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1834-1903),“假如沙子能当汽油,那么我也许早就当上美国军队的将军了。”詹姆斯·惠斯勒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的若干年后曾经这样说过。惠斯勒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的一个行伍世家,17岁进入西点军校。他酷爱绘画,往往将其他科目的学习置诸脑后。由于在一次考试中对化学元素迷迷糊糊,辨认不出,他被开除了学籍。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侣日,纽约索斯比拍卖行爆出惊人消息,美国抽象表现派艺术大师马科·罗斯克的一幅作品《白色中心》(White Center)拍出7280万美元的天价,打破2006年11月威廉·德·库宁(Willemde Keening)的创纪录价格。购买这幅画的是美国著名慈善家、91岁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大卫·洛克菲勒。迄今,《白色中心》被看作战后拍卖最昂贵的画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应希腊科斯塔斯·基里亚西斯基金会邀请,《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李胜先总编于2006年5月29日至6月4日接受该基金会颁发的年度文化大奖并访问雅典。期间,采访了希腊文化部长乔治·武尔加拉基斯(Giorgos Voulgarakis)。  相似文献   

4.
2007年对“垮掉的一代”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值得纪念的事情有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出版50周年,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接受审判50周年,还有金斯伯格和威廉·巴勒斯逝世10周年。巴勒斯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在“垮掉的一代”成员中,他的经历可以说最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5.
一个受尽歧视的孤儿,他长着一头黑色的头发,戴着眼镜,每年都到霍格瓦兹魔法和巫术学校学习。之后,他便有了一边串充满幻想的奇遇。这个男孩就是英国童话故事作家罗林笔下的《哈里·波物》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哈里·波特。《哈里·波特》一出版便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其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哈里系列的第一部199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发行后,随即风行世界,至今这套系列的前三部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售出了3000多万册。最近哈里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魔幻炎杯》的出版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再次刮起了一阵旋风。在美国,孩子像盼望过节一样翘首以待第四部《哈里·波特》的公开销售。按照合约书店不能在7月8日之前出售《哈里·波特》。书店一般都是早上八九点钏才开门,但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于是许多书店都在8日零点开门售书。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城市,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乇夜排队买书的情景随处可见。不少书店老板都说,这咱情况在出版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从7月8日以来,《哈里·波特与魔幻火杯》的出版发行早已打破了出版史的纪录,该书在美国第一次就印了380万册,开门头一个小时就卖出了10多万本,不到一星期380万册就销售一空。《哈...  相似文献   

6.
杨泽 《世界文化》2007,(7):41-43
在二战后涌现的一批英国著名作家中,威廉·戈尔丁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的揭示人性之恶的名著《蝇王》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如《继承人》、《品彻·马丁》、《教学塔尖》等也都在英国甚至世界文坛得到普遍赞扬。但奇怪的是,他的长篇小说《金字塔》却无人关注。1993年9月,在法国圣埃提尼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威廉·戈尔丁研讨会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898年,萨拉·康格女士(Sarah Pike Conger)跟随丈夫——美国驻华公使爱德温·赫德·康格(Edwin Hurd Conger,1843~1907)来到中国,在北京住了7年。在华期间,她曾经多次觐见慈禧太后。萨拉·康格在其《北京信札——特别是关于慈禧太后和中国妇女》(沈春蕾等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以女人特有的细腻,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展现了那拉氏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7,(8):93-94
达明·赫斯特:身价最贵的在世艺术家,《温斯顿·丘吉尔》高价拍卖,嘉德总交易额继续保持内地榜首,大卫首次“洗澡”,马未都2408万买只瓶子,奥运“中国玉福娃”每套售价29万,  相似文献   

