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宝容 《考试周刊》2011,(84):63-63
一、何为动态生成性教学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就要注重教案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精心的“预设”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这句话精眸地指出,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案剧(预设)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动态调控过程,这也预示着“课堂意外”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邓俊 《中小学电教》2010,(2):138-138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教学观决定课堂不仅是课前预设的,也是互动生成的。对教师而言,课堂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新课程课堂十分注重互动生成教学。  相似文献   

7.
苏金生 《文教资料》2008,(29):122-12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语文教师必须厚积薄发,准确定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全面充分地预测学情,营造生成的环境,始终目中有人,关注生成的主体,在教学进程中随机渗透、现场生成.通过反思与警醒提高自己,最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沛然生命之气,这也正是新课标语文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何瑜 《考试周刊》2011,(93):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0.
魏蓉 《文教资料》2010,(10):77-79
传统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旱已成为历史。现在的语文发展到探究式的学习,但教师在实行过程中却缺少应有的标准和目标。互动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模式被广为延用,怎样看待互动教学法,怎样定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生成”,值得教师深入地思考。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该更关注一般的生成,这既是实际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和终身教育的思想。理论的头颅这固然需要急驰,但实践的脚步还需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11.
俞瑾 《教师》2011,(22):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现场中,不断地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更多的教学生成.基于教学现场本身生成性的特点,教师预设得再充分也会有新的生成出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情感不断交流,理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至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捕捉学生的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巧用"生成"艺术,让我们的课堂高效精彩呢?  相似文献   

15.
罗旭梅 《考试周刊》2011,(82):100-100
新课程提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常发现,往往学生的一个精彩回答就会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变得灵动。新的课程资源是一个互动生成的动态系统。教学是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的智慧交流、思维的碰撞,教师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8.
自从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交往,而且还有生生之间的交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融、分享体验的过程,是知识生成与整合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指的是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产生的有价值的新信息,引起对原来地理教学设计的变动,促进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地理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创造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其实现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郝士英 《新疆教育》2013,(7):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互动合作过程中进行。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强调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互动探究合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语文互动合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