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建设是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报纸来说,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读者,品牌就是市场。金华晚报在新闻品牌建设中,坚持由点到面,由“专栏”、“版面”到“活动”,努力实现由“品牌个体”向“品牌群体”的提升,力创品牌报纸。建设专栏品牌群精心开设特色专栏,把一个版面的专栏做成品牌,这个版面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品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主要是一个实践中的操作思路问题。笔者近日对《大河报》2005年5月份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尽管它和国内其他地方媒体一样都面临着稿件来源(大多来源于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社)的限制,却在编辑人员熟悉媒体定位和自身优势的条件下,同中求异,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国际新闻编辑特色。一、版面分工——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国际新闻的读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和层次,因而其价值主张也因人而异。《大河报》的国际新闻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设置了多种板块,以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从具体版面分工来看,日…  相似文献   

3.
《大河报》自2002年率先开办情感实录类版“都市倾诉”至今已经6年有余。《大河报》不仅又一次走在了全省媒体的前列,引导了同城都市媒体开办情感版面的风潮,“都市倾诉”更成为《大河报》的知名、拳头版面,赢得了众多铁杆读者。笔者于2005年任该版专职记者(笔名端子),其间采写了5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青年记者》2007,(14):30-31
近年来,一个被统称为情感倾诉类的栏目先后登上了多家都市报的版面。如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开设了“讲述”栏目,郑州的《大河报》开设了“都市倾诉”栏目,《东方今报》开设了“男左女右”栏目。该专栏一经出现,就备受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青睐,阅读率较高,市场效益看好。短短几年,该专栏就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5.
2004年2月10日,河南省《大河报&;#183;“全兴大曲杯”百期新闻热线奖万元大奖有主》报道:普通的新闻线人王计芳凭借自己的细心和热心,为《大河报》提供一条新闻线索,结果连获奖金,直至获得万元大奖。其实,像王计芳这样的新闻线人很多,据《大河报》近期对郑州市综合都市报的新闻统计表明:各报热线版的新闻有80%来自于这些“报料人”  相似文献   

6.
3月23日的《新闻出版报》刊登报刊评介文章:“《大河报》上‘灾难’多”,对《大河报》以比较多的版面、比较集中的方式,大量报道社会新闻,以致“颠覆”、“爆炸”、“死亡”等字眼充斥版面提出非议。其实,这种现象绝非《大河报》一家独有,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媒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7.
一份类似于《时尚》、《VOGUE》、《世界时装之苑》这样的高端时尚杂志会让人爱不释手,反之.一份动辄以CHANEL、GUCCI、LV这样的高端品牌为探讨内容的大众报纸却可能被读者抛弃。究其缘由,综合性报纸属于大众快餐文化,所真正面对的是普通读者.就像太过专业晦涩的术语会让人敬而远之,太过高端的时尚定位也会让人产生遥不可及之感。同时.报纸无论版面规模、图片印刷质量都无法与专业的时尚杂志相媲美.因而其赖以植根的土壤,必须是读者生活的实际环境,至少应在“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视线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副刊作为“报屁股”的编辑理念显然已经过时,因为随着人们对报刊阅读诉求点的变化,读者不仅是纯粹被动阅读的客体对象,而更是主体化的参与对象;报刊的风格也逐渐由意识形态化的“硬性”位移于满足读者生活诉求需要的“软性”。“副刊”为报刊“最温柔的部分”已经由配角变成了挑大梁的主角儿。《大河报》“茶坊”版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自己明晰的定位、平民化的视角、朴素温馨的风格成为《大河报》诸多栏目中一朵亮丽的奇葩、一个耀眼的星座,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21日,《大河报》“匆匆忙忙”连载完了河南省作协主席张宇的长篇小说《蚂蚁》。细心的读者很快发现,《大河报》所刊登的《蚂蚁》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蚂蚁》相比,篇幅要小得多。知情人透露,连载“缩水”的原因是一个叫夏泊的业余作者把张宇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0.
安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殷墟、周易、红旗渠、曹操高陵……这些是安阳的财富,也更是我们媒体人的财富。《安阳日报》创办记忆版已有近五年的光景了。从起初读者的冷落,到眼下的读者热捧,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创新探索之路。《赏阅珍档》、《漫谈安阳地名》、《红色回眸》……一个个特色栏目,拥有了众多的“粉丝”。如何让记忆版贴近读者,让版面有看头?笔者感悟,文化上的亲和力,地域上的亲近感,最能使本地的受众产生共鸣。同时,不单个跳舞,打好组合拳,发现和积极培养一批专栏作者,这是办好专版的基础。总之,用本土“原材料”做好“地方菜”,这是打出自己品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黄逸秋  周志懿 《传媒》2007,(8):33-34
作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在亿万读者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深入人心的程度,是其他期刊所难以比拟的。2005年,《读者》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及其独立的测评机构评为“200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为33.82亿人民币。与此同时,《读者》杂志近年的广告经营额也不断攀升,2006年广告经营额45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连云港日报》改版推出《文化·闲情》,版面定位中提出要“记录文化生活、引导闲适情趣”,要在阅读消遣中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审美和精神愉悦。要实现这样的版面定位,前提就是让读者拿起报纸,可以轻松地读下去,艰深晦涩、枯燥无味的文章只会让读者退避三舍。由此,“让阅读变得更轻松”,也成为《文化·闲情》版最重要的编辑方针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杂志的经营经历了从发行经营到广告经营,再到品牌经营的三个层次。发行经营就是追求发行数量的增长,以取得发行利润。广告经营是将杂志卖给读者的同时,把杂志的广告版面卖给广告商,这就是所谓的“二次销售”。品牌经营是在杂志树立品牌信誉和公众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本刊之外的多元化经营,尽可能发挥杂志的多元价值。 我国杂志人对建立市场性杂志品牌认识较晚,起步也晚。大部分杂志还在发行经营阶段,一部分杂志已开始了广告经营,只有小部分杂志进行品牌的经营。我国现今杂志中称得上品牌的并不多,像《时代》、《读者文摘》这样的巨无霸还难觅踪影。杂志市场还不具规模,也不够成熟,每一个中国人平均每年才看两本刊物。要我国杂志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走完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道路,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师晶 《新闻世界》2010,(8):119-120
安徽日报社的《美术》画刊版面是几代新闻人,历经50年的奋斗,逐步形成的一个无形资产与品牌。本文阐述党报《美术》版面是如何抓策划、抓栏目,抓精品,丰富品牌内涵;如何抓学术,发展树立品牌,不断创新,加强服务,让读者对《美术》画刊情有独钟的。  相似文献   

