使其达到水面上保持4目状态”。此时“鱼钩悬浮在半水”,然后“在鱼钩上装一小片铅片”,再“抛钩、压水,使鱼钩沉入水底,并逐步将浮标往上移,使它逐步达到水面上有2目为止”…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06,(12):22-23
走水吃标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走水和风浪较大时被迫调低钓高,比如调4目钓5目.调6目钓8~9目等等。但是.浮标还在走。水线斜了,风线被水流冲弯了,把本应该露出水面的标尖一点点“吃”掉了。原来钓6目、钓8~9目,因为浮标移位变成了钓3目、2目、1目。这是假象。是走水把钓目“吃”掉了。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8.
破解长标尖     
标尖越来越长,从当初芦苇和孔雀翎浮标的7目、8.5厘米,到巴尔杉木浮标出现,换了实心标尖后,目数长得更快,11目、13目、15目。“金孔雀”浮标在延长标脚的同时,把标尖做长到22目,又将圆柱体改成扁的,长度达到22.5厘米“;圣人”超长浮标更是不惜工本,标尖刻度21目,长度28厘米,整支浮标的长度达到80厘米。因比重在1.1~1.2之间,用碳纤维或尼龙材料制作的实心标尖越长,重量越大,所以实心标尖都做得很细,视力差一点的人要看清七八米以外、直径0.7厘米的标尖实在吃力,但视力佳者欢迎长标尖。2002年6月,著名钓手关秉宏在常州参加比赛,在知道奖品中…  相似文献   

9.
某位著名钓手曾发表过《成也浮标,败也浮标》的文章,谈了他对鱼漂的感受,笔者深有感触。结合本人参加一场钓鱼比赛中关于用漂方面的得失,使我更对这篇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一场:以钓梭鱼为主,钓组迟钝。5.4米超硬竿、2号主线、1.2号子线、配6号“狐讯”鱼漂,调3目钓5目!6目。第二场:以钓鲫鱼为主,钓组不灵不钝。1.5号主线、1号子线、0.5号“O C新关东”和5号“金龙”袖钩,配4号“鱼神”鱼漂,调5目钓4!5目。比赛开始后,周围钓友陆续开始上梭鱼。我的钓点也不时有鱼星冒出,但鱼漂有力度、有幅度的下沉却极少。二次有力度的下又都没有挂住…  相似文献   

10.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11.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12.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程宁 《钓鱼》2013,(4):9-11
如今一些钓小猾鱼的比赛中,钓手已发展到调平水钓4目或5目了。当钓钝,钓到浮标没有下顿或下滑(缓慢下沉)的动作,只剩送标了,这说明已钝到相当的程度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钓。但是,遇到浮标下顿和下滑全都空竿这种特别情况时,就非得钓这“送口”才行,正像钓手之间开玩笑说的:“这鱼,点头不算抬头算”。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6,(4):18-19
有人质疑调4钓2,说它是骗局。想2了,但钓来钓去总是被一种习惯势力想也是,调5钓1、调3钓3,乃至调10拉回到老路上来。这倒不是说其它调标钓5不是都钓上鱼来了吗!干嘛非要调方法不好,钓不上鱼,相反却是尝试一4钓2呢?然而,浮标怎么调总得有个基种新的调标格式后会拿它同调4钓2本指导法则,如果推翻调4钓2,就该另作一番对比。比如池塘中小鲫大鲫杂处给一个法则,遗憾的是质疑者只管破,而欲钓大鲫鱼时一般都会钓得钝一点,不管立,所以许多人还是循着调4钓2,然而盯住了一支浮标的调整是有限的,理由很简单,容易掌握。从调4钓2开始钓3、钓4,钓到5目、6…  相似文献   

15.
史为林 《钓鱼》2011,(2):16-17
三、 风、浪和对流层对浮标乃至整个钓组施力是外力,影响走标,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浮标和以浮标为核心组成的钓组自身和调钓因素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刚 《垂钓》2003,(4):24-26
在调4钓2的基本格式中,钓2究竟是两饵把标尖压下2目?还是被人为地调整到2目?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很多,但是,纸上论钓无论是“骗局说”,还是“基础说”,都把焦点集中浮标。事实上,钓2目,子线的长短曲直才是决定中鱼率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延明 《钓鱼》2008,(23):24-25
八、先找底后调标法(简称先测深后调目钓2):为双钩安上橡皮泥或较大饵团。荡入窝中找底,若浮标自动下沉,就要剪去太多的附铅,使浮标的浮力大于钓组的沉力,能把钓组“提”起“站立”,此时把测深后的标目定在2目上(不再移动);接下来摘掉橡皮泥或大饵团,再把空钩钓组荡入窝点,观察那未知的浮标能上升几目;假若上升的目数太多,其浮力超过两颗常规饵重,那就应稍加铅皮,把调目定在4~5目上;反之,若浮标上升得太少,  相似文献   

18.
宿含雨  路安 《钓鱼》2009,(5):9-9
从立春到春分一个月,北方迟20天,最低气温4℃,最高15℃左右,不管湖泊、池塘、放养浜,鲫鱼咬钩多抬标。虽然调高钓低也有下挫。但中鱼率偏低,此时调整目差,将调5钓2或调4钓2韵浮标改为调5钓4、调4钓4或调3钓3,则下挫信号的中鱼率提高4~5成。  相似文献   

19.
姜鑫坤 《垂钓》2014,(4):13-15
一次在水库钓鱼,我旁边的钓位来了一个小伙子,通过他带的那些简单的行头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标准莱鸟。他刚坐上钓位就念念有词:“调4钓2、调4钓2啊……”然后插上浮标,把标座调至铅皮座附近,笨拙地一荡,钓组落水,嘴里嘀咕着浮标露出的目数:“1、2、3……不对……”之后特别认真地修剪铅皮……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念叨着“调4钓2“,生怕自己忘了,那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20.
郅辽 《钓鱼》2007,(6S):20-21
这是一支破风浮标,抛钩风线抖得笔直,配重6.2克铅皮,能抗6级阵风,应该是直击水底了。可是5月4日在苏州漕湖,用适合搓饵的鱼饵钓了半小时,浮标就沉不下去了。抛钩十成线,浮标迅速翻身,站直了,但下行到离调目还有3目的位置上就跳舞了;抛钩八成线,浮标一站直就沉不下去了,原因是钓饵雾化,引得手指长的穿鲦鱼密密层层,形成数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