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百所课间操优秀校表彰暨课间操汇操表演大会》于1996年11月16日在京举行。本次汇操活动,由40所中小学进行规定操、创编操的表演。同时,与会领导颁发了百所课间操优秀校、40所中小学汇操表演、区县最佳组织等奖项。  相似文献   

2.
儿童铁环健身操根据小学3~6年级男女生心理、生理特点创编而成。在创编中以徒手操动作为基础,融进了艺术体操、韵律体操、健美体操等内容。本套操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全套操共9节,需时4分3秒。全套操学生最高心率146次/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20次/分左右。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得到了全面锻炼,同时提高了,速度、协调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或课间操中广泛应用铁环健身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上早操和课间操的内容一般都是练队列、做广播操或素质操等,形式单一,内容也比较单调。有的学校做广播操几年不变,影响学生练习兴趣。做操时间如果按每天20分钟计算,一周就是3课时。一学期除去因天气、场地、节假日不能上课外,上操时间可达18周。这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弹力带作为一种新的阻力训练器材出现,因其使用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受到人们的喜爱。纵观我们的雨天室内课,一方面是体育器材亟待开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力量素质有待提高。考虑经济实惠、器材易得、学生力量承受度等因素,笔者选用了宽松紧带代替弹力带的方式在室内课进行教学,以松紧带操的形式进行小力量练习。通过松紧带的阻抗与伸拉运动,发展学生肩、腰、背和四肢肌肉力  相似文献   

5.
<正>当因恶劣天气等原因不适宜在室外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可在室内利用合适的器材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书包是学生的必备物品,笔者针对当下小学生上肢力量普遍较弱的现象,利用书包创编了一系列趣味游戏。一、游戏准备所需器材:重约3k g的书包(图1-1),书桌间隔一定的距离(约0.6m)摆放,座椅需放在桌子下面(图1-2)。  相似文献   

6.
<正> 上午二节文化课后,中、小学一股都排有25分钟的课间操时间,学生都须在戶外做广播体操,个別学校还加有素质操。据随机对初一年级一个班48名学生的豚率测查,课间操后第三节课前,平均脉率为90.23次/分,较课间10分钟后的课前豚率76.59次/分高出13.64次/分。这表明,课间操后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7.
张海平 《体育教学》2011,31(1):41-42
过去,我们学校课间操的内容比较单一,只组织学生做国家推广的广播操。由于几年一贯地做一套操,课间操不仅学生做得沉闷、枯燥,而且兴趣缺失,运动量达不到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课间操进行了认真研究,提高了认识。学校也极力支持课间操的改革,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列入了学校整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课间操的思考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思考在相当年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只注重智育的发展。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对于每天的课间操管理更是……,学生出操与不出操、做操与不做操,就其效果而言是等同的。究其原因,操的固定模式,已使学生失去了新鲜感,甚至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感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意识到搞好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课间操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学校精神面貌的窗口。通过课间操的开展,可以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校…  相似文献   

9.
<正> 过去,我们学校课间操的内容比较单一,只组织学生做国家推广的广播操。由于几年一贯地做一套操,课间操上得沉闷、单调,学生的锻炼兴趣明显下降,运动量达不到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课间操进行了认真研究,提高了认识。课间操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做操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有组织的课间体育活动。不能全面地认为课间操就是做广播体操。国家推广的广播操是课间操活动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课间操在八十年代尤其得到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内容上出现了新的变革。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新操跨入了课间操的行列,这些给课间操的形式带来了生机。为推动课间操的发展,提高课间操的质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急风暴雨般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体委在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中,狠抓了课间操的管理。为了全面提高课间操的质量,近十年来,北京市先后三次召开中小学课间操现场会。北京币中小学的课间操大多为20-30分钟,做2-3套操。一套是广播体操,一套是素质操,还有一套是各校自己创编的徒手操。要求严格,动作规范,锻炼效果明显。北京市中小学的课间操,不仅是学校体育教研组的一项任务,而且被视为是全校性的一项教育工作,是建设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主管校长亲自负责来抓的。他们把一所学校课间操的水平,作为反映…  相似文献   

12.
马吉彤 《健与美》2023,(2):120-122
特色课间操既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又是一门健与美结合的艺术。特色课间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中学音乐教学中有目的地结合特色课间操的动作表现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西藏拉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案例中的特色课间操律动、音乐等进行分析,初步探究了特色课间操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艳萍  袁宏刚  赵惠 《精武》2012,(1):54-54,56
课间操是中小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体育活动,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认真做课间操,是保证课间操的前提,也是课间操发挥最大作用的因素,所以要保证课间操的质量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做课间操。课间操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动作,能够提高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同时提高做课间操的质量。本文针对课间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课间操的创新,以及创新课间操对提高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提高课间操的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课间操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提高学习效果,课间操是中学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在通过观察和调查中却发现课间广播体操存在着不少问题。大部分学生对课间操的目的认识不清,积极性不高。有的动作不到位,有的站在操场上相互讲话戏闹,有部分同学干脆不出操。课间广播体操的实效性不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课间操现场会精神,大面积提高中小学课间操质量,使中小学课间操达到较高水平,市教育局、市体委共同制定了“北京中小学课间操质量标准”,具体如下: 一、课间操的时间每次不少于20-25分钟,其内容应做三套操并要搭配合理、科学。能随季节的变化经常更换。每次做操学生的出勤率要达到95%以上,力争出满勤。二、做操前,集合整队要做到快、静、齐。做操后疏散队伍要有秩序。场地有条件的学  相似文献   

16.
一、改变原课问操评分方法的原因 如何做好课问操的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开展得好或坏关系到校风的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体现出学生的精神面貌。所以,课间操工作要常抓不懈,而且要与时俱进。课间操工作,是由学校德育处领导,班主任参与,体育老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下雨、大风、雾霾等特殊天气情况,这时的体育课就会由室外转向室内。一般情况下,室内体育课就变成了自习课或体育赛事的录像欣赏课。这样显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力量素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它对发展学生的身体能力,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室内体育课的时间,来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从而达到室外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些简单、有趣的室内游戏活动。设计单元计划,首先要保证恶劣天气下开齐、上全体育课标要求的体育理论、卫生保健知识课;其次则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现有能力,自主、灵活安排全员性的室内体育小游戏和室内操,发展学生相应素质。安排的游戏,不仅要练习方法简单、规则易懂、好评价、操作性强;而且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身体水平和接受能力,动作难度、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1,(4):89-90
<正>学校课间自编操教学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深度参与的方式,开启学生的课间生活。通过有效发挥课间自编操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1"与参与课间操约"1000"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相结合,从而形成"1+1000"的课间自编操学练新样态。这不仅把学生从以往单一、重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形成学校体育文化和展现校园体育特色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论述武术操在中小学中开展的重要性,认为武术操是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课间操中一种新的锻炼手段,武术操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兴趣,培养了武术文化建设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都有利于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中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