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出于兴趣和爱好,笔者看电视时对层出不穷的节目主持人颇为留意。然而发现某些主持人的表现却实在不敢恭维,令人失望。遇到一些可以施展机智幽默的场景,他们却毫无反应,只会说一些众人皆知或众人皆莫名其妙的套话废话。在介绍出场演员或人物时,就象在念他们的简历和鉴定,既不懂描绘,更不会调侃,语言干瘪如索马里的饥民,经常是自己在民上笑得阳光灿烂,观众在台下却听得乌云密布。一日打开收音机,“请您接诗句吧,接对了有奖2”,似乎特有学问的声音,就那么自然流畅、那么义无反顾地念到:“忍如一夜春风来……”,电话那头的听众…  相似文献   

2.
读报经常会碰到一些生僻字,这不奇怪。因为有些不常用的字,都有其“独特”的身份和作用,要用它时就得用它,其他的字还真替代不了。令人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报刊上在出现生僻字时,往往照葫芦画瓢,登出算数,不考虑大多数读者是否认识这个字、读得出这个音,迫使读者“囫囵吞枣”,似懂非懂,读白字、当“白字先生”。  相似文献   

3.
王鸣媛 《新闻知识》2005,(11):59-60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信息时代最令人注目、最令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艳羡和追求的职业之一。节目主持人,尤其是一些娱乐性节目的主持人,更是吸引受众眼球的明星。当前,在传媒中有一种奇特的社会心理现象叫做“人贱人爱”,即某些主持人以另类作秀方式主持某一档有受众参与的节目时,以“作贱”别人或“作贱”自己的方式为其特色。他们头脑机敏,语言风趣,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4.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9,(11):93-93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量的涌人“主持人”这个行业中来,大有“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听过或者看过了众多主持人的节目后,一些被人们称作有“个性”的主持人在这一职业中脱颖而出,他们主持的节日个性鲜明、选题讲究、节目构架设计巧妙,可听性或可看性极强,这些主持人也甚至成了受众喜爱的明星偶像。更有一些个性化主持人不但自己成了明星,还使他所在媒体的声望大大提升,从而带来大量收益。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连年高速发展是近年来媒体业界竞争加剧的最大的动因。它的膨胀意味着其他媒体“蛋糕”的缩小。加之新兴的手机媒体兴起的影响力和效益也难以估量。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挑战,就连电视业也感到一种危机,在一定意义上也同时把广播逼到更狭小更难作为的空间里。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广播行业内的不少人听广播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人基本常年不听广播,他们的亲戚朋友中也极少有人喜欢听广播而更愿意看电视和上网。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家人不喜欢,毕竟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为才能有位?主持人:阿昆开场白俗话说:砂锅不打不漏,道理不讲不透。关于“有为才能有位”的辩率,经过三轮已相当深刻,不仅对什么是“位”进行了广泛探讨,而且对“为”也进行了深入推敲。更令人欣喜的是本朝有三位外地读者参与论辩,他们或在南国柳州,或在大都上...  相似文献   

7.
“脱口秀”一词,源于英文“talkShow”的音译,原是指一些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引入中国后,被译为“脱口秀”,暗含着出口成章的意思。电视节目有“脱口秀”,广播节目主持人更需“脱口秀”。话,谁都会说,但是在主持节目时把话说对说好,说得“出彩”,说得让人耐听,却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这“脱口秀”的背后,应该有着知识和修养的日积月累,更有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编辑意识和编写技巧的严格要求。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编辑意识对于集采、编、播多种职能为一体的主持人来说,编辑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节目(栏目)的创作过程,诸如栏目的…  相似文献   

8.
副词“更”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极高。其主要用途是:在两项(或多项)事物相比较时,表示其中的某一项比另一项(或另外几项)在程度上强等。例如: ①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建设相比,在内容上更丰富,在范围上更广泛。 ②近年来只听人们喊叫装电话难,其实还应该加上条修电话更难。 ③节目主持人一男一女都已年逾花甲,可他们的装束却比年轻人更时髦。 例①相比较的两项事物  相似文献   