9.
张晓刚“大家庭”的后现代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诞生以来,便与绘画相互影响并相互渗透。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如毕加索、奠奈等,都直言不讳地承认,摄影术在其创作中至关重要。当代美国著名画家安迪·华荷、埃瑞克·费斯科尔、罗伯特·朗戈等,也公开声称照片是其艺术创作的素材。但这些画家对照片的运用,都不如张晓刚来得彻底。因为,后者精心地创造了一种“伪照片”的感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由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博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不息的涅瓦河——俄罗斯当代油画精品展”于2月24日~3月5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俄罗斯当代油画近60幅,除了展出刘海粟美术馆馆藏老一辈“人民艺术家”叶赫特、列萨夫·巴列茨的作品外,还展出了活跃在当今俄罗斯画坛的中坚力量亚历山大·贝斯特洛夫、尤里·戈留塔、丘文、哈米德·萨甫库耶夫等人的作品,同时也展出曾在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的顾依达、俄罗斯新一代年轻画家们以及正就读于列宾美院的青年学子们的作品。近年来,俄罗斯油画在与世界艺术潮流的碰撞中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09,(1):338-338
11月20~23日,第10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11月20-21日为专业洽谈日,22-23日为公众参观日。世界旅游组织副秘书长塔勒布·瑞法、纽埃总理托克·塔拉吉、毛里求斯副总理沙·杜瓦尔、萨摩亚副总理米萨·特莱福尼·雷茨拉夫和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部长、副部长等海外嘉宾出席本届展会。湖南省、云南省、陕西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自治区负责旅游的领导亲自率团参会。本届交易会期间共接待9万余人次,  相似文献   

12.
数码雕塑     
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重庆锦瑟画廊主办,欧特克(Autodesk)公司赞助支持的“数码石雕全国巡回展”(上海站)于11月5~27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及多伦路文化街举行。此次数码石雕全国巡展,历时3个月,途经北京、上海和重庆三地,是数码雕塑艺术在国内的首度亮相。参展的数十件数码雕塑作品由来自美国的著名现代雕塑艺术家布鲁斯·比斯利、肯尼斯·斯内尔森、乔恩·伊舍伍德和罗伯特·麦克尔史密斯,运用最新数码设计技术,并在中国本土高水平雕刻师们的支持和配合下,历经数月完成。  相似文献   

13.
俄国作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所著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问世于今,已近一个世纪,在欧美有三十多种文字翻译出版,拍成电影并获奖。俄罗斯的许多出版机构,一次又一次地重印他的作品。在中国,翻译成书的时间是1977年,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相似文献   

14.
艺术品保险业市场之需求 2006年5月26日,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和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该展上近70件的艺术珍品都是莫奈、塞尚、高更、罗丹、雷诺阿、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代表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胡旭 《寻根》2007,(1):15-24
一 “竹林七贤”这一名称的出现,有一个过程。从现存材料看来,是先有“七贤”名称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俄罗斯乐坛出现了一个5人创作小组,他们致力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开拓与宏扬,主张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遵循民族性和人民性的原则从事音乐创作,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绩。这个小组的领袖是米里·阿列克谢耶维奇 ·巴拉基列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永 《世界文化》2007,(7):7-38
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美国非常有影响的批评理论家,著述颇丰,与德·曼、哈特曼和米勒并称为耶鲁四大批评家,人称“耶鲁四人帮”。他的理论,尤其是他的诗的误读理论和影响的焦虑理论对当今学界影响很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0日,随着拍卖师手中木锤的一声脆响,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木特的《阿德纳·布洛赫——鲍尔夫人像》(1907题图)以1.35亿美元的天价成交,爆出有史以来单幅画成交的最高价,比2004年5月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1905)所创造的画价拍卖纪录1.0416亿美元还要高出三千多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美国“霸权主义”,在此期间中外许多学者都对亨廷顿的理论从各个角度作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20.
6月16日是纪念《尤利西斯》和詹姆斯·乔依斯的节日,是一部小说创造的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现在,詹姆斯·乔依斯是那样有名,连那些根本不知道文学为何物,至少是没有认真读过更没有从原文读过詹姆斯·乔依斯的著作的人如我者,也为詹姆斯·乔依斯的大名而激动不已。杜甫有两句形容李白命运的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现在詹姆斯·乔依斯也是千秋万岁名了,而詹的生前与丧事都是相当寂寞的,这也是作家的命运吧。杜甫在同一首诗里还写过:“文章憎命达”,用李商隐的说法则是“从来才命两相妨”。古今中外同理。所以詹姆斯·乔依斯的《尤利西斯》在问世的时候得到的只有恶评。创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任何称得上是天才的创意都构成了对于平庸和惯性的挑战,至少是对于人云亦云的多数是一种不敬。后来呢,后来詹姆斯·乔依斯就火起来了,甚至在中国,他的书同时出了两种中文译本,销量达20万册以上,即使有一半人买了书却没有读完也罢,至少它表达了中国读者对于世界文学瑰宝的兴趣和敬意,表达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人对爱尔兰文学的巨大敬意,它也表示,真正的大师属于本民族,属于那个特定的语言领域,也属于全人类。我很惭愧在这里讲话,因为中国作家协会负责外事的朋友要我一定要讲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