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各行各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一些地方党报副刊也不幸滑入利益的深潭,于是“休闲”掩护下的文化轻浮、“大众”口号下的文化轻薄、“娱乐”旗帜下的文化轻佻纷至沓来,向以权威性著称的地方党报副刊正面临着虚幻的繁荣。笔者以为,重视党报副刊不能承受之轻这一严峻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党报文艺副刊是党报版面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张党报如果没有文艺副刊就很难说这是一张完美的党报。而文艺副刊作品的体裁除了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篆刻、文艺评论以外,围有花边的杂文则是党报副刊的旗帜和灵魂。历代名报和名报总编都十分重视打造副刊杂文这个品牌。  相似文献   

3.
郭皓 《新闻实践》2005,(7):48-48
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办好地方党报副刊,同样需要在增强“三贴近”上下功夫。一、增强服务性,使地方党报副刊贴近实际地方党报副刊要办得吸引人,应在增强服务性上下工夫,把视角停留在百姓关注的问题上,帮助百姓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台州日报的《社会家庭》副刊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就是因为该版的服务功能强,开设的如“家教一得”、“走近时尚”、“健身养生”、“家居天地”等都是服务读者的栏目。这些栏目中,既有作者教育子女的方法体会,对时尚流行走势的提示,又有保健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报纸副刊,尤其是地方党报的副刊编辑们感叹,副刊越来越难办了,空间小、题材窄,竞争日益激烈,早几年办副刊(专刊)的黄金时代已风光不再……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主流报纸副刊大致都有过从“勃兴”到“繁荣”到“成熟”的轨迹,除了其自身的规律支配外,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其它媒体的兴盛介入和竞争,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也是副刊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地方区域性的报纸副刊,目前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在众多实力雄厚的大报、专业报的夹缝中,地方党报副刊还有没有发展的余地,能不能继续繁荣下去?笔者以为,竞争…  相似文献   

5.
一篇散文能让人家读下去,就不容易了,如果人家读后能留下印象,那就更不容易了,进而能激起人家的联想,或者启发人家思考,那就更更不容易了。《新月》这篇小散文,小到600余字,发表在北京日报郊区版1988年10月19日《喜鹊》副刊上,我读后就对编辑部里的同志说,这篇小散文写得不错。借一弯新月的微笑,作者发抒了感怀,这感怀不是一般的触物生情,而是讽刺了那些“高超的献媚”者,“即使腹中空空,但仍能在权势与神通的竞争中取胜.”所讽刺的对象,尽管如玉米地里的螟虫一般危害着改革和建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党报新闻版是官场里的正职,副刊版只不过是副职,副职只为正职“配像”而已,并无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不然,把一个副刊版办好了,办活了,不仅可以增加信息量,扩大读者群,同时还对提升党报品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办好、办活?笔者以为,关键是要端正办刊意识,姓“副”而不“糊”,把副刊“正”着办。  相似文献   

7.
何涛 《传媒观察》2008,(2):52-53
人们常说,副刊的水平,代表着这份报纸的整体水平。这里说的“水平”二字大概指的是报纸的文字功夫和文学素养层面的。笔者以为,当今社会,变化纷呈,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精神与物质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时不在人们的心灵上碰撞、撕扯,人们再难有闲情逸致品嚼副刊作品那抑扬顿挫的诗文,被煸情的抒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需要的是反映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来帮助消除焦虑,解读人生。肩负着舆论主阵地和大众传媒功能的地方区域性党报副刊,如仅停留在文字和文学层面上的“水平”远远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提升重大主题宣传影响力水平上下功夫,这既是党报副刊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时代对党报副刊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魏焱 《新闻知识》2000,(9):38-39
党报“周末版”是党报副刊的一种,也就是每逢周末出版的党报副刊。 我国早期的报纸副刊,内容大多是诗文、琴棋书画、掌故轶事,还有“鸳鸯蝴蝶派”小说,甚至谈妓女、捧“戏子”,与“正刊”内容并无关联。至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副刊为了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的宣传报道与新闻版作配合。而今我们的党报副刊,更是报纸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党报正刊是报纸的主力军的话,那么“周末版”可称为报纸的一个方面军。 80年代,鉴于十年动乱中报纸的千人一面,着重刊登文艺作品的报纸副刊格外受欢迎,各报纷纷创办的“周…  相似文献   

