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根据新形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针对勘探与开发并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课程间知识匹配性与继承性等关键问题,对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使人才培养与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常规油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逐渐打破以往勘探与开发分块作业模式,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逐渐被用于油气生产实践,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章调研了国内石油企业对勘探开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石油高校资源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针对勘探开发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油气勘探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非常规能源的热潮涌动,对石油地质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油气田"课程作为一门与石油地质有关的综合性课程,需要进行相应改革。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在继承和发展旧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体系,建立了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关的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反映前沿油气勘探动态;通过课内讨论与课后大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十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关于非常规油气地质的课程在各地质类高校广泛开设。现行的非常规油气地质教学体系大多以油气资源类型展开。该教学体系利于讲、便于扩展,但系统性不足、内容交叉重叠。针对这一不足,结合近年来《石油地质学》的教学科研进展,对《非常规油气地质学》课程体系开展了梳理,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了厘定。以非常规油气资源独特的运聚动力学特点为基础,设立非常规油气聚集理论部分作为总论;各论部分沿袭原体系中类型为主导,突出了各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形成条件与聚集规律的论述,增加了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资源量的评价与计算方法论。经过教学体系的调整,总论部分的讲授将增强非常规油气聚集的理论特质,资源量评价与计算的内容则增强了该课程的实践性,与此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体系中不同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相对独立的特性,便于针对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与国外不同,中国多把致密油气与常规资源放在一起统计。致密油气已在美、中油气产储量,特别是待发现资源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由于致密油气开发的成功,中国在水平井和压裂两大技术系列上已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美国页岩气大发展造成气价下跌,这促进了页岩油的发展并使其石油产量由长期下降转为较快速上升。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教训显示出管理体制不顺和市场环境缺失是阻碍非常规油气发展的首要因素。尊重不同类型资源共生伴生的规律,在油气,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发展中应倡导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对在中国研究程度尚很低的页岩油气开发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在尊重勘探程序的基础上加快。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地区均取得良好的勘探开发成果,是一种蕴藏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开发工作正在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又一重要亮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生、储、保以及开采的顺序,对页岩气"甜点"评价中泥页岩储集物性、含气性、岩石力学性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非常丰富,需要越来越多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加入开发。文章详细论述了在我国高校大学本科开设《非常规油气开发》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一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迅速发展为丰富能源类高校本科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契机,开设相关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能让本科毕业生掌握不同类型能源知识,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现场生产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指出教学过程应该将理论知识、科学研究动态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需要大量的油气资源。培养油气地质专业高层次人才对于满足国家油气需求、提高国内油气资源利用、拓展海外油气勘探与开发、挖掘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需要对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创新能力和谦虚好学的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学生实际指导和培养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培养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起源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将缓解全球油气资源匮乏的局面、使油气供需基本面趋于平衡,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同时,在传统产油国、美国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之间,形成复杂的油气地缘政治互动格局。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应重新审视全球油气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形势,制定一套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国际能源战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快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面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油气勘探地质工程与评价”必修课程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和教材缺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从课程目的、课程体系入手,分步编写课程教材;针对课程内容特点,采用“循序渐进式、课堂问答式、专题研讨式、专题实战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油气地质评价的工作能力。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油气勘探不同阶段的地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油气勘探新进展资料编写教材,以及采用循序渐进式、课堂问答式、研讨式和课题项目研究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钻采朝深水、深地、非常规、新能源方向迈进,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设置需要朝国际化、创新型的方向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毕业生访谈、国际交流、网络搜集的方式,分析对比了中美两国拥有石油工程专业院校的力学课程的种类和学分设置情况.调查发现两国院校均重视本科生力学的课程教学,强调力学在石油工程专业培养中的基础学科属性;而研究生课程的种类和学分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院校将多门研究生力学课程作为必修/限选课程,而美国院校则更注重学科交叉,更强调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让其研究生跨院系自由选修.建议我国院校根据自身国情、校情,在保证力学教育强度的同时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度,促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构建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高校在利用校园网络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多媒体特性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关系行为方式也渗透出优势和问题。针对目前教学资源管理无序、课程开发环境不成熟的现状,通过教学资源构建因素分析、应用模式的类比,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指出实施优质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决定了高校教学结构体系和运行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石油地质学"是资源勘查专业的主干和核心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引领课程思政,不仅增加了专业课学习的活力,也让思政教育增加了"亲和力"。"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在把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结合各章节原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油气勘探历史、油气勘探实例和石油地质基本原理的讲解,有机地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专业教育、"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教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育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中,把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向而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疫情下"汽车拆装实习"课程无法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结合现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提出了"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线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采用学生自主预习、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案,通过学生出勤率、上课互动情况以及线上作业提交情况作为课程成绩考核依据。实践表明,线上课程教学能有效地在疫情下完成教学工作,也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矿相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针对传统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不足,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和增加了教学挂图、显微图片、矿石标本、教辅材料、课程考核等资料,利用数字化和现代网络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体系,设计并制作了教学图片库、课程考核资料库、教辅材料数据库等资料模块系统,最大限度地进行了资料库建设与功能开发,实现了浏览查询和动态访问等功能,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成果对校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改革具有推动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矿产勘查学”课程是我校资源勘查专业本科生的骨干课程,也是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矿产勘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矿产勘查学课程目标,结合当前国际与国内的矿产勘查技术规范,以及加拿大与澳大利亚高校地学类教学实践状况,基于科学找矿的理念,探讨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拓展了本课程在成矿预测方面的三维定量评价内容和矿产勘查规范内涵,将其外延至国际矿产勘查标准,加强了教学动态性、实时性、前沿性等具体实践.这对于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前瞻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当前油气勘探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了"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为切合本课程综合性、发展性特点,教师知识水平应不断提高;及时补充最新研究进展,增进课程内容充分融合,以完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启发式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以培养更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