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天津市历史学会主办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问题学术讨讨会",于1980年12月在天津宾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院、北京史学会、河北师院、辽宁社联、云南大学、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师院、天津师专、天津市委党校、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历史研究》、《历史数学》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参加了讨论会.现将这次会上讨论过的几个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最近,由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室米庆余副教授撰著的《明治维新》)一书已由求实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研究明治维新史的专著。全书虽仅17.5万字,但涉及问题广泛,史料丰富,该书一出版即引起日本学界的重视,日本东京教育情报中心出版社近期将出版该书的日译本。著者按照这段历史本身的发展过程,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对高中教材《日本明治维新》的几点疑问与建议●陈玉建仔细研究一下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十一章《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不难发现教材在阐述“明治维新”这个问题时,确有许多不清楚、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这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又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东亚第一个近代"文明"国家。在明治时代,日本为了证明自己是文明国家,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方面向世界输出其"文明"。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将明治维新作为"文明"输出到中国,既有学界的作用,也有官方的背景;既有输出方面的动力,也有接受方面的需要。重野安绎的《大日本维新史》和大隈重信的《开国五十年史》就是很好的例证。只要以文明的手段输出"文明",客观上还是能够起到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作用。从"文明"输出的视角来看明治维新,可以加深对明治维新及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近代史中,日本的“明治维新”如同其它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步地摆脱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成为亚洲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明治维新”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的历史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当时正是明治天皇在位,因而叫“明治维新”由于“明治维新”对日本及近代国际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明治天皇也就成了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本文试就明治天皇的历史作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在本刊本期开始刊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授提纲(初稿),是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历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史研究室、中共天津市委中级党校、南开大学、天津师大、天津师院、天津建设学院和其他有关机关、学校的一些同志.这个讲授提纲(初稿)原是为供天津历史工作者讲授和研究"国史"的方便而起草的.我们认为,讲授和研究"国史"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是史学界当前的艰巨任务,因此,经与原编者研究,先将这个提纲初稿在本刊发表,希望历史工作者能广泛地展开讨论,弄清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方法,以便使我们能更好地进行有关"国史"的教学和研究?本刊将?续发表有关的讨论文章,希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7.
因中、日两国历史的某些相似性,戊戌年间康有为"史鉴"的典范由西方转变为日本.然而,视明治维新为完全"效仿"西方,并将其作为中国"效仿"的样板,康有为的日本历史认识不免有重要缺憾.而且,由于将明治维新史作为自己变革方案的行动指导,康有为的日本历史认识及其以"个别事例褒贬法戒"的传统史鉴方式有着影响深远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六月上旬,日中农交教育代表团访华期间,在广州逗留时,参观了华南师院、华农等几所院校。代表团秘书长、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副教授小泽有作先生应广东省教育学会邀请作了演讲。题目是《日本教育制度变迁与现状》。小泽有作先生充分肯定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大力普及教育,收到明显效  相似文献   

9.
日本于明治维新后不久,一跃而成为工业发达的国家;第二次大战后仅20多年,又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经济发展得如此之快,是什么原因?最近,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应世界银行之请,提出了《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的科研报告,清楚地解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致力于教育的现代化。《日本教育的现代化》,全文8万多字.共分4章。第2、3章主要阐述明治维新以来推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各种措施,是全文的重点。报告的中译本即将出版。从这个报告可以看到,日本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从明治维新提出“文明开化”这一奋斗口号开始  相似文献   

10.
