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199年9月湖北第5次印刷)《卖蟹》一文存在三个错别字:172页“公的满膘,母的饱籽,肢脚尖里都是肉”中“籽”应为“子”。《辞海》(1989年版)(下文只称《辞海》)1259页“.”注释③:动物的卵或植物的种子。如:鱼子;菜子。2172页“籽”:植物的种子。如:菜籽;花籽。“蟹’境动物,当然应用“子”,“母的饱子”中的‘呼”,释为“螃蟹的卵”。175页“抹去秤杆上的水草沫儿”中的“沫”应为“末”。《辞海)1405页“末”注释⑤:碎屑;粉末。如药本。1017页“沫”注释①:水泡。如泡沫。《新华字典》(1…  相似文献   

2.
在孙悟空原型研究中,日本学者针对猴行者“猴”的身份特征,曾提出一种“佛典说”,即认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乃是由佛教典籍(主要是密宗典籍)中的猴形护法神将转化而成。如太田辰夫先生认为,猴行者有“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称号,而这个称号中的“八万四千”,正是佛典中常用的数目术语,如烦恼多称为“八万四千尘劳”,  相似文献   

3.
一、表早晨的 曙:天亮,破晓。“鸡鸣外欲曙”(《孔雀东南飞》)。 晓:天亮。“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夙:早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质明:天刚亮时。“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朝: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时,与“旦”同。“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东曦既驾: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二、表中午的 日中:中午。“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亭午:中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相似文献   

4.
焦文林 《新读写》2009,(4):45-48
1 而 1.连词 (1)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递进关系,译为“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相似文献   

5.
《九歌》中的“山鬼”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不一。旧注认为是鬼怪。洪新祖在《楚辞补注》中说:“《庄子》曰山有夔,《准南子》曰山出 阳,楚人所祀岂此类乎?”夔是古代传说的怪物,“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国语·鲁语下》) 阳(亦作枭阳)即狒狒,“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释兽》)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也引用《国语》的话认为是木石之怪。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曰:“旧说多以为夔、枭之类…  相似文献   

6.
据求证:苏诗“尔来怀宝但贪眠”句中“宝”的意思不是图、书,应该释训为宝物、明珠,引申为行雨的才能;“遗风成竞渡,猿叫楚山裂”句中“猿”字应为“哀”字,指悲伤;“尘劳世方病,局促我何堪”句中“局促”应为局柬,作窘迫拘束讲。  相似文献   

7.
同义复用,这在古书中颇为常见,古代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复语”或“重言”。顾炎武说:“古经亦有重言之者,《书》‘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遑即暇也。”(《日知录》卷二十四),王念孙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良工取之,拙者疑殆’的殆亦疑也,古人自有复语耳。”(见《读书杂志》卷三),王引之《经义述闻》中说: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中有“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两句,其中的“强”,古籍中有的写做“纽”或“既”,有的解做“缅”或“镪”,意为钱贯。来代吕祖谦所编《古诗·梁乐府·木兰辞》注:“强通经,贯钱索也。”《辞源》释级:“绳索.特指穿钱的绳索。《汉书·食货志》‘藏线千万’,引申为穿好的钱贯,俗作颇。”《辞源》释四:“钱贯,引申为钱,通线。”又晋代左思《蜀都赋》:“货殖私庭,活用巨万。”白居易《长庆集·赎鸡》:“购尔级三百,小惠何足论外经或用均作钱贷或以征。作伪资或债解时,二字相通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完县(…  相似文献   

9.
中学古汉语中有很多自称谦词,现集说如下:寡人“寡德之八”的简称,意思是少德的人。古代国君谦称自己。例如:“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磨难不辱使命》)。寡常用于称自己的君王或称自己的妻子。例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齐桓晋文之事》)“寡君之以为我死且不朽”(《之战》)。孤古代诸侯自称时谦称。例如:‘邓违表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之战》)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以乐羊子委》)。窃“私下”的意思,第一人称谦敬副词。例如:“窃自恕”(《触龙说赵太…  相似文献   

10.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11.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12.
说“行李”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提到了“行李”一词,这个词值得品味。 先说一说“行吏”。吏,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说文》:“吏,治人者也。”《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对助字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词,在古代汉语里很早就出现了,自有文章著作以来,就有助词的用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用到了很多助词,东汉时期问世的《说文解字》,把凡是表示语气的字都解作“词”。例如:《白(育自)部》:“者,别事词也。”《j\部》:“尔,词之必然也。”《八部》:“余,语之舒也。”段玉裁注:“语,《匡谬正俗》引作词。”《兮部》:“乎,语之余也。”《关部》:“矣,语已词也。”《口部》:“哉,言之间也。”按,“言之间”和“语之间”或“词之间”意思相同,也就是表示句与句之间的间歇的词。通过上举各例可…  相似文献   

14.
曹嫄 《学语文》2011,(3):29-29
“资源”是当下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图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第4801页)。所谓天然,指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它相区别或对应的是“人工”。(《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人教版2003年)收录了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一文,其中有这样的话语:“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董秋成《小议“公诸于众”》(《中学语文研究》2003年第12期)曾认为文中“公诸于众”一说是病句。应该改成“公之于众”、“公诸世人”或“公诸大众”。  相似文献   

16.
彭远华 《阅读与鉴赏》2009,(1):61-61,55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534页2005年5月第5版)中,对“秀色可餐”的注释: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826页2002年1月第1版)中。“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众所周知。“秀色”指美好的景色或容貌。给人以视觉;只能观赏,但不能当饭充饥:而“美”能使人入迷,忘其饥饿。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人教版)《信陵君窟符救赵》一文中“留军壁邺”的“壁”,课文注为“驻扎”是不准确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壁”为“军营”.《辞源》释“壁”为“军垒”:此处应为名词动用.是“筑起壁垒”或“筑起军营”之意古时说军队驻扎用“军”或者“屯”,  相似文献   

18.
“可”字在《上博》中为常见字,用法多样,除了读作本字之外,尚可读作它字,计有以下五种读法:一、读作本字,《君子为礼》:“虚子可亓 也【3】。”:二、惯用通读作“何”,如《季庚子》:“青(请)昏(问)可(何)胃(谓) (任)之惪(德)【2】”;三、通假为“诃”,如《周易·豫》:“可(诃) (豫)[14]”阜阳本作“诃豫”,帛书本作“杆余”,今本作“盱豫”;四、通假为“兮”,如《有皇将起》:“又(有)皇 (将) (起)含可(兮)【1】”;五、通假为“奇”,如《曹沫》:“必 (召)邦之贵人及邦之可(奇)士[29△]”。即就“可”字这五种读法进行讨论,整理出《上博》“可”字的用字情形,尚祈诸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上海京剧院《曹操与杨修》剧组到京津巡回演出,报上的新闻标题分别有:(曹捺与杨修)再度倾倒津门《文汇报》(曹操与杨修》倾倒首都大学生《解放日报》1996年1月,报上又有这样的说法: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指挥大师马泽尔倾倒上海观众《文汇报》马泽尔展身手千余乐迷倾倒《解放日报》看来,我们的报纸在报道演出盛况时,喜欢用“倾倒”一词。但是,我想提出一个疑问:到底谁“倾倒”谁?这里的“倾倒”,词典上的解释是:“十分佩服或爱慕。”《现代汉语词典》“佩服,心折。”《辞海》显然,上述新闻的本意决不是说…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中有这样两句话:(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对这两个句子,《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翻译的:(1)“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这里,显然译者是将“岂”字译作“难道”或“难道不”、“难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