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普及,创建了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旧有伦理体系的不适用,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是上网比例最大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常见的思路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某些基本伦理教育(例如强调诚信原则和培养自律精神等)及开展上网心理辅导,这种思路的根基在于试图通过引用现有伦理资源来应对网络伦理问题。而重点却在于,对旧有的伦理体系进行技术性修正,能否解决网络带来的新伦理问题?笔者以为,任何现有的伦理一旦面对新主体,都将大大失去效力。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通过修改现有规范来约束新主体,不如引导新主体共同创建新规范,从而使新规范完成主体内化而真正发挥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基本伦理原则不同、道德原则与规范不同、道德约束机制不同、道德评价标准等不同;联系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的延伸,现实伦理又是网络伦理的继续,两者都应遵循善、公正、公平、平等等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正确认识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关系,有助于建构、发展和完善网络伦理;有助于防止人格分裂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呼唤网络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系统,在其初始阶段,伦理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体系成为我国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网络伦理问题表现在对人们的道德、民族文化、国家政治、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的滞后性有关,也与网络行业主体的道德意识的淡漠作用有关。因此应主要从技术监控、法律制约、道德规范等方面构建网络伦理道德秩序,其中以道德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5.
学校网络伦理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英特网的诞生地,其英特网的技术和使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也率先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国应该重视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制定和完善确实可行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教师的网络伦理素质,加强网络伦理课程化建设和网络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和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和现实伦理困境是造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法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规范、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使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对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厘清网络伦理的概念,分析由网络技术所引发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种种表现,从网络自身的特殊性、网络技术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的滞后性以及网络行业主体道德意识淡漠等方面寻求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从技术监控、道德规范和法律制约等方面构建网络伦理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网络的存在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地域、民族、国家等限制所不能触及的事物,在网络上可以自由获得。然而,凡事具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让人的自由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但网络伦理问题也随之产生。网络伦理规范是存在于网络化社会的虚拟化、自由化和全球化基础之上的。然而,由于网络主体的隐匿性、不确定性和即时性,网络主体不知责任人是谁,就可能会造成其逃脱惩罚和制  相似文献   

9.
网络影响、改变着大学生的生存方式,当大学生欣喜、沉迷于网络的同时,网络的生存危机也日益凸显。网络发展所带来的诸多负面伦理问题,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网络伦理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通过道德引导与教育、法制等手段来填补现时网络中无规范的真空,构建新的伦理规范,无疑是现代人的一种有益尝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网络社会和网络带来的伦理问题: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离、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犯罪、信息垄断,分析了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