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盘点2004年的出版史学研究,我们发现,不仅有许多学术论文发表,还有不少研究专著问世,为出版科学研究平添几许光彩.2004年是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关键性一年.出版产业和出版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从以往的历史中获得启示.这种迫切的现实诉求,推动学术界和出版界在史料收集、史实考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出版活动在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版事业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当代出版业之前瞻性、规律性和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简单地讲,2004年的中国出版史研究虽冷尤热.  相似文献   

2.
范军 《编辑之友》2006,(3):73-75
老出版人李瑞良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出版了<中国目录学史>、<秦汉时期的书籍文化>、<福建出版史话>、<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等专著,另有论文数十篇见诸报章.  相似文献   

3.
曹巍 《现代出版》2007,(1):11-21
主持人语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出版肩负着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如何使中国出版真正走向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场,如何将中国文化的巨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新闻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这都标志着汉语文化海外推广进入了政府强力推动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尹玲 《出版广角》2019,(13):47-49
我国文化守正创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其传承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编辑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在文化守正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版肩负着固本强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出版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守正创新的助推器.因此,当代出版人需要在出版内容、出版传播方式以及出版体制等方面实现出版业的创新性发展,完成出版产业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互鉴,展现大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伴随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建构国际公共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图书出版国际传播的人才建设为着力点,以具体图书出版为事例,从外交人员、驻外文化机构和海内外汉学研究者等多个视角介绍图书出版在对外交往中的贡献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中国出版的发展历程以及出版的文化功能,分别从出版的文化传承、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较为系统论述了出版在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中的作用.文章认为,出版功能的发挥铸就了文化自信,出版在文化自信中起到了拱心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通史>九卷本今天出版,这不仅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文化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喜事.集近200位专家学者之力,历时整整8年才告完成的这部史学学术著作,无论是在保存、研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还是在传承中国出版优秀遗产方面,都意义重大.出版业本身是个小行业,但它涉及到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涉及到文化史、文明史、科技史、经济史、没有这些东西,出版史自己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过去,每当人们谈起中华文化,多以黄河、长江文化为主体和代表,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有欠全面和公允.实际上,中华文化是多元的,由各流域文化、地域文化组成.对此,史学大师、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曾指出:"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时代的差异、地区的差异,远远超过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近20年来,在风靡全国的"文化热"中,地域文化研究成为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以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24种最为引人注目,该丛书较为全面、集中地展现了中国各区域的不同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拥有5000年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影响历久弥新.世界渴望了解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是传播文化的渠道,也是增进各国了解中国,缔结和平友谊的桥梁.长期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存在严重逆差,文化市场份额偏低.2011年,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欧盟占34%.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各项工作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振才 《出版发行研究》2015,(2):109-111,108
藏学是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之一,本文叙述了藏学产生、藏学研究与近现代藏学著作出版的概况,强调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来源,藏学著作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应当继承藏学文化遗产,继续加大力度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弘扬中国藏学的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7,(18)
蔡达峰:丰富"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内容,提升出版合作的品质.为此中国政府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项目,支持反映当代中国主题等领域优秀图书的翻译出版,国际出版交流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在"一带一路"的开放格局下,中国出版应充分发挥出版品牌和内容创新优势,精心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需求,推出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优秀作品,让各国优秀图书走进中国、让中国优秀图书走向世界.深入交流,共建出版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钟瑾 《出版广角》2015,(12):28-30
百余年来,欧美的出版经纪人向世界证明了他们对于出版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国,出版经纪人才刚起步不久,是出版业新格局的产物.2009年以来,伴随着中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步伐,出版经纪人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挑战.本文认为,中国的出版经纪人必须加快步伐,以内容为核心,以图书出版为起点,实现多领域共同发展,早日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洪莹 《出版广角》2018,(7):61-63
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具有代表性贡献成果的专业性博物馆,必须紧密联系文化自信进行功能定位.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整合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诸多出版模块,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陈列国家典籍,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展示当代东方文明印记,推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出版产业十大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归纳了2014年中国出版产业十大关键词.从改革方案、资本合作、跨界融合、出版众筹、实体书店转型、数字教育、文化创意、版权保护、移动阅读、童书出版等十个方面着眼,盘点并分析这一年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变化、调整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胡晓 《出版科学》2015,23(3):111-112
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重镇,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对商务印书馆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华中师范大学范军、何国梅合著的《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则专门论述商务印书馆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诠释其多元化的产业经营方式,并借此思考具有中国特色出版行业企业化、产业化和集团化建设之道.该书以其更加细化的专门性,丰富了“商务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编者语:1978—2008,中国出版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史。在其而立之年,本刊与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合作,尝试通过三期中国出版改革30年志的专题文章,从体制改革历程、技术沿革、版权贸易等三大块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出版30年的变革发展情况。诚然,中国出版业30年的沧桑变化,并非三期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文章以出版的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出版历史,为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传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程,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光辉成就.百年出版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拓建设者,是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坚强领导者,激励着出版界、理论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建设出版强国启新征程、谱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我国OA出版模式落后于国际形势的现状,从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汉唐宋时期碑刻和题壁文化中所蕴含的OA要素及其深刻影响,指出古代的碑刻和题壁文化与最新出版模式OA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包含资源共享、免费获取、可复制和长久保持(存)等特点.中国古代碑刻和题壁文化大体相当于目前的OA出版模式.OA在中国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是非常适合OA生存的土壤,OA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化反映了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已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文化的范式认知是推动整个社会档案文化认知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对2000年至2011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文化范式的176篇论文的时间特点、来源特点、作者特点以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概括近十二年我国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