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文坛上,表现“一地鸡毛”式庸常人生的“新写实”小说、“躲避崇高”、消费人生的王朔式小说独领风骚时,人们是否会疑惑地问:难道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学注定与崇高无缘,必然要颠覆理想走向平庸?诚然,离开物质和经济这个基础去侈谈理想与崇高,是虚妄可笑的,但若以为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必然得放逐“理想”和“崇高”,那是否同样褊狭可笑?人类不能没有精神追求,人生不能没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文学也不应例外.我想到了朱苏进.朱苏进是极其看重人格力量和生存质量的作家,也许是军人的气质缘故,他对搏击、较量、奋进有着近于偏执的嗜爱.他欣赏极致境界讨厌中庸之道,赞赏深刻而厌恶平庸浅薄.据说现代艺术思潮的特征是向“日常生活化”靠拢,但朱苏进显然拒绝文学向“日常生活化”认同.在他作品中.没有庸常之辈也没有顽主和侃爷,他对芸芸众生不屑一顾,甚至不屑去表现人类除精神思想之外的其他“极致”,那怕因此沾染几分“不食人间烟火”之嫌也在所不惜.他  相似文献   

2.
成成 《内蒙古教育》2005,(12):45-45
上大学了,仍然无法拒绝那排山倒海的考试和作业。我们绝望而疲惫地倒在课桌上,有气无力地应付着。这是我人生的“黄金时期”,一个叫“厌学”的名词把我囚禁在无聊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3.
芥川龙子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在文坛上颇负盛名。他的短篇小说有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深刻地揭示了私有制社会“人生比地狱还地狱”.在他众多的短篇小说中,《蜜桔》独树一帜,它是芥川作品中唯一的一篇对人生报以微笑的力作。  相似文献   

4.
“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留下这句哲理箴言的是托马斯·卡莱尔。他是19世纪苏格兰评论家、讽刺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法国革命》《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过去与现在》。他的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颇具影响,到了21世纪的今日,我们依旧习惯性地称他为“文坛怪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理论创造是和他的革命风范,崇高品格相统一的。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应同学习毛泽东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格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阐发毛泽东人格魅力,对帮助学生从传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继承和发扬优秀人格精神,培养“四有”新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她从昆仑山走来,将自己对大自然高度的仰慕与人生的崇敬传达给读者,成为具有独特生命意识的作家,她的“昆仑系列”小说震撼文坛。她用冰天雪地里的温情告诉我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崇高。在这个充满浮躁与欺诈的社会里她让我们回归到人最原始的状态“善”,人和人之间还可以如此信任。  相似文献   

7.
文人的骨气     
恩格斯说,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自古至今,中国的不少文人总脱离不了崇高与卑下的两重性。他们既有批评社会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又存在着奴颜婢膝、攀龙附凤的媚态。大文豪郭沫若以一部《女神》震动文坛。晚年却编大跃进歌谣,写无聊的应景诗,看领袖的好恶写学术论著,甚至写诗颂江青。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学”兴起的最为深刻的根源,在于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政治压力。激进主义的政治思潮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成为推动文坛由“五四时代”的“混同”走向“五卅时代”的“清晰”的内在动力。两个不同的文学口号:“为人生而艺术”与“为革命而文学”,构成“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原则区别与鲜明对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苏联“拉普”、日本“纳普”理论交织杂糅,是造成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理论驳杂纷乱的  相似文献   

9.
长篇通讯《演奏崇高的乐章》我是含着热泪读完的,文中讲述了具有钢铁般意志和慈母般情怀的岳阳县黄秀中学校长刘雄辉以教书育人为使命、勇敢地与死神拔河的感人事迹。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崇高”,他在三尺讲台与青青校园,向“应试教育”挑战,向生命极限挑战,谱写了一曲生命没有休止符的人生乐章。他不愧是为人师表的典范,也不愧是新时期优秀教师的代表。他的事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对如何教好书、育好人的深刻思考,譬如他总能在不经意间给学生以启迪,润物无声地教学生走向崇高。教育有两大任务,教书和育人,但是…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评价叶紫的《丰收》说:“……这就是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这是鲁迅对革命文学质的规定。鲁迅从事文艺创作就是从这一崇高的使命出发的。早年他弃医从文,是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所以他在“五四”时期,遵奉“革命的先驱者的命令”,进行创作,助威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前驱”,(《呐喊·自序》)向封建  相似文献   

