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菊花     
你喜欢什么花?是牡丹、吊兰、玫瑰,还是昙花?而我却喜欢无人理睬的野菊花。到了秋天的时候,绿油油的田野上开满了野菊花,黄的、白粉、粉的,夹在小草中,可好看了。顺手摘一朵,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你仔细瞧瞧,野菊花单单的花瓣既没有牡丹艳丽,也没有吊兰娇柔,只有素雅的美。一阵风吹过,野菊花纤细的枝顶上,那朴实的小花和柔弱的叶子被风摇曳着,让人为它担心。可它却顽强地生长着,默默地奉献自己的美。指导老师:郭力恺野菊花$建业小哈佛双语学校四(2)班@赵涵  相似文献   

2.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不禁笑了。从披上婚纱到现在只有一年的时间,而我眼中的这个记者同样也是一个只有一年半“记龄”的小记者。小妻子眼中的小记者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之一:“甩手掌柜”。婚后的我过了一把十足的“实权派”瘾,家中事情无论大小,都由我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全权处理。菜没了,我要记着去买,床单脏了,我要记着去换;甚至连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也要记着头天晚上想好。而这些事情老公就不用“费心劳神”,他更像一  相似文献   

3.
韩南教授     
韩南(Patrick anan)教授是我在哈佛大学的同事.也是美国汉学界我最敬仰的学者。他的本行是古典小说.而我的专业是现代文学.本来该是“隔行如隔山”.然而我和他的学术关系却特别密切.最近这两年在哈佛.甚至每隔一两个礼拜必聚会一次。共进午餐.我藉此也向他请教学问。去年(2002年)秋季,我开了一门晚清翻译小说的研究生讨论课。他竞主动前来旁听.于是我邀他主持几场讨论:从林琴南的《茶花女》到《茄茵小传》,从《昕夕闲谈》到福尔摩斯,他如数家珍.而且逐字逐句地推敲对照.使我这个粗枝大叶见林不见树的“学者”不胜汗颜.  相似文献   

4.
追寻希望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未来的现实。1982年冬,潘建成抱着“走出大山,到军营大学校锻炼成长”的希望,穿上了绿色的军装,从革命老区河北省涉县一个贫困的山村来到了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火箭兵战士。从古老的太行山步入沸腾的军营,生活环境变了,但是,潘建成的追求依旧,他想上学,他想寻找回往日里失落的“大学梦”。春去冬来,三易寒暑。他全身心地努力过,部队也曾把他作为优秀士兵极力推荐,支持、鼓励他考学,但终因文化基础不好而考场财〕匕。“看来我不是上学的料。”他落下了失望的泪。后来,在指导员和战友们的帮助教育下,…  相似文献   

5.
再见到邱娥国是7月3日晚上。这是邱娥国在全国各地完成了71场事迹报告会后我们再次相逢。仍在他家中,仍是他和妻子涂荔花热情迎着我们。再到他家,是为了了解他为孤寡老人余锦桂送葬一事。“老邱,几个月不见,你黑了,瘦了,也老了。”我说。“嘿嘿,没瘦,没老,原来就这个样子。只是每次外出作报告都要理发、■油。我已经‘伪装’了半年了。好累,好累!”憨厚的老邱捋着两鬓的白发朗声笑着。“这半年,他的血压经常很高,全靠药撑着。我在家老担心他哪天倒下去。不过,还好,报告团就他父子俩体质好,没病过,别的人都病过。”妻子…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所遇的众多导师中,有一位长者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那是七十年代第一春,我这个才从学校毕业、沾了点边的“小老九”,经过一番“再教育”的冶炼,真是幸乎不幸乎,终于被分配到阿克苏报社从事新闻工作了。在这里,我就象一颗被农夫淘汰的  相似文献   

7.
其实,我对于“家园”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 我甚至很少使用“家园”这个词。我的祖籍广东、出生地杭州、19岁离家去北大荒下乡、27岁到哈尔滨上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北京定居,20年中三次搬家——如此四处游走漂泊,早已淡薄了传统意义上“家园”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崔霞 《新闻知识》2006,(10):74-75
转眼间,从事政务报道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从学校一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做政务报道,对于一个学生完成向媒体人转型的重要工作阶段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时候,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政务报道长期以来以“稳”为主,限制多、灵活度小,在很多人心目中,政务报道差不多就等于会议消息、领导讲话,最易写成四平八稳的“大路章”,这种对于政务报道的传统思维“框框”,往往使从事政务报道的记也产生“懒惰”心理,认为不过是听会而已,是否认真听写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呢?而这种惰性对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处于“定型期”的记是很危险的。一位有着多年政务报道丰富经验的老记曾经这样“谆谆教导”我,做政务报道记一定要用心,不用心,混日子也很容易,但是记的各种“功能”就会慢慢退化;用心,政务报道是一个锻炼记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很好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我来自青岛站,今天领到的奖项叫创新奖,其实创新并不是我个人的能耐,这个奖项应该属于我们青岛记者站这个团体。 “空中操场”的报道在南方一些报纸上曾有过,北方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让这一问题稍显淡化。可在城市化日益扩张的今天,蜗居在老城区的学校“缺地”也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恰恰这些老城区的学校往往是当地软教育资源集中的区域,从师资到学生素质,从受关注程度到投入都处于整个金字塔的顶端,但就是一些这样的学校却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于是,在得知青岛重庆路二小提出建设“空中操场”的设想时,我就产生了一个大体的命题,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深入采访,反复琢磨成稿——《“无地可用”,操场建到楼顶上》(大众日报2010年7月7日13版)。  相似文献   

