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消极状态,那么就会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运用心理原理,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原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消极状态,那么就会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运用心理规律,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规律谈几点看法。一、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诱发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性和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消极状态,那么就会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运用心理原理,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原理谈几点看法。一、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诱发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性和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  相似文献   

4.
培养最佳学习心理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效果不同。如果学生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就能对学习充满兴趣,主动学习。反之,处在消极状态下,被动学习,就会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着手培养学生“四个心理”,让他们具有最佳心理状态,经常处于积极、主动、自愿、自觉的学习状态,就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做到科学、艺术和心理的互相结合.心理学证明: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学生处在积极状态,对学习有浓厚兴趣,主动探求知识;另一个学生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提不起劲头,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数学能力就会显出很大的差距.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如何运用心理规律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杨静  陈奋 《广西教育》2009,(2):47-47
成功的数学课必须做到科学、艺术和心理的有机结合。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主动探求知识,思维处在积极状态,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7.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学生处在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就能对学习充满兴趣,主动学习。反之,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无兴趣或为应考而被动学习,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必须要让学生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最佳学习心理状态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最佳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从初一新生班开始进行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包括感觉、想象、思维、注意力、记忆等直接与学习有关的心理活动,同时也包括情绪、情感、兴趣、自我克制的意志品质等一些非智力的与知识基本无关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就能对学习充满浓厚兴趣,主动探求知识,否则,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无精打彩或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学习,其结果就会出现学习效果的巨大差异。要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则必须要有健康的学习心理,而健康的学习心理又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若学生处在积极状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求知识;若学生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厌烦,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数学能力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本文就如何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教学谈几点看法和体会。一、“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求知情境,把教材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课题,转化为学生的欲望和需要。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可打破原来的“沉闷”,促进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同步地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实质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握发声机能,从而进行正确地歌唱.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活动和整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有: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强等;客观方面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的心理调节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教师若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中真正掌握歌唱技能,则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效果不同.如果学生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就能对学习充满兴趣,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孔繁升 《河北教育》2005,(18):21-22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内容。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心理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学科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科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个体的思想感情,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挖掘其潜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一、注意力的培养和利用注意是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对事物的感觉和思维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件。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激发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如果把情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那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促使其情趣的产生,进而对其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心理状态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心理有着很强的情绪性,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作用于人的思维活动;反之,则会对思维造成阻碍。语文学习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共同参与并以心理活动为主的复杂过程。其效率的高低既受生理疲劳的影响,又受心理疲劳的制约,并且后者的制约作用更持久,更严重。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过程的科学性,要尽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学习是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心理状态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心理有着很强的情绪性,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作用于人的思维活动;反之,则会对思维造成阻碍。语文学习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共同参与并以心理活动为主的复杂过程。其效率的高低既受生理疲劳的影响,又受心理疲劳的制约,并且后者的制约作用更持久,更严重。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过程的科学性,要尽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就能对学习充满浓厚兴趣,主动探求知识,否则,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无精打采,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学习,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一项高度复杂的脑力活动,只有大脑所处的状态即大脑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间的协调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习才能够进行.而欲达到高质量的学习,就必须使大脑处在一个最适宜接受信息、理解信息、掌握信息、运用信息的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学习状态.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就能对学习充满兴趣,主动学习.反之,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无兴趣或为应考而被动学习,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必须要让学生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最佳学习心理状态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最佳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最佳学习状态呢?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