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生命教育也不是独立的一门课程,生命的问题体现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以及如何看待生命整体等诸多方面。小学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视生命教育的学科。生命教育贯穿了苏教版三到六年级的每册教材,科学课中涉及了生命教育中"人与己""人与人""人与地""人与天"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让学校的墨韵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生命,弘扬汉字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记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品格提升,实现从书法特色打造到书法文化育人的嬗变,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学校以"尚真养正"为价值引领,以"笔正""心正""行正"为探索路径,以"规、正、雅"为育人目标,通过"墨色明品""墨痕润品""墨韵铸品""墨瀚敦品""墨香养品"五大举措促进学生的品格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创办于1997年,2005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以"用真爱和真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回归生命,完整育人"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和价值旨归,坚持"新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态学从"整体""关系""多元"等视角去研究教育,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生命被看作是一种"生态型生命"。教师"生态型生命"成长是一种教师"生态型生命"和"生命的生态型发展"的有机统一,两者属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教师的生态型生命具有"群体性""动态平衡性""和谐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生态群,通过校际之间、区域之间专家小组和实践力量,构建了具有意义性的学校生态群联合体,通过创新性的机制为教师生态型生命成长探究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呼吁着教育对何以"立德树人"进行自觉的思考。教育自觉以"人本主义"为本质立场,传达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体现了对人实现健全发展的美好愿景。教育自觉亦有育"自觉"之人的内涵,旨在使人发现自我、生成自觉,知觉生命、尊崇生命独特性,继而付诸于改造生命的实践,提升"为人"生命的价值。这决定了教育自觉的实践以"生命自觉"为价值取向,具有"成"自觉之人、"全"生命价值之意。当代学校在投身教育自觉的实践中应注重"三全"原则,即贯彻"全员""全面"与"全息"的自觉实践,唤醒教育素有的"成人之美"的初心追求。  相似文献   

6.
张成红 《考试周刊》2011,(48):212-212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蕴藏在学校教育系统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强调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出与时代发展、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相协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情意相通、情感共鸣是学校生命教育应有的样式和姿势。教育实践中,应将"生理健康疫苗""心理健康疫苗""伦理健康疫苗"种到每个学生心中,师生一起抗"疫"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是与生命一体化的崇高事业,教育的最高价值是帮助人激扬生命活力、体验生命乐趣、发现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学校的使命与梦想就是在正确的育人理念下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的教育追求,提出了"人文育人"的办学理念,解读和破译着教育与生命的一些本原性课题。"人文育人"就是要激扬  相似文献   

9.
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百余年前"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创举中,寻找到"大生文化"发展的根脉。通过文化立根,确立办学的价值旨归和教育追求。通过文化赋形,建设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从"大生德育""大生课堂""大生课程""大生管理"四个维度实施文化育人,滋养师生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小学在生源、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加之缺少专门的培训,造成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而在学校办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理念是解决这些普遍问题的有效路径。1.激发生命潜能——学校管理从几个到每一个多创造些让学生"说了算"的机会。"我想这样过体育节"、"我给学校提个建议"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节的安排、"心理氧吧"的布置等都有学生的想法和身影,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尽享生命的价值。为教职工提供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平台。"博学善教业务典范"最具学科影响力教师、"火热的心持久的情"最具影响力教师等评选活动,展示着教师的成长过程,肯定着生命的价值。2.提升生命品质——课程建设从单一到多元很多家长不怕路途远,多花钱而选择上直属小学,就是为了孩子能多学点东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小  相似文献   

11.
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百余年前"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创举中,寻找到"大生文化"发展的根脉。通过文化立根,确立办学的价值旨归和教育追求。通过文化赋形,建设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从"大生德育""大生课堂""大生课程""大生管理"四个维度实施文化育人,滋养师生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3.
齐欣  马子恩 《中国德育》2013,(12):41-45
南京市江宁区自觉顺应教育改革大潮,理性克服教育文化偏向,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给予整体性关照、启迪与引领。江宁区推行了"德育大课堂""本真教育""适性教育""活动育德""文化育德""课程育德""评价育德"等系列改革与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关注德育的基础性、源动性、持续性特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教生命哲学对青少年心理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道教生命哲学包含"天地之间,人命最贵""我命在我不在天""不以名害生,不以位易道""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以及"自然无为"等思想。对此,青少年心理教育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体验人生,实现自我;不为物役,人格独立;植根于爱,心理和谐;顺其自然,遵循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姜堰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顺应生命成长的教育规律,锁定"让每一片叶子都闪亮"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绿色""阳光""生命""成长"为核心的树香文化,确立了"厚德树人"的校训,形成了"绿而不同"的校风、"春风化雨"的教风、"学以致用"的学风,致力于实现"秉承绿色教育理念,打造树香人文校园"的办学愿景。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关注教师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教育使命.那么,作为教师生命价值实现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如何促进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本文就尝试着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伟平 《江苏教育》2012,(Z2):69-73
【我的主张】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自制度化的教育出现以来,为满足社会需求,学校教育基本上表现出"以知识为本"的特征,学校的存在价值在于满足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从而来实现文化的"代际传承"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产。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都会引起教育生存环境的变迁,因此,学校教育实践都需要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这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实践的现实形态。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从关注客观世界到越来越关注人的主观世界,人的生命特性越来越被  相似文献   

18.
全社会都在努力建设良好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氛围,教育领导部门、学校、教师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应立足生命教育教学实际,把握普通小学生命教育开展的现状,从中找出目前开展相关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为主体,形成生命教育四元模式——"研""培""导""推",并提出有效开展普通小学生命教育的几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在我看来,沈玉芬就是一块璞玉,历经20年的教育锤炼,已然实现了从"石"到"玉"的生命蜕变;她的语文课堂,如花般绽放,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与芬芳。一、教育的情怀:在乡村教育中实现人生的价值1995年,沈玉芬从师范毕业,来到江苏省的南大门盛泽,走进占地仅有9亩的弄堂小学,时名盛泽镇中心小学。简陋的校舍,破旧的宿舍,让她有种说不清的失落。然而,老学校里的老教师  相似文献   

20.
龚浩 《四川教育》2012,(11):37-37
主持人:事实最能说明问题,让我们听听以下几位老师在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案例和他们的思考,期待老师们从中得到启发、借鉴。一、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010年,根据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我校决定开展以"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为维度,以"认识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能、激发生命活力、彰显生命光彩"为主题的特色教育——生命教育。为此,学校组织召开了围绕"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专题会,明确了我校校本教材编写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程度贴近学生发展需求"的原则,在内容上强化学生活动体验设计。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对学生生命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学校政教处编写了《享受丰盛的生命》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