9.
王恋 《视听纵横》2002,(5):111-111
主持人是公众人物,说出的话受众愿意不愿意听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说“每天看着20多岁的俊男靓女在屏幕上预测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到在大街上碰到卖假药的心情”。因此,根据栏目的特点选择主持人至关重要,而主持人更应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湖南卫视原来一档重要栏目《潇湘晨光》在播出之初有一个版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一篇谈节目主持人的文章,说是有一位电台节目主持人解释古文“无虚此生耳”,很认真地说“没白长耳朵”。笔者在“佩服”这名主持人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外,深感忧虑的是对古文知之甚少的主持人并非个别。笔者就曾看到某电视台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表演节目时。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漏掉了中间的两句句子,自己虽发觉却记不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李燕吉 《视听界》2006,(1):102-103
主播一词,译自英文“Anchor”。此前,我们一直将“Anchor”译作主持人或更确切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主播”这一概念,则专指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主持人。在美国被称作“Anchor”的人不多,他们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他们有丰富  相似文献   

12.
初次听到《医药咨询台》节目是在1994年深秋,广播里一名患者通过热线电话简单的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并且要求节目主持人帮助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对治疗自己疾病有经验的医疗单位。在我的印象当中,电白的健康类节目通常是介绍一些医药保健知识,回答听众咨询通常需要专家来完成.当时我着实为主持人捏了一把汗,这恐怕要查一查资料或者咨询一下有关专家了。令人惊奇的是患者话音刚落,主持人已经开始为他介绍就医的去处了,而且发布的信息可以用“权威、准确、实用”几个字来概括,这一切初看起来很有些不可思议。日后,通过参与这个节目才了解…  相似文献   

13.
郑涓 《视听纵横》2002,(6):65-66
宣传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叫“自己人效应”指的是在大众传播中,传和受心态和思想观点上的相似、接近,价值取向上的一致,能提高传播的效果。而在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如果节目主持人通过努力,使观众感到主持人是他们自己人,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朋友,那么观众就更愿意接受这位主持人的影响。这就是传播说服的“认同策略”。 要把握好“认同策略”,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听广播或看电视时往往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语言表达。比如,在播音或电视片的解说中一律用第三者的感觉去表达既有第三者也有第一者角度的内容。有的主持人没能把握好自己主持人的地位与身份感以及特定的交流和表达方式,不是在主持节目,而是自己在表演。从他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我发现不论是播音员、解说员、还是演员、主持人,在语言表达创作时,他们都是语言表达工作者,他们的创作手段是相  相似文献   

15.
白字先生     
《今传媒》1997,(4)
白字先生文/保民叶子清朝小石道人编辑的《嘻谈录》中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教书先生,常念白字。东家请他教书,事先商量好:每年给他三石租谷,四串伙食费,如果教一回白字,罚谷一石,教一句白字,罚钱两串。先生来到学馆,偶然与东家上街闲走,看见一块石头上刻着“泰...  相似文献   

16.
赵景春  李学斌 《记者摇篮》2006,(12):61-61,55
80年代初,第一位节同主持人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广播电视历史上的飞跃,这次飞跃给电波和屏幕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可由于开始节目主持人“重外在、轻内在”,一点点随着受众文化品位、思想内涵的提升,他们对主持人这个大众关注的“形象”更加挑剔——他们更注重主持人的内在“形象”。  相似文献   

17.
吕珏 《视听纵横》2005,(5):118-119
在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过程中,播音员或主持人往往由于面前没有受众实体而缺乏与受众的交流,没有播讲愿望和播讲兴趣,即没有对象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能否把握对象感是播音主持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让对象感来得更自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书丛记趣     
旧文人把拥有很多书称为“坐拥书城”,把有学问称为“学富五车”,看来有书和有学问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尽管一些暴发户们对穷酸的文人冷嘲热讽,然而他们也往往会在自己豪华的住宅里放上几本书,书,对于他们来说,尽管只是一种点缀品而已,然而目的却在于以示自己并非目不识丁。  相似文献   

19.
伊人 《编辑学刊》2010,(4):39-40
说来惭愧,与文字结缘,以“码字”(作家王朔的说词,文雅的说法叫作“笔耕”)为志趣,已数十年矣.然而,有时自己仍是“白字先生”一个;更糟糕的是,往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还执“白”不悟:懵然不觉,自以为是。今次以本人的“念白”(念白字之谓,非戏曲中的念白)教训.公之诸君,以为共诫。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活跃在广播电视行业最前沿的主持人与他们所主持的节目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节目主持人可能象演员、歌星一样被人追逐、崇拜,成为大众的偶像。一些主持人因此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他们甚至以“明星”自居,忘了自己作为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