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烈士陵园祭奠毛岸英 2010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60周年的纪念日.就在这一天,由著名导演刘毅然执导的36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摄制组主创人员,在制片人邹小提率领下,由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永春次帅陪同,一起来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2.
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毛岸英随后被保释出狱.翌年,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被带到上海,安排在地下党办的一所幼稚园里寄读.  相似文献   

3.
古月 《湖北档案》2002,(1):40-41
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董健吾牧师收养,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丽 《北京档案》2006,(1):36-37
2005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55周年的日子.原解放军画报社高级记者、军事摄影家孟昭瑞老人提供了一组他在1950年5月拍摄的、从未公开发表的毛岸英照片,以此缅怀革命先烈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12日,朝鲜的大榆洞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中国客人。她叫刘松林,以前的名字叫刘思齐。刘思齐曾经是毛泽东的儿媳妇,毛岸英的妻子。大榆洞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是原中国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56年前,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的地方。 虽然75岁的刘思齐来过四次朝鲜,但是前四次都是去往桧仓祭拜毛岸英烈士墓。大榆洞,毛岸英当年牺牲的地方,刘思齐一直没有来过,这也成为刘思齐多年来的一个心愿。[编按]  相似文献   

6.
刘毅 《北京档案》2000,(12):36-37
毛岸英同志牺牲近50年了,年轻时我有幸与他相识,又与他在一起工作过,战斗过,在抗美援朝50周年到来之际,写此短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7.
《新闻研究资料》第十七辑刊有翁植耘同志撰写的《王闻识烈士小传》。因王闻识烈士在1939年初至1940年9月曾在当时设在我县境内——於潜鹤村的《民族日报》任社长,所以我们征集了一些有关《民族日报》以及王闻识烈士的资料,《王闻识烈士小传》一文,有几处与我们征集的资料有些不一,提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赖晨 《档案时空》2013,(9):37-40
从1931年2月至1936年6月,毛岸英兄弟在上海生活了将近5年时间,那么,毛岸英兄弟是怎样到上海的?在上海有过怎样的经历?后来又是怎样赴苏联的?赴上海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就义,8岁的毛岸英、7岁的毛岸青、3岁的毛岸龙,分别改名为杨永福、杨永寿、杨永泰,寄居于长沙板仓外婆家,改称舅妈李崇德妈妈。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赖晨 《湖南档案》2013,(9):37-40
从1931年2月至1936年6月,毛岸英兄弟在上海生活了将近5年时间,那么,毛岸英兄弟是怎样到上海的?在上海有过怎样的经历?后来又是怎样赴苏联的?  相似文献   

12.
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强人文中心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在人文中心展出的有关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史料和文物中,引人关注的是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的档案。中国国内曾有说法称,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毛岸英曾任苏军坦克部队连指导员,并参加了多次战役,甚至打到了柏林。然而,一份右上角标注“秘密”字样的档案,却给出了不同答案。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湖北档案》2014,(6):42-43
正1930年10月,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3兄弟来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身为牧师的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收养,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党组织考虑到他们的安全问题,一直没有让他们进学校读书。1936年,组织考虑不能再耽误他们的学业,准备寻找机会,送他们兄弟俩出国读书。暗托少帅送毛氏兄弟出国1935年1月,董健吾受宋庆龄之托,带着国民党中央谋求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密信,亲自送往陕北。因  相似文献   

14.
司令部也不是安全之地,跨过鸭绿江,就意味着随时有牺牲的可能性。60年前,毛岸英因美机轰炸而葬身火海时,他并不是一个人,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参谋高瑞欣。17天后,高瑞欣的遗腹女出生。此后,她的身世被瞒了46年  相似文献   

15.
邵华 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部长,少将军衔。近年来,曾主编“纪念杨开慧烈士”《骄杨》画册,策划电影《杨开慧》、电视剧《寻觅骄杨》,主编《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年辑录》以及电视专题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等多部画册、电影、电视专题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0年,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17岁爱吃红辣椒的少年写下了这首颇有喷薄之势的小诗。风雨沧桑40年。1949年,北京天安门城楼,当年写诗的少年已年近花甲,他用雄浑高亢、饱含激情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40年万水千山,40年虎踞龙盘,40  相似文献   

16.
刚进90年代,新闻媒介相继报道了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一位“烈士”仍然健在的消息。这位活着的“烈士”,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记述的战斗英雄李玉安。 1991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干部告诉我们:他在竹溪县兵营乡搞社教时,碰到了一位老人,是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在交谈中,这位干部问老人知不知道李玉安,老人回答说:“怎么不知道?李玉安是我同班的战友。”接着,老人向他讲述了同李玉安一起参加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这位老人现年63岁,现名张德礼,原名张贵生,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述的烈士张贵生同名同姓,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热心的税务干部还带来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证件上姓名与所讲的情况完全相符。好一条新闻“大鱼”!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县电台、电视台几位同志都准备前去采访。这一情况立即  相似文献   

17.
来信新闻战线编辑室: 今年第九期的“新闻战线”上,齐语同志写的“怀念何云同志”一文,说前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是浙江余姚县人。我们为了收集有关烈士的资料,载入光荣史册,也为了做好烈士家属工作,想了解何云同志的家在余姚县那个乡镇。我们不知道齐语同志的地址,烦你们将这封信转给他,请他给我们解答一下。谢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剧《毛岸英》的热播,全国人民大都知道了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侵朝美军一次针对志愿军首脑机关的轰炸中英勇牺牲。但和毛岸英一同牺牲,直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通过手表辨别出毛岸英遗体才确认身份的另一牺牲者——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高瑞欣.  相似文献   

19.
看电视连续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九集,有这样一场戏,毛岸英带着刘思齐来见毛泽东,毛泽东对毛岸英说;你要看笔记小说,看不懂可以问老师(指刘思齐,她是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我原以为这段话是编剧“想当然”,不料却在《毛泽东书信选集》285页找到根据.《致毛岸英》(1947年9月12日)有这样一段话:“你要看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新华日报》1990年1月15日一版刊登我和另外两位同志的通讯《机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编辑部还专门配发了短评。作为作者之一的我,深感这篇通讯来之不易。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采访是一场探求事实真相的战斗。回顾此文的采访经过,正如场站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