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西游记》前七回与西天取经故事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由两个故事群构成,即孙悟空学道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这两个故事群之间,人物行为模式同构,故事内容相关,前者从反面映衬后者。作者构思是完整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神魔小说.它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由明代吴承恩集大成的巨著.小说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想象丰富,故事奇特,语言诙谐,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全书可分两大部分: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通过大闹天宫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民的反抗;后九十三回,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怪,勇往直前,历尽艰辛,终于成功.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刻划了孙悟空火眼金睛,明辨敌友,爱憎分明的独特性格,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可贵精神.全书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只有战胜重重艰难险阻,才能实现美好理想.同时,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幻想的情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消除社会上一切邪恶势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心.但书中又写孙悟空“归正”,宣扬佛教的威力,称颂“贤君”统治,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3.
孙悟空绝对不是个好干将,因为他连个好员工也算不上。他根本没办法说清楚他在取经途中的13个历史问题。懵懂猢狲茫然走——对“取经”事业的一无所知。自始至终,孙悟空只知道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至于其他的事情,他根本什么也不知道。现代管理则要求一个好员工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点好奇心。眼前有景道不得——目标的不确定性。确定合理的目标,做一个前景规划是一个好员工必须具备的。从《西游记》中,你能发现孙悟空有什么目标吗?两眼有神却无用——缺乏高度的洞察力。孙悟空除了一双“火眼金睛”外,他屡次遇到妖怪时的表现简直是…  相似文献   

4.
<正>辛老师: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护送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在唐僧的这三个徒弟中,孙悟空可以说是取经队伍里的灵魂。请大家先谈谈你对孙悟空的认识。邝泽为:我认为孙悟空是莽撞的,同时又是忠诚、勇敢、机智的。徐若宸:我觉得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各路神仙斗智斗勇,展示了他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天性冲突”的特征;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人格放逐”和“人性回归”的精神特质。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也体现了孙悟空的人生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上接1999年本刊第1期)四、有关结构《西游记》一百回的大致结构正如读者们周知的那样,分为以下四部分:A、孙悟空“大闹天空”故事(第—~七回)B、观音寻找取经者的旅程(第八回)C、太宗人冥谭与玄类登场(第九~十二回)D、“西天取经”故事(第十三~九十八回)与大团圆(第九十九~一百回)其中如果以孙悟空为中心来思考,则A与D的孙悟空的作用要颠倒。即:在A他不仅是天界而且是权力体制的叛逆者,而D则成为体制的追随者。这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在理论上可以圆满地解释、对于从石头里生出来的孙悟空来说,净是石头的岩…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有的评论者认为是两个,一个依据是前七回与后面的取经故事在思想意义上有区别,另一个依据是第七回以后的情节转入了另一个故事,即取经和阻挠取经的故事。从作者的创作思想、作品的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只有一个,即通过孙悟空这位匡扶正义、乐观向上的形象,展示了其不倦地追求人生旨意的精神发屋过程,同时客观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我,就爱读《水浒传》《西游记》;成为老年的我,还是喜欢这两本书。一部《西游记》,一百回,六十五万字,说的是什么?北大教授林庚从分析其中心情节“大闹天宫”入手,认为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前远涉重洋学道这一情节“对于说明反映农民起义却是不利的,对于说明西天取经反而是有利的。因为孙悟空既能克服重重困难访道于三星洞,为什么不能经历种种磨难取经于西天呢?”林庚还说:《西游记》是产生于明代的神魔小说,“在神话或童话故事中借‘取宝’来构成一个英雄的事业,则正是习见不鲜的;在西天的路上,孙悟空不但经常斥责猪八戒的想散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     
正内容概要:《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基础上创作而成。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   教师:同学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看见大蜜桃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先要回答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孙悟空则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作者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的故事开始,突出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地位。“大闹天宫”表现了孙悟空的放心形象。这一放心形象成为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一框在论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时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说法。该框在阐述两者区别时这样说:“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二者,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接着,在讲两者的转化关系的第二种情形时又说:“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前者认为原因和结果不能颠倒,而后者又说两种现象互为因果。这两种说法矛盾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4.
一、质疑激趣的导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十分重要。这种导语可以是风趣幽默型的,可以是质疑型的,也可以是激趣型的。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利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引出课题:有一天,天气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找个西瓜回来。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吧!  相似文献   

15.
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成就了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使之成为一部魅力十足的文学名著。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西游记》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唐僧的取经史,不如说是孙悟空的英雄传奇。小说对孙悟空的描写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从他的出生到大闹天宫,最后因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而被压到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孙悟空从山下出来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这就进入了他生平经历的第二个历程。这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历程。这时期的孙悟空,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人物的姿态出现的。如果说,前一阶段主要是表现他上天入地的反抗精神,那…  相似文献   

16.
悟空探亲     
孙悟空取经回来,开完总结会,观音让他休假。悟空心里早就盼望着回去看看猴孙们,给他们讲述那神奇而美妙的取经故事。孙悟空打点好行装,一个跟头翻回到花果山,却只见满山的树桩。悟空眨巴几下眼睛,搔搔后脑勺:难道我走错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2007,(6):22-23
1.请问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提高教师对教学活动价值取向的把握能力? 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也确实是个不容易把握的问题。在幼儿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简单说.一种可以表述为“关注孩子当下的生活”,一种则是“关注未来的生活准备”。具体到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中,前者关注的是儿童的兴趣和对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适宜性,后者关注的则是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对入学准备的有效性。尽管我们认为这两者不应该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8.
【愉快教学片断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 有一天, 天气十分炎热, 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  相似文献   

19.
“我来讲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眼镜叔叔说。“是《西游记》吧?”孩子们说。“不,不是那个《西游记》中的故事,”眼镜叔叔说,“里面没有孙悟空,也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更没有白龙马。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唐僧,他一个人去到印度,取了真经。”  相似文献   

20.
谚语“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说的就是我的家乡马迹塘远近闻名的一种高台戏———“故事”。“故事”的发源要追溯到太平天国。那时,为庆祝起义胜利和定都立国,天京军民纷纷表演绝技,其中一种二人扮演的高台戏,最是引人注目。从此,扮扎高台戏便成了军营中必不可少的文艺节目。1864年,天京陷落,逃回家乡马迹塘各村的20多位太平军战士,正月间相聚在一起,忆及当年的戎马生涯,想起了军中的高台戏,于是动手扎了两台。一台是《唐僧取经》: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双手合十的唐僧就立在金箍棒的棒尖上。另一台是《许仙游湖》:许仙手撑花伞,白娘子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