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77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和验证,自主发现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因数与倍数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后,学生还将学习素数和合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并与2、5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正确地从因数与倍数这个角度去观察数和判断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猜想1援复习2、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回忆2或5的倍数的特征体现在数的个位上,从而引发学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体现在个位上,即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援通过简单的举例验证,学生否定了此猜想,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二、观察思考,提出猜想1.回顾研究2或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高年级有关"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中有很多概念和规律,其中探求3的倍数特征一直是教师们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从观察个位上的数到观察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挑战性,没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很难独立探究出3的倍数特征.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高年级有关“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中有很多概念和规律,其中探求3的倍数特征一直是教师们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从观察个位上的数到观察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挑战性,没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很难独立探究出3的倍数特征。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 1.师:回忆一下,2、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生答) 2.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3的倍数具有什么特征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吗?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77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和验证,自主发现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因数与倍数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后,学生还将学习素数和合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并与2、5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正确地从因数与倍数这个角度去观察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片段1.诊断补偿①填空复习整除的概念。②口答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2.小组合作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①口头填数。1×2=2×2=3×2=4×2=5×2=……②观察、思考、讨论。想一想:等式右边的得数都能被2整除吗?找一找:这些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都是哪些数字?议一议: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征?③验证。分别以0、2、4、6、8作为个位数组成一个多位数,并判断组成的数能不能被2整除。举出相反的例子进一步验证,加深印象。二、案例分析从教材的表面知识看,本堂课达到了教学要求,然而,教材所蕴涵的隐性知识在本课中却没有…  相似文献   

8.
“2、5、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安排在五年级下册进行教学,而且不约而同地都选择借助百数表,引导学生在表中依次圈出相应数的倍数,在直观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归纳特征,进而得出判断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然而,通过课后调查,我们发现,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对学生而言,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涉及数学本质的、更深层次的“为什么”,还是无从谈起。我们借助人教版教材“你知道吗”(判断2、5、3倍数特征的道理)进行了拓展教学,努力让学生达成“愉悦性地体悟、理解性地学习、深层次地提升”,有效激发探究乐趣,感悟学习魅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P29页例4、例5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意义,正确理解两数的倍数关系,能说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画点建立“倍”的概念动学难点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评析[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紧紧围绕“倍”这个中,C课题,设计目标及重.b.、难点,同时也把学生的认识思维过程和观察思考过程列入了教学目标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具准备幻灯片、学…  相似文献   

10.
<正>“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认识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教学的。教材在编排时,沿用了2、5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方法,引导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在发现根据数的个位不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呈现用计数器表示的数,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表示每个数所用珠的个数,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由于是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学生对“为什么2和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就可以判定,而3的倍数却要看各位上数的和”的疑惑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回应。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P17-P18【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举例—猜想—检验—说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总结方法用以探索5的倍数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学法准备。2.让学生经历从"数的倍数特征与各个数位上数字有关"到"2、5的倍数特征只与数的个位数字有关"的探索过程,为今后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思路铺垫。  相似文献   

12.
1.教师先出示3、4、5、三个数,让学生分别组成能被2、5整除的三位数。(能被2整除的数有:354、534;能被5整除的数有:345、435) 2.试一试。请学生仍用这三个数尝试组成能被3整除的数,并试除检验。(由于受“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容易从个位上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去考虑,从而组成543、453) 3.设置“陷井”。在学生用543、453试除以3,发现能整除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通过上面的特例得出:个位数字是3的数能被3整除,个位数字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从而假设出: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之后学习的新知识,它又是学习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等新知的基础。从主题图中可以看出,编者意图是让学生在定势思维失败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变向思维探究。从简单3的倍数入手,  相似文献   

14.
散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历史知识,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运用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历史上不少数学家堪称创造精神的典范。可结合数学教材实际进行教学。如第八册第49面练习十五第1题:“下面是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顺次划掉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修订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验证,理解和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组数游戏:请用3、4、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被2整除。学生说出后让他们回答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同样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学生回答后问:你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16.
我这里说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在这之前,教材安排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新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选特例,找反例"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详细阐述过程:一、选取特例,初步发现规律A:出示几组数字卡片,让学生任意组合数字卡片,判断能否被3整除:1,2和3;2,5和6;3,4和5;3,4和9;7,8和9。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a.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个位上的数是几没有关系;b.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顺序没有关系;c.连续3个自然数组成的数均能被3整除。比如1、2、3;2、3、4;3、4、5;5、6、7;7、8、9。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材剖析:五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是《约数和倍数》,其中第二节“能被2、5、3整除的数”是学生日后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通分的必要前提。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看起来明显,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数就能发现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70-72页内容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比较、归纳、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相似文献   

19.
【教材把握】《倍数和因数》是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安排的教学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素数和合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是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例2是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例3是找出36的所有因数。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内容有:整数(0排除在外)——整除——约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还有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和公倍数、互质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