9.
邵其乐 《新闻界》2003,(4):54-55
副刊是市州党报重要的一翼,目前面临晚报、都市报的冲击,如何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以吸引读者眼球,赢得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要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从我们的实践看,“上品位,创特色,抓服务”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上品位,体现党性、权威性、先进性坚持高品位是贴近读者办好党报副刊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副刊的作品上档升级,从而深受读者喜爱呢?一、高扬主旋律,体现党报副刊的党性。党报副刊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党的舆论阵地。因此,在采写编发稿件时,我们要求编辑记者掌握这样一个尺度:不渲染生活隐私,不搞低级趣味。在社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三贴近”,给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原则和精神动力。地方特色是地方党报副刊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广大群众成为副刊版面的主角,让老百姓走上副刊片面的舞台,就会使读者觉得副刊里所叙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阐明的哲理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营造一个共鸣区。地方党报副刊走“平民化”道路是一种趋势,但是,“平民化”绝不是“庸俗化”,盲目趋俗,大量刊登一些花哨引人、庸俗无聊甚至有悖于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章。这是与报纸副刊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曲解报纸副刊“平民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张长星 《传媒》2002,(10):31-31,33
坚持党报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们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报纸的“正”报上,认为这块发的是“硬新闻”,是体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喉舌”的主阵地。这是自然的。但是,与此同时,决不能忽视了作为除了新闻、评论之外的报纸第三大块,即有着固定板块的“副刊”的宣传作用。“副刊”虽然刊登的多是一些“软新闻”,但在担负党报宣传任务中绝对不是“配角”和“附属”之刊。相反,由于副刊内容、形式上的生动活泼,贴近性、可读性强等特点,弥补了“硬新闻”在宣传中很可  相似文献   

12.
办好地方党报副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它和近期社会相契合的定位。就地方党报来说,“近期社会”所包含的既有大时代,又有本报所覆盖的“小社会”,其副刊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定位,赢得读者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大时代和“小社会”中的相关要素就不得不一并加以充分考虑。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点“真知”。一、“文”“新”结合,贴近读者在纸质媒体副刊越来越萎缩,文学副刊似乎将要失去存在价值的舆论抬头时,嘉兴日报社今年的读者调查结果却显示,在日报24个版面中,“南湖”文学副刊读者满意度名列第六。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的媒介融合的现实格局中,一方面新媒体欣欣向荣,而另一方面包括党报在内的纸质媒体的传统副刊已有点“壮士暮年”的感觉了。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党报副刊如何努力才能迎来“第二春”?这确实需要媒体副刊人的深思,而再次上路的关键是走对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地市级党报的副刊改版方兴未艾,无论是版式的外观、栏目的设置,还是刊载的内容等,都有了一个新的变化。然而,怎样使改版后的副刊更加切合党报的实际与要求,更具向心力与影响力.更为受众所喜爱?这就须将副刊的艺术性与大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从我所在的十堰日报副刊改版的实践看,我认为要在“三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新媒体辈出的情势下,作为传统媒体中传统版面的党报副刊,受到的冲击空前严峻。一些党报根据自身面临的实际困难,有的干脆停办副刊,放弃了经营几十年的明星版面和栏目;有的则放下党报应有的坚持,完全转型为纯文艺类型版面,迎合"潮流趋势"。笔者以为,党报副刊的固有功能不可丢失,使其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是个性化经营。本文试结合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党报副刊如何发挥传统优势走出困境、发挥功效做以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杂文因为其思想的深刻,文笔的生动,越来越成为党报副刊的重要内容,不少党报的副刊开办了杂文的专栏甚至专版。但党报的杂文,有其特殊性,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让党报的杂文,既姓杂又姓党,保持党性,又不失杂文的批判性和风采,是党报副刊应该探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观念,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同样,也决定一张报纸的品位。副刊虽为“副职”,不能甘当“副手”。 一、声声催急─—时代的疾声呼唤 党报副刊从来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它记载历史,也推动历史;它反映现实,也改造现实,它高举新思想的旗帜,带领人民破旧立新,为新事物的发展推波助澜。这是中国党报副刊的光荣传统,是一代代副刊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今天这个祖国有着非常意义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牢记并继承它。 翻开今天的一些副刊,有一种太熟悉不过的味道,有时甚至会嚼出一种潮湿霉烂的味儿。…  相似文献   

19.
现在已进入了传媒时代,非主流媒体被纷纷投入到经济高速发展和信息膨胀的潮流中,竞相追逐“时尚化”和“娱乐化”。在这股潮流之中首当其冲的是文学副刊版面,众多的报刊为了纯粹的阅读效益和经济利益,取消了纯正的文学副刊,代之而来的,要么是谈笑风月的小散文,要么是可看可不看的八卦新闻和商业广告,彻底地将副刊与文学的关系割裂开来。在这股潮流的影响下,作为主流媒体的大部分地市党报也纷纷效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速,网络等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党报副刊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困境:各种生活资讯专刊应运而生,成为报纸参与媒体竞争的生力军,在一片"减幅"声中,党报副刊版面相对萎缩,影响力日渐下降。另一方面文学进入多媒体时代,有了更多的出路,它与电视结合,产生电视散文;它与网络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