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是中国词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其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以及高标俊逸的风姿才情,都堪称花间第一流.然而她悲剧的一生,造就了其词作浓郁的悲剧气氛,故其词总是渗透出浓厚的悲剧意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这种悲剧意识在其词作中的具体体现,并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和李清照一生的遭遇及其女性身份,分析了这种悲剧意识的成因,从而揭示了李清照词悲剧意识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唯一位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其深层原因在于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却真挚地表达着作为一个文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关切和思考,流露出一种封建士大夫情怀。李清照的这种情怀不仅集中体现在她的诗文里,而且也委婉含蓄的折射在她的词作中,正是李清照词中所蕴含的入世情怀和忧患意识,使得易安词更加婉约抑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73):23-24
李清照赢得了"一代词宗"的美誉,独特的女性视角的创作是其取得杰出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她的词作具有鲜明的女性写作特征,表现在:一是李清照词中以女性为主体,运用比喻、夸张、叠字等各种艺术表达技巧,写出真实的生命体验,描摹出细腻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塑造的形象丰满有个性。二是取材于女性的生活世界,以爱情和饮酒为主,追求自由,具有反传统的特性。研究李清照词的女性视角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其词作达到了婉约派的高峰。综观其词作所塑造的抒情女主人形象,思想性格大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且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体现了李清照一生的境遇及独特的抒情方式,展现了封建社会一个知识女性复杂、真实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女性审美与李清照词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于两宋之交的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独树一帜,“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词一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又镌刻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尤其是“女性”这一典型的审美性别角色,直接决定了李清照词情感取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词坛上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女词人。她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诸多优美的词章,在中国古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李清照以自己丰富的创作,成功地缔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极高的赞誉。本就其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独特情思、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白描的表现手法、朴素淡雅的语言特色、奇巧新颖的构思、严谨悠扬的韵律以及变化多样的风格面貌几方面探讨了李清照词作的突出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徐思 《考试周刊》2008,(16):168-171
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相似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首先,"二李"的词都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且这两个时期的词作风格完全不同,后期词作的艺术成就高于前期.其次,李煜是个纯粹的主观词人,李清照更是以己写己.他们大胆地打破了词的枷锁,至此以后词再也不用"借他人之口言情".再次,李煜善用白描手法.李清照在继承了这种白描手法的基础上,更是做到了语言雅俗共赏,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比较他们的词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乏同中之异.李煜在前期所作的一些融入了自己主观色彩的代佳人言情的词中,虽然能做到情感真挚,且刻画得惟妙惟肖,但作为一个男子不免隔了一层.而李清照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则更容易将自身情感直接外化,从而成功地塑造了抒情女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时代原因,其词作保留下来的仅有50多首,且有一部分是存疑之作。其中节令词约占其词作的1/5。通过对李清照节令词的分析统计,可以了解宋代节令民俗风情,感受到词人寓于词作的悲戚之情,领略节令词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涉阖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风格变为低回婉转,凄苦深沉.李清照前后期间的风格虽大为迥异,但都以其闺阁为中心.考虑到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其词作虽以闺阁为中心也是封建社会的局限性所建成的,但其词作本身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主要是词)。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份、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