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无遮挡发球新规则的实施,使发球的威胁大大降低,从而给发球抢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发球抢攻的技术组合将变得更为复杂,人们的理念亦随之发生改变。在认识上,人们已将发球、发球后抢上手以及三、五板衔接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连贯设计,并且形成了新的发球轮的抢攻体系。与原先的发球抢攻相比,它无论在内涵还是意义上均高出一筹。 本组图片取自德国新秀波尔与韩国名将吴尚垠的对局,由三个部分组成:波尔发球、吴尚垠接发球摆短(图1—7);波尔发球后台内挑打(图8-  相似文献   

2.
冯广龙  游斌燕 《精武》2013,(19):36-37
本文以第51届世乒赛上波尔对陈玘的比赛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波尔在比赛中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技战术特点做了系统的分析,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国内运动员提供技术借鉴。结果表明,波尔的发球、反手接抢.近台攻球得分能力突出。同时分析得出,为了在与波尔的对抗中赢得胜利,应该在提高发球质量、注重落点线路的变化、强化连续进攻能力等技战术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3.
波尔的前三板技术相当出色,这主要体现在他发球的旋转、落点变化较多,接发球的控制能力强,发球抢攻的手段多样化,尤其是正手抢攻的质量颇高。我们挑选出了波尔在不同情况下处理前三板的精彩片段,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分段指标评估和技战术归类的方法对王皓和波尔近期的4场国际乒乓球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将波尔发球的类型和发球抢攻的方式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弥补了以往只研究发球和第三板单个技术的片面性,更好地将战术和技术相结合.三段对比中,波尔相持与王皓有一定差距.争夺前三板是两人比赛的关键;波尔发侧旋球较多选择反手抢攻;发逆旋转球较多选择正手抢攻.  相似文献   

5.
运用统计法、文献法、录像观察法,对波尔的284个发球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引拍时肘部动作多变,左侧下变化多逆转强;中路短球在开局、中局和尾局多变;侧身位,以反手低抛、左侧下、逆转中路短球为主,中间穿插有正手侧下顺转、侧上旋、急上、不转发球;中路短球、右侧下顺转发球、左侧短球在中局数量最多,其他旋转的发球和落点在开局、中局和尾局没有明显变化;关键时,习惯发特别转的左侧下逆转中路短球;发球后抢攻的位置反手位居多,发球后抢攻落点多为中路长球.  相似文献   

6.
第48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半决赛波尔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48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男团半决赛中国队对德国队的比赛录像统计分析德国选手波尔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颖 《体育世界》2011,(7):83-85
为了系统分析2010年德国大众杯邀请赛男单决赛中波尔技战术的运用情况,运用录像观察法、三段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波尔在比赛中的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点,为如何采用有效对策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有效指导左手乒乓球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12):86-97
1 波尔——改变握拍方式,使手腕更加灵活用正手发出两种旋转不同的球组图 A 为传统的正手发球。波尔在发球时动作较小,以使对方难以判断旋转变化。组图 B 为逆旋转发球,即从身体内侧向外侧摩擦球的正手发球。引拍时,波尔的手腕向怀中内收的幅度很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手腕动作,增加对球的摩擦。波尔的逆旋转发球动作非常简捷、突然,这是他发球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胡波涛 《体育世界》2013,(3):28-29,27
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对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观察。分析规则修改后乒乓球技战术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的基本思路。研究显示:重建发球及发球抢攻体系。发球的技术动作、旋转、落点的选择,应突出与自身打法及特长技术之间的衔接,围绕己身的特长抢攻技术,构建全面、立体、多变的发球抢攻技战术体系。接发球朝向"主动、凶狠、全面"的方向转变。注重培养运动员主动相持意识及其衔接能力。此外,须加强专项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11.
发球是各种类型打法的重要技术。发球抢攻已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乒乓球比赛中的前三板球。发球技术好并与抢攻结合,可以先声夺人,还常常可能直接得分。我  相似文献   

12.
发球历来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的主动性技术,它与发球抢攻相结合,构成了最为直接、最为主动的得分手段。然而,自无遮挡发球的新规则实施以来,许多优秀选手赖以生存的发球环节威胁性明显下降。为了保持发球和发球抢攻以往的优势,人们都绞尽脑汁,在规划允许的前提下,挖掘发球技术的潜力,提高发球的技巧和质量,与接发球抢攻增多一样,这都是世界乒坛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2,(8):102-103
“正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攻”是马龙技术武库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依托于他高质量的发球,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手具备的强大杀伤性。比起侧身抢攻而言,反手抢攻的步法调整要相对简单,动作相对更小。由于马龙自身的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所以他在拉这板球时往往更注重旋转、落点以及出球的稳定性。即使对方能扛住这板进攻,他也能从容地在第二板衔接中加快节奏,使出球更具力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4.
发球与接发球是乒乓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发球与接发球的发展特点、趋势,分析研究了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与接发球抢攻、以及判断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9,(11):114-119
用正手发逆侧旋(侧下旋)球是目前颇具威胁的发球技术,世界上很多优秀男选手使用逆侧旋发球的几率很高,比如德国的波尔、丹麦的梅兹,他们对此项技术的掌握十分出色。“钩子”发球属于逆侧旋发球的范畴,这种发球的技术动作更为小巧,并且在隐蔽性上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6.
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和牵制的主动性技术,而利用发球的主动权,为抢攻创造上手的机会,则是体现积极主动的战术组合。因此,发球抢攻历来是进攻型打法赖以赢得主动,打开局面的主要得分手段。每个选手都会根据自身打法的特点和能力,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发球抢攻套路。格氏作为反手能力出众的选手,在发球抢攻的套路组合设计中,理所当然地将反手抢攻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上,以求扬长避短,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17.
26届乒乓球世界杯波尔与王励勤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波尔参加26届乒乓球世界杯对王励勤比赛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找出其优势所在及不足之处, 即:波尔整体技术实力低于对手,但发球、接发球、接球后抢攻质量高于对手,主动相持局面较对手多,对尾局出现的战机球及关键局的控制与把握能力较对手强。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2012年乒乓球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与马龙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张继科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得分率均高于马龙,而马龙在发球直接得分上高于张继科。  相似文献   

19.
26届乒乓球世界杯波尔与王励勤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波尔参加26届乒乓球世界杯对王励勤比赛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找出其优势所在及不足之处,即:波尔整体技术实力低于对手,但发球、接发球、接球后抢攻质量高于对手,主动相持局面较对手多,对尾局出现的战机球及关键局的把握与控制能力较对手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外26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与发球抢攻使用情况的调研,探讨了发球技术的发展趋势,找出了我国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