15.
在远东中创新──浅析《天府》副刊版面语言廖中美今年初,四川日报扩版后的副刊,诞生了一个“新生儿”──《天府》综合性副刊。编辑们在形成《天府》副刊的版面风格上,作了些有益的尝试,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关领导也评价说:“《天府》在规范中创新。”1月份...  相似文献   

16.
南阳“狮面人”杨会民丁术初告成功后,给《大河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会民在信中说,连日来,他一点在为将要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激动不已,这一切是《大河报》牵线搭桥带来的,《大河报》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和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7.
李红军 《新闻爱好者》2011,(20):157-158
2011年4月15日,《大河报》以5个版的篇幅强势推出科技人物报道《中国矮败小麦之父》。随后,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转载,河南电视台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做了一期专题。写人物,以这样的规模去做,尤其是被《河南日报》转载,在《大河报》还是首次。而这样的人物写作,也具有开创意义。稿子刊发后,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致电本报,称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这说明,《大河报》这样的人物报道形式得到了社会  相似文献   

18.
刘希 《新闻三昧》2006,(8):18-19
干过几年记者又当了几年编辑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是记者的“信誉”相当程度上关系稿子的采用率。记者的“信誉”,就是自己的“品牌”。“品牌”虽然不是版面编辑取合稿子的决定因素,但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人民日报社一位著名编辑讲过这样耐人寻味的话:版面编辑选稿的原则是“看稿不看人”,但如果记者提供的稿件常常是半成品,还屡有差错,说好交稿时间常常失约等,不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06,(11):38-38
一报在手,应有尽有 2003年至2006年,《今晚报》连续4年被世界报业协会评为“世界报业发行百强”。2004年至2006年,《今晚报》连续3年入选世界品牌大会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6年以来,《今晚报》实施了调整、优化版面的。三步走”,在全国最早形成了一系列。报中报”的“套报”。目前,所有广告经营实体收入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23%。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输的多样化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多不胜数,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大市场,读者的选择是多元的.不可能耐着性子把一张报纸从头细细读到尾.即使是一个版面的内容也不可能照单全收。多数是先草草浏览一遍.发现有自己感兴趣的报道才会细读。我们就是要设法打造读者感兴趣的“看点”让读者在这一瞥之间被“看点”所打动。一张报纸如果能做到“看点”频频闪现.就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读者,要闻版上也需要这样的“看点”来吸引读者。《吕梁日报》近年来着力于要闻版的改革。为要闻版精心打造“看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