11.
路遥小说以一种接近甚至迎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对传统的革命现实主义“史诗”进行了全景性的拓展,与时俱进地赋予过往那种“社会主义新人”以新的质素,并把原有的“政治激情”转换成日常化的哲理抒发。这种革命现实主义的写作姿态和叙事方式,背离了后革命时代精英文坛在各种“新潮”观念裹挟下关于纯文学的想象和设计,却满足了普通大众对历史统一性的渴望,弥补了因政治祛魅和市场侵蚀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真空,从而造成了路遥小说不被精英文坛重视却在普通读者中持续畅销的“路遥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围绕着大学生要不要有崇高的道德理想问题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怀着火一般的热情向往未来,决心做一个献身于人民,献身于四化的战士,达是大学生中的主流。另外也有极少数同学缺乏生活的动力,热情不高,他们自认为已“看破人生”,革命、理想都是“空洞”而“遥远”的东西,只有多得些“实惠”才足人生的价值。我  相似文献   

13.
在1987年以《烦恼人生》开始蜚声文坛的武汉青年女作家地莉,被当代文学研究界视为“新写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以武汉为地域背景的中短篇小说《烦恼人生》(1987)、《不谈爱情》(1989)和《太阳出世》(1990)被视为“新写实”的力作,尤其是《烦恼人生》,可以看作是“新写实”的经典。但地莉小说中的生命激情——这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评论界却似乎未注意到。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释池莉的小说。池莉之被文坛注意可能始于1982年的小说《月儿好》,但真正名声大震却是自1987的《烦恼人生》。这部小说真实而不嫌琐碎地记叙了武汉…  相似文献   

14.
“南阳作家群”的崛起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的文学现象之一。它的形成主要与这一地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家们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等多种原因分不开。这批作家的作品也鲜明地带有南阳地域文化的特征;乡土性与当代性、对淳朴民风与崇高人格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展示等。这些创伤特征也成为南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5.
母性的异化─—张爱玲小说母亲形象解析肖朝红张爱玲是40年代上海“孤岛”中崛起的一位文坛奇女子。她以其对人生、社会独到的观察、对人性的深刻解剖、对变态心理的深层剖示震惊了文坛。苍凉、凄艳的人生,无爱的荒漠构成了她40年代作品的基调。在人类之爱中,母爱一...  相似文献   

16.
只要稍加留意.我们使可以感到,当前我们的时代氛围中弥馒着一股怀旧与感伤的情绪:无论是大街小巷传来的流行歌曲,还是文坛上流行的一时文学作品一我们都能从中领略到一种或故或淡的感伤与迷茫,似乎每个作家都有浓郁的乡愁,好家每个人都被就地流放。有人说当今的文坛是“文学循入历史.电影走进青楼”,这话虽然不能概括当今文学的全部.但至少说出了人们对当今文坛的一种感觉.敏感的文人早已敏锐觉察到.文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有意无意地“躲避崇高”。透过这些粉繁复杂的现象静心沉思,我们似乎突然发现:“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崇高论”探析徐晓庚“崇高论”是康德美学的重镇,这一思想集中在“崇高的分析”里。“崇高的分析”对崇高的美0感心理和崇高观念有着许多科学的探秘,这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这不是康德“崇高论”的目的所在,他的目的是通过对“崇高的分析”里的“力的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道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党的革命道德传统境界崇高、内涵丰富。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思想,弘扬我党光荣的革命道德传统,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此简要叙述了中国传统“政德”和我党干部道德传统的基本内涵,论述了新时期弘扬两个优秀的道德传统,大力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独腿人生》写独腿车夫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一内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重点交代了他的年纪——“至少有五十五岁以上”。这样的年纪按中国人习惯的说法,该去“颐养天年”了,然而他仍在用独腿艰难地跋涉在求生的路上,他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他不仅不是一个生活的弱者,反而表现出一种正常人也难有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能够说出“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这样的壮语来。  相似文献   

20.
(一)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生奋斗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理想,是人生的原动力,是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大有作为。如果没有理想,则会使人得过且过,一无所成。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在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