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特制的实验仪器,对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中“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与优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定性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还可定量探究呼吸作用的速率,以及温度对种子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等,实现“一器多用”。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经评价量表优化后进行自主探究,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冉永胜 《成才之路》2009,(7):I0006-I0007
现行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中。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对呼吸作用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实验材料选用呼吸作用更强的大豆芽,将教材中三个独立的演示实验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能量、种子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以及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合并在一个装置中一次性完成。改进后实验现象更直观,结果更具说服力,课堂实验占用时间大幅缩短,提高了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该实验的开出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锻炼了动手实验能力。另外,改进后该装置同时便于验证呼吸作用产生水。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是生物学的典型特征,而在演示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拘泥于教材的限定,有必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对实验材料、仪器、设计过程等进行改进,提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直观感受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就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和"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演示实验改进为例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在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有个实验是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O_2,由于该实验过程会产生CO_2,和初中探究实验要求的单一变量原则相冲突,为使实验更严谨,在对该课时教学进行调整的同时,在学生配合下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一、探究呼吸类型 例题1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的类型,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7.
1 探究呼吸类型 例题: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的类型,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8.
盛亚 《考试周刊》2012,(86):145-146
一、实验教学思路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体表现出来的呼吸现象显而易见,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常常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因此,在教学中组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从而获得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广范pH试纸的颜色变化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实验装置简便,效果明显,而且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种子和叶片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种子和新鲜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但按此实验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不论是实验装置还是实验方法上都存在很多弊端。原装置如图1所示。a.原装置的不足。①种子呼吸后释放的CO2会从漏斗口溢散(尽管漏斗口塞放了棉花),因此集气瓶里的CO2浓度不会很高。②CO2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CO2气体,故不宜使用排水法促使CO2从导管里排出。③由于该装置收集的CO2存在溢漏,使…  相似文献   

11.
隋丽 《生物学教学》2003,28(2):49-49
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对上好一节生物学课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物》第一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中 ,两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呼吸作用要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尝试着对此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1 实验材料取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新鲜的绿色植物叶子。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处于萌发初期 ,呼吸作用强 ,吸氧量大 ,用它作实验材料受限制因素少 ,当天准备实验即可。2 实验按图 1装置 ,整个装置不漏气。 2~ 3小时后 ,打开止水夹 ,用手挤压塑料袋 ,使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为更具说服力 ,可以先用未…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在讲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到:“通过实验还知道,没有萌发的种子,也进行呼吸作用,只不过非常微弱,不容易被观测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以上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直观性强,效果好。现简介如下: 本实验的原理是:由于植物体中的所有生活着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据以上原理进行设计,实验装置见下图:1实验操作步骤1.1将细玻璃管弯成直角,较短的一端插入橡皮塞。1.2在玻璃细管中滴入红墨水滴,并做好…  相似文献   

13.
中师《生物学》第一册被子植物的生理———呼吸作用一节中,对呼吸作用的实质没有在实验上进行验证。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植物的种子或叶做呼吸作用的实验,学生更容易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下面介绍两种实验方法。1种子的呼吸作用一个软塑料瓶的一侧距瓶底1/3处挖一个小...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4):119-120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安排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之后,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探究植物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改进,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重视实验创新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知识之一.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通过该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篮子法比较绿豆、黄瓜种子、水稻种子、玉米种子萌发的呼吸速率,以期筛选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最佳实验材料。结果表明,绿豆和黄瓜种子呼吸速率最快,因绿豆易获得且萌发快,推荐该种子为最佳实验材料。采用小篮子法进行初中生物教材呼吸强度测定实验,可简化实验步骤,有利于学生对呼吸作用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探究植物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如果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实验材料都选用黄豆种子的话,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就地取材,将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跟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为"生物是怎样呼吸的"教学内容.教材为了证明植物也能和动物一样通过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安排了1个豆芽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9.
陈世友 《生物学教学》2009,34(12):42-43
本文报告了种子呼吸作用实验装置的多种应用拓展,旨在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笔者及课题团队用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装备,渗透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开展了以测定种子呼吸作用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帮助学生建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