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戊戌时期,维新派掀起了自办报刊的热潮。维新派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借助报刊媒介的力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报》,围绕废缠足、兴女学这两大主题,刊载系列文章进行舆论引导,并在实践中支持湖南不缠足会和女子学堂的创办。《湘报》凭借其较大的发行量,扩大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范围,在当时湖南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植根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土壤与历史背景,《湘报》关于妇女解放话语的构建亦具有政治化和男性化两个鲜明的特色。这两大特色的形成,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报刊流行词语的出现及修辞运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涌现而产生的,它丰富了现代汉语无数的词语。报刊继承传统借典词语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典雅、含义丰富,更增添了报刊的文化品位、欣赏品未,提高了报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湘军对晚清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湘军将领重建和新建各种教育设施,为晚清湖南教育文化事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湘军集团以各种方式增加地方文武学额,促进了科举教育的兴盛;湘军将领以各种方式在湖南兴办文化事业,推动了湖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南人才的兴盛。  相似文献   

5.
回溯报刊发展的历史,从理论源流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到社会责任论中挖掘报刊公共性的内涵。此外公共领域理论也为报刊公共性在社会结构中找到了应有的位置。归根结底,媒体公共性在资本主义报刊发展史中始终被作为民主制度中补偏救弊的重要一环,这也正是其合法性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6.
《湖南教育报》正式创刊。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题词:“办好教育报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教育战线的呼声,为改革和发展湖南教育服务。” 我国又有210位优秀的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其中有76位是高等学校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徐特立在负责驻湘八路军办事处期间,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对湖南进步报刊积极支持和指导,并为报刊撰写文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湖南人民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仍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矛盾的凸显时期,湖南应不断创新方法,探索有效途径,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化解在基层,不断推进湖南和谐文化建设,推动湖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并在各类新闻报刊中得到及时反映。汉语报刊新词英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对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以《中国日报》为个案研究,探讨汉语报刊新词英译的原则与策略,旨在为报刊新词英译提供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一个鲜明的特质是以政治作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作为人生第一要义,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即以政治为本位,这也成为五四时期湖南报人基本的办报导向和立足点.以政治为本位的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政治倾向有改良与革命两条基本线索.从大势说来,是改良为主调走向革命为主调,革命压倒改良.但分而论之,则以湖南《大公报》为主帜的报刊是改良趋向革命,然后又回归改良,而以新民学会为核心的激进的青年知识群体所办的报刊则是由改良走向革命,最终走上“俄国人的路”.  相似文献   

11.
1938年11月至1945年8月,侵华日军将战火烧到湖南,对湖南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支日军正是攻占上海、南京,在南京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军民的那支日军部队。7年中,这支日军部队在湖南先后发动了6次大的战役,遭到湖南军民的顽强抵抗,最后,在湖南各地向湖南军民缴械投降。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时期湖南的反日爱国运动中,社会各界对于韩国独立运动的同情与宣传,为长沙中韩互助社的成立打下了一定基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宣传员在湖南的活动,促成了长沙各界进步人士联合发起组织中韩互助社.互助社成立后,联络报界人士介绍韩国独立运动,宣传中韩联合排日;在文化书社销售韩人在上海出版的排日杂志或书刊;组织大韩志士在湖南各地讲演排日主义;帮助在湘韩人,抗议日本人干涉他们的言论自由.因此,无论是在湖南新文化运动史、湖南人民革命史上还是韩国独立运动史上,它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但因社会风气的不同——湖南之士皆有“用世”之志,在曾国藩、骆秉章倡率之下,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前仆后继,死亡数万人,官至督抚者22人,官至提督者35人,使湖南富贵,被人高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谭延Kai在民初战乱迭起、政局动荡不定的艰难条件下,三度主诗湘政,排除一切内阻力,大力推行湖南的实业建设,使湖南的社会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快速的复苏,近代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其功绩是民初湖南的其他几位军政大员所无法相比的。  相似文献   

15.
1923年日本发生严重地震,中国各界积极投入救灾,湖南也参与其中。湖南在本次救灾中主要的救助活动包括由湖南华洋筹赈会召集各界分途募款,湖南省政府在米禁的情况下允许日本在湘采买谷米赈灾。这一行动反映了赈灾活动超越国界和政治的人道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6.
立足湖湘特色,发展湖南高职旅游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其综合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在把旅游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背景下,湖南高职旅游教育应该有所作为,但当前的湖南高职旅游教育还难以适应这一战略要求。湖南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为适应湖南旅游强省的产业战略,要突出湖湘特色,以湖湘特色为品牌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对20世纪湖南作家人生行为走向的规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湘文化在湖南社会,尤其是在湖南士人中产生了一种"心理定势",蓄积成了一种足以俯凌后世的巨大的心理势能,这种心理势能对20世纪湖南作家人生行为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在:20世纪湖南作家们几乎都把政治置于他们人生价值的首要位置;他们在追求政治价值体现的同时,却忽略了现代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省逐步形成了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的制度,创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形成了省市州县区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网络,为推动全省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发挥好湖南省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作用,还需积极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湖湘文化是在洋务运动后期才逐渐走向近代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学会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湖湘文化的近代化与湖南社会的近代化同步,社会经济、政治、民俗文化等都在这一过程中步入近代的行列。这个过程对湖南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行为。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充满浓郁的湖湘气息,体现出明显的湖湘文化精神。唐浩明的作品一方面褒扬实干经世,贬低清议空谈,表现为“学为苍生”;另一方面,于事功之外,主张修身、守静,强调“含雄奇于淡远”。儒家文化的“外王”与“内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与“心性修炼”在小说中得到了完整诠释。可以说,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对湖湘文化精神,作了当代文学史上最为全面、系统、形象的文学诠释,并借此理性回护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