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9,(6):74-78
采用《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问卷》对陕西6个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及发展特点,为促进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动机、社会责任动机、媒介信息动机、内在兴趣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和出国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和媒介信息动机显著高于大学生。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水平较好,其中个人发展动机水平最佳、出国动机最差,不同类型动机发展还不够平衡。内在兴趣动机、社会责任动机、媒介信息动机发展趋势几乎相同,降升后明显下降然后回升;个人发展动机保持相当稳定,成绩动机呈升降趋势,学习情境动机总体变化不大,出国动机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小学生12种性格因素量表》调查了云南西双版纳州汉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布朗族120名五年级女生的性格特点,辅以116名男生作对照;结果发现,五个民族女生各因素得分与全国常模有一定差异,不同民族学生个别性格因素发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民族女生的性格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典型行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量表对北京城市学院的53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大学生群体创造力发展水平的特点。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生源地、独生子女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学习成绩排名与大学生创造力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学优生的优势显著高于其它学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带有年级的差异。充分认识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且深入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可能产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和发展辅导,对他们今后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量表法对500名一到四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职业自我效能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组,大四学生略低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最低;职业生涯规划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职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著相关,且职业生涯规划的声望地位因子对大学生职业自我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云 《教育导刊》2013,(11):27-30
研究选取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学生336名,将留守儿童分成父母均外出、父母一人外出.父母均在家三类,父母均在家儿童组作为参照,考察不同留守经历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影响及不同群体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相比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父母一人和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偏低:②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和情绪行为策略:③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土家族儿童均优于汉族儿童;在自我效能和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与情绪行为策略上,初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总结学生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兄弟院校的一些做法,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实行集中管理,二年级开始实行分系管理,将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结合起来。从92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1.在组织上,建立健全各种机构。我院在学生工作处下设了大学一年级教育管理科(简称大一科),科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副科长兼任团总支书记,另外还有5名辅导员,全面实行辅导员负责制,不再设置班主任,每个辅导员管理近200名学生。另外,在学生中还成立了许多小组,如内务卫生检查小组、早操检查小组、通讯宣传小组、晚点名检查小组、上课考勤检查小组等,他们在所分管这项工作的辅导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周日晚上对学生的集中点名开会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使这样的晚点名发挥应有的功能,辅导员在晚点名上必须做到:内容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幽默、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挫折影响强度的调查比较,分年级、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不同的有效途径开展挫折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带有年级的差异。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围绕自我塑造与管理、情绪与压力辅导、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心理素质辅导、生涯发展辅导六个方面构建不同年级大学生发展辅导教育内容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发展辅导,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中央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思想方面有不同的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全面、系统、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年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学生(简称“高职生”,下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着与普通本科学生不同的独特的群体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此,我们立足于实践,以不同年级的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为依据,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针对性、主体性和助人自助原则,确立了面向全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年级实施的目标和内容,旨在构建一个较完整的、可操作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 175 Turkish students by using drawings at different ages understanding of gene, DNA and chromosome concepts. Students from 8th, 9th, 11th grades and, science and biology student teachers were simply asked to draw the structure of gene, DNA and chromosome in a cell and also to give explanations about these three concepts.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age group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for the concepts of gene and DNA. None of the groups exhibit sound understanding and regardless of the age levels, students in all groups had alternative ideas about the three concept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生源趋于多样化,对不同群体高职学生的大学目标设置进行了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自己,非贫困生情感获得方面更有信心;对口单招和提前招生的学生更愿意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普高的学生希望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男生更关注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女生则更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忽略了社会交往。高职院校应重点打造情感融入校园文化、建立贫困生学习共同体、注重分类育人方式、实施素质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外现有的课堂点名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现有方式的不足,引入并介绍了短信猫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其短信接收功能,提出了基于短信猫的课堂自动点名系统,对系统的业务、功能和数据库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给出了系统的技术架构及对应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实际课堂点名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学生入校时英语水平在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我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教学效果显著;同时指出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班级管理,考试管理,教学成果评估,课堂教学与英语等级考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总结了高等院校《管理学》大班教学中存在的四种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行团队学习和一分钟发言制度、以团队点名替代传统逐一点名、充分利用QQ、电子邮件、飞信、博客等新型沟通方式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加强教师自我修炼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模式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高职教育领域推行学分制,需作出较大的结构调整,包括:根据多元化的生源建立分级式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实行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为学生提供柔性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地解决好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合理利用和不断开发教育资源;实施教考分离。以此,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自由性和灵活性,克服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分制之间的许多先天不适应。  相似文献   

20.
Working with a posthumanist approach,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computer software Dexter, used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students' absences and presences, is part of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practices of time, place, space, and matter in Swedish schools. The empirical material engaged with comes from two schools, and the students involved are in grades 7–9. The article creates knowledge on how the digital registration of students' presences, absences, or late arrivals is dependent upon material-discursive practices. The “bodily presences” of students are continually destabilized in relation to Dexter, showing that school absences and presences are (re)shaped depending on relations of spacetimem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