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  相似文献   

2.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小孩,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  相似文献   

3.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了田边,对面田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即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侗族人的孩子,母…  相似文献   

4.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生日仪式——滚泥巴,每个人一生要滚三次泥巴:一次是5岁,一次是10岁,一次是15岁,5岁的孩子,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作,接受艰苦的磨练;到了10岁,则由父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祖父在田埂的另一边接着,意思是孩子已初步养成了劳动习惯,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  相似文献   

5.
过了今年夏天,我的父亲就是67岁,母亲就是61岁的人了。我是昨天晚上在电话中从姐姐那里知道的。要是在城里,父亲和母亲的年龄都不算大,正好是打门球练太极拳养鸟种花唱京剧  相似文献   

6.
过了今年夏天,我的父亲就是67岁、母亲就是61岁的老人了。昨天晚上,我是在电话中才从姐姐那里知道的。要在城里,父亲和母亲的年龄都  相似文献   

7.
策略     
《内蒙古教育》2007,(6X):19-19
在我12岁时的一天下午,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关于做买卖的学问。 当时,我正在父亲的家具店里打扫地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来。我问父亲,可不可以由我来接待她。父亲回答说:“就看你的了!”  相似文献   

8.
母亲去世得早,是父亲把我们姊妹三个一手拉扯大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姐姐10岁,我7岁,妹妹只有4岁。母亲去世后,我们姊妹三人中只有我能够继续读书。姐姐和妹妹不能读书,倒不是因为父亲重男  相似文献   

9.
作文擂台     
【真题回放】我从(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在500 ̄800之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试题指津]我从(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有人把半命题作文比喻为“风筝”和“线”,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今年52岁,母亲只有41岁。他们结婚那年,父亲30岁,母亲19岁。据说父亲当年一眼便看中了母亲,于是每天都不辞辛苦地翻过那座很高很高的山去看母亲。但母亲并不领情,父亲后脚刚进门,她前脚便跨了出去,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满身灰尘的父亲。后来我从姨妈那里打听到,母亲是嫌父亲年纪太大,她认为那样的大龄青年不是花心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总之就是不符合她的标准。我的外公、外婆倒是对父亲另眼相待,因为父亲每次去时,没得到外公、外婆的同意,绝不去追跑出门的母亲,而是陪着外公、外婆闲聊或者帮忙干活。看着父亲屋里屋外忙碌的身影,外婆…  相似文献   

11.
5岁那年,镇里来了个马戏团。父亲得到消息,就急忙带着他去看热闹。到那里时,才发现演马戏的人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父亲就把他举起来,骑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的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只上了小学三年级,而且也不会讲多少科学道理,但是他为人的朴实、善良、正直却是我成长过程中难得的好教材,我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书中学不到的道理。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也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让我们姐弟三人都能吃上饱饭,父母常常要在农闲时外出找些苦活来干,以便能在工分之外挣些钱来贴补家用。每年的冬天,地里的农活干完以后,父亲就通过在江滩上工作的三伯父找一份收割芦苇的事来做。收割芦苇是苦力活,在父亲每一次离家时,母亲都要为父亲准备好满满的一大盒干饭,好让父亲吃饱了有力气多收割点芦苇多挣钱。看着父亲…  相似文献   

13.
佚名 《高中生》2009,(7):33-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好同学》2005,(9)
加油站学到的工作作风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13岁时,我开始在父母的加油站工作,站里有三个加油泵、两条修车地沟和一间打蜡房。父亲负责修车,母亲负责记账和收钱。我想学修车,但父亲让我在前台接待顾客,他说:“儿子,汽车总在变化,而人却不会,你需要先学会了解人。”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那还是夏季来临以前,她父亲一直把她领到山谷的进口,在那里,小河变成了一股蓝色的水流,在岩石间跳来跳去。山谷的两边耸立着高高的山脉,仿佛城墙,覆满了森林。她父亲指着山谷深处,  相似文献   

16.
一八六九年三月十四日①,我生于尼日尼诺戈罗德。父亲是士兵的儿子,母亲是小市民。祖父做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而受到尼古拉一世的降职处分。这个人粗暴到这种程度,致使我的父亲在十岁到十七岁之间从家中逃跑五次。父亲最后一次成功地永远脱离了家庭——他从托波尔斯克徒步到尼日尼城,在那里给一个挂帷幔的匠人当了学徒。看来他有天赋,也识字,二十二岁时,科尔沁(现为卡尔波瓦)轮船公司就指派他做阿斯特拉罕办事处的主  相似文献   

17.
爱之赢     
自从两个月前父亲不幸身亡后,10岁的玛莎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明天就是圣诞节了,母亲掏出仅有的5美元递给玛莎,让她上街给自己买点礼物。玛莎拿着钱找到了奥克多医生,她把5美元递给医生,小声请求道:"您能再帮我母亲做一次腰椎按摩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承担起抚养、教育儿子的责任。在欧阳修五六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识字。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母亲就用荻草枝在地上写字教儿子。欧阳修天资聪颖,又见母亲如此辛劳,所以学得很认真。欧阳修10岁时,母亲就开始督促他读父亲留下来的书。时间不长,欧阳修把父亲留下的书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辗转回到以色列,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暂时留在中国。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做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苦孩子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出生于南宁。母亲杨振德是续弦来到邓家的。父亲的前妻有三个儿子。由于父亲重男轻女,邓颖超出生不久父亲就坚决要把她送人。为此母亲很受打击。因为生孩子的一个月里丈夫从来没进来看过她们母女一次,现在却要把邓颖超送人,所以母亲就决定豁出性命进行抗争。母亲用一颗慈爱的心,使出最大的力量来反抗封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