近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郑重推出一部《日本史》。该书由亚洲史、日本史前辈学者吴廷缪主编,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十多位专家、学者撰写。全书分三卷,100多万字,为我国出版的日本史力作。该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例如,关于日本锁国后果问题,论者见解不一,该书认为,锁国是历史的必然。不锁国便很难维持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和不受殖民主义的侵略。锁国延缓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生,使日本的近代化比西方推迟了二百多年,明治维新不得不披着“尊王攘夷”的袍笏登场,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无法摆脱封建残余的长期困扰。关于日本文艺复兴问题,该书指出,德川中期尽管出现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类似的现象,但当时日本资本主义萌芽不成热,市民阶级还没有力量。即使出现古典文化探求和市民文艺发达等现象,也是为了满足豪商的享乐欲望。所以“朝气蓬勃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不能见于后进国的日本,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开始积极谋求向外扩张势力。在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满蒙"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攫取"满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满蒙政策",以达到独占"满蒙",进一步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研究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您能先谈一下您的治学经历吗 ?■可以。我是从研究明治维新史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始。我试图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角度搞清楚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中 ,我注意到了日本儒学在其中的作用。遂写有《日中儒学的比较》 ( 1 988年 )。该书主要探讨了前近代中日两国儒学的异同以及日本儒学的特质。该书对日本儒学特质的概括与“早期儒学”概念的提出 ,颇得中日学界的首肯。在该书的写作中 ,我注意到 ,在漫长的历史中 ,源自中国的儒学思想曾对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 文学、史学等 …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跻入了世界强国之林,积极向外扩张,中国便成了它侵略扩张的主要目标之一。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华举办的各种“文化”及“社会事业”也随之增多。本文试就日本帝国主义于1921年在天津创办的“中日学院”的前后情况作简要论述.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不久,日军司令部就命令日本宪兵队长隈本实道大尉在天津日租界创办日本学馆,招收在日本领事馆及警察署等机关工作的华人子弟,培养亲日的下一代。1904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术界过去流行把明治维新看作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有学者使用不同的理论,如现代化理论,来分析明治维新,所以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问题,学术界的观点日趋多样化。不过,现在各种历史教材基本上仍是按照资产阶级革命说的思路撰写明治维新和日本近代史。简单来讲,把明治维新看作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在观察日本近代史时,简单套用了英国、法国历史的研究模式。这种做法的背后隐含的是单线论假设,也就是以为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旬,六省(区)市十一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协作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齐齐哈尔师院、哈尔滨师院、牡丹江师院、吉林师大、延边大学、天津师院、内蒙古师院、包头师专、湖南师院、暨南大学和华南师院的代表共二十九人。列席会议的有辽宁大学等十五个院校的代表十九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也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中国文学简史》初稿。会议期间,还请中山大学王起教授作《关于文学史编写中几个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第七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明治维新是在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民群众斗争空前高涨的条件下,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天皇政权后实现的,它使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教学过程: 一、引言和导入新课: 用倒叙方法,先介绍日本目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一个经济强国,进而再谈日本处于封建社会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由于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二、讲授新课:第七课日本明治维新(板书) 1.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板书) (1)落后的封建国家(板书)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     
大谷正是目前日本甲午战争研究的著名学者,该译文节选自日本有志舍2012年出版的《讲座明治维新〃5〃通往立宪制和帝国的道路》一书。该文对日本甲午战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对不同时期史学家们涉及甲午战争的日本内政、外交、后勤、国际法、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是一篇了解日本甲午战争研究史的专业文献。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不仅仅是一场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在意识形态领域围绕神道进行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开始了对明治维新经验的研究。他所主导的戊戌变法,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样板进行的。康有为关于日本经验介绍的著作或文本,很少着笔介绍日本神道,甚至断言日本神道乃“东夷之旧俗,无足观焉”。为何康有为会对日本神道做出如此评价,其背后又折射出康有为怎样的宗教观?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梳理和分析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日本变政考》等相关论著中关于日本神道的言论,可以发现,康有为对于日本神道的理解既有与前人一脉相承之处,又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时代关心。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构成成分复杂的思想潮流。它不仅是促成明治维新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阶级历次对外侵略扩张的得力工具。因此,我认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作为研究日本近代社会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探索日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源流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起点。本文拟对此问题阐述一些粗浅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正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一个标志性事件,不仅使日本摆脱了殖民危机,迅速成为东方强国,同时改变了亚洲传统政治格局,震惊了欧美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因此,中美两国教科书对日本明治维新都做了大量描述,各自构建了日本的形象。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关于这一点,两版教科书中都做了具体说明,构建了相同的日本形象即成功的日本现代化形象,这也是两版教科书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