10.
紫金山下,汾河岸边。北京军区某红军团的营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行色匆匆的瘦弱身影奔波在机关与基层之间,他就是受官兵所尊敬的少校宣传股长──阎跃平。乐于“爬格子”宣传股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那一定是阎股长在加班爬格子。这样一来,可就苦了我这个报道干事,得陪着他一块儿熬夜。我们经常一干就到深夜。两个人都是“顽固不化”的烟民,到后半夜没烟抽那是常事,相视一笑,各拉一个烟头点燃,深深地吸上一口之后便接着干活。稿子一篇篇地投寄到报社,但是见诸报端的却极少。我有些气馁了。股长拍拍我的肩膀说:“咱们的稿子肯定…  相似文献   

11.
渴望当记者     
渴望当记者冉启蕾还是孩提时,就有了长大当记者的梦想,尽管初中时在县文化馆办的小报上发表过《我迎着朝阳上学去》、《永远高唱“东方红”》之类的小稿,但我的记者梦仍被上山下乡的暴风雨震碎。当我将这些碎片重新组装时,我又考上了歌舞团,走上了舞蹈生涯;之后,又...  相似文献   

12.
梦回琉璃厂     
"到北京没到过琉璃厂,就不算真正到过北京."1984年刚到北京上学的时候,我听到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孙海东 《军事记者》2004,(12):60-60
认识左振祥是一年前的事。那时,作为这个基地司令部的参谋,他因为业余搞报道搞出了名堂,被政治部主任相中了。就这样,我们走到了一道上。开始,我并不知道小左是个“独臂英雄”,是基地宣传科的于科长讲给我听的:小左是1998年部队减编从外单位交流到基地的。1999年夏天,在保障一次大型演习中。为了保护排除哑弹的战士。  相似文献   

14.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1,(12):40
北京日报10月11日用整版刊出《“拾破烂的女孩”昨进北航》的报道称,河南贫困女孩高旭自6岁起便缠着妈妈要上学,而妈妈却指着仅有的一间破屋流着泪说:“咱家哪里能挤出一分钱?”小高旭为此哭了大半夭,但她从一位拾破烂的老太太那里发现,可以拾破烂换钱。从此小高旭便开始走上了用拾破烂供自己上学的路。她用拾破烂换来的钱供自己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今年又考进了北航。 在上学期间,高旭手里经常提着一个编织袋,课余到处捡拾破纸、废瓶。她还把没有字的纸挑出来,放在枕头下面压平,装订成作业本,为此,有的小朋友叫她“…  相似文献   

16.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17.
我在湖南中等农业教育战线工作了三十二年,对学校图书馆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从我读书到工作的几十年,我感到图书馆确是传播文化科技的重要阵地,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这个“精神粮库”更为重要,同时我觉得学校图书馆也是衡量学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办好学校几个主要条件是师资队伍、图仪设备(包括教材)、教学基地等,西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曾说过:“图书馆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应该有个好的图书馆”。毛泽东同志也强调  相似文献   

18.
就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候,我报了名参加暑期篮球训练。很喜欢篮球的我,那时只是以为,所谓训练只是来玩儿玩儿而已,谁知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为了避开总是热能过胜的太阳,我们只在早6∶30到8∶00和下午5∶30到7∶00之间训练。放假的第一个早晨,也是我们的首次训练,我迟到了,原因是太过留恋那张在平时上学总感到相处太少的软软的床。起床时,我才意识到,篮球训练无情地夺走了诱人的早觉。不管怎么说,那天的训练是开始了,教练在强调了纪律和动作要领之后,是一份能足够撑死我们的“饭前小菜”———绕着三个球场运球6圈,我…  相似文献   

19.
说起来,人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应该再有什么特别牵心挂肚的东西了。您说,什么罪他没遭过,什么福他没享过,什么坎他没跨过,什么大起大落大红大黑大冷大热他没经历过?红楼梦里那首“好了歌”都唱过千百遍了。但是,要有一天,谁要跟我说,嗨,老陆,你们家那一片的住户保不齐从今儿个起就全都上不了网了,我一准儿跟他急。那感觉就跟突然把我关进了小黑屋,或者把我扔进一个深八十米的枯井里后,就没人理睬了一样。  相似文献   

20.
还是在一年以前,我去书店劳动,被分派到文艺柜台。我看到书架上有许多存放好久,好象从未动过的文艺书籍,于是就同营业员谈论起来: “这些书看样子存放好几年了吧?”“可不,打进来后就没人买过,少说也有三四年了。”“这个情况你们事先能估计到吗?”“当然可以。”“那你们不会不进吗?这样既可以避免资金积压,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车力……”“你大概是刚进出版社不久吧。我们和你们出版社是包出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