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生物学“人的性别遗传”一课,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梳理,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找寻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联系点,并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为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莹 《中学生物学》2022,(12):19-21
立足《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挖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思政教育元素及融合点,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意识三方面开展教学设计,探讨“大思政”背景下,课程育人、学科育人视域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美育和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方式和结果中有重合之处,从中提炼出学科美育成就思政教育的两个思维视角,即学科美育的教育过程同步实现学科思政教育、学科美育的教育结果是学科思政教育的基础.教学设计阶段通过教育目标设计系统化、教育过程感性化、学生的深度体验、开放的学习评价四个策略为学科美育成就思政教育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立足课标找寻思政教育的出发点、立足教材找寻思政教育的切入点、立足课堂教学找寻思政教育的生长点、立足课后习题找寻思政教育的结合点、立足课外阅读找寻思政教育的延伸点,以实现生物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生物学教学全过程,通过分析目前生物学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提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开展合适的探究实验,展开多样的学生活动,进行适切的社会实践,并且规范拓宽评价体系,将初中生物学科作为思政教育的实施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而解决目前生物学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高中生物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可从培养社会责任素养的视角出发,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与学生相关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探究活动以及协调校外实践活动共3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生物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材中蕴藏着诸多课程思政素材。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达成育人目标。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科学精神和态度教育以及生命观念教育等方面实施高中生物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学科教学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科融合、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学科知识,还涉及实现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党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巧妙融合,采用综合性教学模式,可以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学是中学自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明晰课程思政与高中生物学专业课程融合目标,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路径和教学方法,可以避免思政教育和生物学专业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为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借鉴,深化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实施生物学课程思政是进一步发挥生物学课程育人功能的时代使命.本文从立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促进生物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采用"一体两翼"模式、整体联动促进课程思政的落地这三个方面,对初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和“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为切入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厘清课程思政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探索中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切入点、创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对在高三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了课例模式的探索,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梳理,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导,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政教育的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阐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现实性,为明晰两者融合能够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和实现协同育人的功效提供依据;探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双向价值,为实现两者同向共赢指明了发展趋向与未来愿景;多角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双向建构之路,为实现二者融合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国家为进行思政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离不开课堂实践。以“基因突变”为例,将地方特色思政元素融入思政课堂,突出地方特色思政元素教育与高中生物学教学融合的有效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以语文学科为探讨“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先行军,投石问路,以多种实践的方式和途径探讨语文学科与思政课程融合施行的教育效应,构建学科与思政教育协同融合,形成育人新常态,实现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双新时代呼唤培育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特质需有中国灵魂,需要全面发展。中国灵魂的培育路径在课程思政融合,全面发展也需要融合,而融合教学难点在“契合”,这就需要教师去“格致”,摆好思政、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位置,探索协同育人逻辑,共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深相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课程思政”价值旨趣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了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其它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以学科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冯楠  高银莉 《物理教师》2023,(8):30-32+36
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各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融合思政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融合思政教育要求,课程内容渗透思政教育元素,课程评价体现思政教育价值,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以德育为先,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与教育的共通性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以下简称“艺术”)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构建好高校艺术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使艺术与思政融合进行而得以双融双促,是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合理要求和必然结果。因为,高校是宣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社会意识形态,需要也必须以思政为引领;同时,艺术中的知识体系、设计思维表达和媒介影像外化本就属于思政工作内容,艺术教学本身就属于文化传播;再次,思政的一些内容需要艺术的融入而具体形象化以深入打动人心,而在高校进行思政融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的艺术形式,会使得艺术与思政的双融如虎添翼。这种艺术与思政的双融是一种学科融合,也是一种课程教学方式;它包括艺术与思政的学科间融合、艺术与思政的领域内融合以及艺术与思政的领域间融合;这种融合绝不仅是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入到课程各个环节的相互融合,最后达到“双促”。双融双促需要选择多方面的有效途径去把握,除了显性课程教学中的学科融合、课堂外的活动融合外,隐性课程中的价值融合也很重要,最终达到双融双促,并潜移默化地在立德树人中活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郭旭英 《家长》2024,(8):59-61
<正>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思政教育,本文对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教育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立德树人大环境下,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教育变得更为丰富。教育部要求充分利用各学科及各类教学方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能力,这为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