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而成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宗族文化一度被弱化,但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互联网的革新,宗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描述宗族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呈现,分析宗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模式,并得出个人认同是其传播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薛微  王毅 《兰台世界》2017,(1):19-22
本文论述了宗族档案的概念,通过对古代遗存下来的宗族档案进行分类研究,深入分析了宗族档案遗存的方式,促进了宗族文化的开发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家谱族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主要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和记载宗族事迹的档案资料,它以特殊的文体形式记载着宗族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人口迁徙和繁殖史等重要内容。一、家谱族谱档案的重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史学大师梁启超说:“我国乡乡家家有谱,实可谓史学瑰宝。将来有...  相似文献   

4.
世人瞩目、历时四年时间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将在2005年内最终定稿,随着这部书的编订完成,家谱将从此结束祠堂供桌、农家箱底的散落时期,以“军团”面貌步入公众视野。是谁唤醒了一度沉睡的家谱?当中国社会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家谱,从私藏走向公有《中国家谱总目》,这部旨在“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的鸿篇巨制,目前已征集到家谱目录六万多份。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秋芳说,这与近年来民间修谱、捐谱行为日盛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  相似文献   

5.
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的留存传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阐释徽州宗族制度、宗族档案的基础上,分析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留存传世的影响,并对徽州宗族制度下民间档案留存机制的当代价值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吕宽庆 《兰台世界》2017,(9):125-128
清代妇女可以通过宗族保障的方式来实现养老。其最主要的方式是清代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庄来实现对年老妇女和守节妇女的养老保障,其次是宗族内部个人针对妇女提供的生活与养老保障。清代宗族对妇女提供养老保障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而且宗族由于经济条件的缘故而导致不同宗族及地区的妇女养老保障存在差异性。故此,清代妇女宗族养老的整体保障能力并不强。  相似文献   

7.
家谱档案,是以同宗共族的血亲集团为记录对象,记载本宗族氏系和事迹的专门档案,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谱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家牒、世谱、房谱等,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家谱书目数据库和家谱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家谱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保护和利用家谱的目的。对家谱数字资源的分布做调查分析,既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家谱数字化工作,促进家谱数字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社会各界充分利用家谱数字资源,挖掘家谱资源的文献信息。一、家谱书目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家谱书…  相似文献   

9.
家谱略谈     
家谱是同宗共祖之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又称谱牒。性质相同的还有族谱、宗谱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记载宗族世系的档案。家谱作为中华各血亲集团记载宗族世系的图籍,其历史悠长,上溯可至甲骨时代,几乎于五千年文明同沧桑。在我国较早的谱牒《世本》中  相似文献   

10.
立祠和修谱,是宗族长期以来维系内在血缘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些活动有精心的筹划和组织,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宗族形成了大量的原始文书,但现已十分罕见。在历史上,徽州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正宗传承的地区之一,民间的立祠和修谱活动十分兴盛,留下了大量的原始文书。本文依据徽州原始文书,对徽州宗族立祠修谱组织和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认识宗族的内部结构、管理和重大活动组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接收和管理捐赠、编印侨刊、提供宗亲交流的场所、举办各种宗族活动、传承宗族历史文化五个方面阐释关族图书馆联系侨乡宗族关系的职能,得出关族图书馆是联系侨乡宗族关系重要纽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家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家牒、世谱、房谱等,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家谱书目数据库和家谱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家谱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保护和利用家谱的目的。对家谱数字资源的分布做调查分析,既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家谱数字化工作,促进家谱数字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社会各界充分利用家谱数字资源,挖掘家谱资源的文献信息。  相似文献   

13.
家谱的本质仍是生命之链的接续。只有家谱.能够让最卑微的草民得以在文献记载的历史中.留下曾经生存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徽州独特的宗族文化入手,探究宗族文化与在宗族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丰富的历史文书档案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个人对于发扬民族文化和保护文书档案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家谱是中国众多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家族档案,其内容丰富,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家谱的演化、特点等挖掘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家谱是中国众多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家族档案,其内容丰富,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家谱的演化、特点等挖掘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降,传统宗族社会走向瓦解,图书馆建设开始走向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在乡宗族相结合,以图书馆建设为契机,重新找到了凝聚宗族人心的新方式。本文分析当时中国图书馆界对乡村图书馆建设问题认识的变化,并以广东司徒氏图书馆及关族图书馆建设为据,梳理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宗族文化的融合过程,进一步分析他们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动机,以及图书馆文化对乡村社会带来的多元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编撰中国家谱总目弘扬民族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对存世的中国家谱数量仍缺乏完整的统计,虽然中华书局于1997年已出版《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共计搜集家谱1.4万余种,但正如该书编者在前言中指出:“本书所收录的家谱目录远非历代遗存的中国家谱的全部,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尚有不少藏书单位和个人收藏的大量家谱未能收入。”常建华先生在“中国族谱收藏与研究概况简说”(载《谱谍学  相似文献   

19.
吴桂敏 《兰台世界》2007,(2X):51-53
家谱是中国众多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家族档案,其内容丰富,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家谱的演化、特点等挖掘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徽州宗族文化突出表现为徽州的祠堂文化。徽商作为徽州宗族社会中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徽州祠堂的修建,不仅成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酵母",尤其是推动了徽州宗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