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并且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文化理解素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其是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理解美术观念.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彰显.地域文化是文化形式的一种,它包含了当地的历史、人文等方面,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和根脉.教学中,教师基于现有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关注、融入闽南地域文化的艺术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学生对优秀乡土文化的历史和情感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与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
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鉴别等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认识美术作品,认识到各种美术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内化理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人。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美术鉴赏就是对美的一切事物的欣赏,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现在作为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体现高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主要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活动,既包含对美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与理解,又包含对主题、题材等美术作品意蕴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陈勇 《中国德育》2021,(6):28-31
常态的美术学习强调学生的绘画能力,淡化了对“为什么而画”的思考。小学美术主题课程建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美术主题课程建设的思路是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体验、思考,从认知表象走向主题内涵,从而加强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美术主题课程的开发应站在学生理解的高度,强化课程体系和内容选择;课程的实施聚焦学生能力建构的角度,通过合理的形式、巧妙的方法和恰当的手段予以开展;在评价中教师尤其要把握评价的尺度,关注学生发展。课程建构策略不仅要突显小学美术主题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还助于学生理解主题背后的核心思想,建立良好的认知策略和思维发展方式,引领学生走向美好。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中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提高综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主题式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较好地落实深度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主要从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的策略与设计来谈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家教育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知识内容的类型较多、范围较广,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而主题式教学是伴随素质教育理念落实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将主题式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多元化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深度学习的动力,有效提高其各方面的数学学习技能.基于此,文章从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合理确定教学主题;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凸显主题教学价值;设计生活教学主题,深入理解数学原理等角度,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在初级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运用的探究: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美术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制作中对美术语言的创新运用;引导学生从美术语言上对不同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张曼 《江西教育》2023,(43):34-36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是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欣赏·评述”课程的意义出发,阐释了笔者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理解,并从实际教学中罗列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将美术欣赏课变成师生互动、情感交流、艺术思维碰撞的场域,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需要学生建立科学认识并能付诸实践行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选取“探析二氧化硫的功与过”教学中的部分环节,从模拟主题情景、串联情境任务、引导反思概括三个方面阐述促进知识关联、认识思路与核心观念结构化的设计策略。指出“素养为本”的教学应注重知识、思维和观念的统一,从整体上构建“主题-情境-问题-任务”的结构化。  相似文献   

11.
姚成凤 《家长》2024,(7):144-146
<正>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强调“立德树人,以美化人”。生活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具体策略包括挖掘传统文化、结合主题节日和磨炼学生毅力,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培养道德品质和抗挫能力,同时提高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在提倡素养教育的时代,对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和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但在目前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体验流于形式,缺少美术感觉;表达过于牵强,缺少生机构想;美术语言陌生,缺少生动个性。这种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创意思维,更阻碍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主题化活动研究,用多元学习,提升思考能力;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通过美术交往,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采取现场体验、认识社会和感悟生活等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训练,这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主题化美术活动的研究,让学生深入体验并理解美术语言;让学生从简单评价走向审美判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表达;让学生从文化理解走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苗欢乐 《成才之路》2022,(11):126-128
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是美术课程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加强美术欣赏教学,逐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增强趣味性是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探究提高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策略:结合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探索美术作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立足美术游戏,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开展户外创作,激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站在一个文化探索者的角度去理解相关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为学生的个人美术素养提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范雅茹 《学周刊C版》2023,(9):151-153
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将德育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二是培养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的需要;三是培养和提升道德观察力的需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将德育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个有效途径,分别是:引导学生思考、感受思想文化以及道德信仰与美术的关系;结合地域文化进行美术教学;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校园美术长廊建设;在创作课程中加入传统元素;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安排学生课堂创作。  相似文献   

16.
文伟 《英语学习》2023,(8):37-41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具有深远意义。在英语课程中引导学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项目式学习是深化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开展文化回应性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项目式主题阅读大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学习语言、理解文化,还在实践探究中构建意义、认同文化,在行为外化中表达文化、传承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授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新课标指出,通过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要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相似文献   

18.
李君 《华章》2006,(10)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等。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笔者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利用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一、搜集乡土素材一是组织开展广泛搜集、整理民间美术、工艺作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在情境教学中运用情境式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全面地理解美术作品,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进行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更利于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激发人情感 美术新课程提出:美术教学要渗透美术化层面的内涵,这是把美术教学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来看待其学科价值的体现。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化的传承和交流,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仅以技能、技法占主导层面的状况,增加化含量,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感悟美术化,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美术新课程强调在广泛的化情境中去认识美术。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在特定的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和科学特征”,加深对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美术社会作用的认识。如《上帝创造亚当》、《纺织女工》、《自由领导人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格尔尼卡》、《父亲》等名的中外美术作品,如果不了解其创作的化情境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规定性,甚至会得出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