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2,(2):21-26
燃气发生器的燃烧效率及出口流场品质一直是评价燃气发生器性能的两项重要指标,而燃料的雾化又极大地影响燃气发生器的燃烧性能,因此喷嘴的雾化特性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满足某型燃气发生器流量及燃烧性能需求,设计了一种双离心式喷嘴,以水作为燃油的模拟工质,采用单反相机和马尔文粒径测量仪开展了喷嘴的喷雾特性研究。研究表明:喷嘴的流量、雾化锥角及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值等参数均满足设计指标;SMD值随着喷注压降的增大而减小,但趋势逐渐变缓;当喷雾发展至喷嘴出口一定位置时,各轴向截面的SMD值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开发了一种喷雾式反应装置喷嘴的雾化性能测试系统,介绍了实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验测试内容,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案例。该实验测试系统主要由动力源系统模块、雾化喷嘴模块及测量模块三部分组成,实验内容涉及流量特性、喷雾锥角、雾化均匀度、雾滴粒度大小及分布等参数的测量。通过喷嘴雾化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为改进和优化雾化喷嘴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数,同时也为喷雾式反应装置选择雾化喷嘴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喷嘴的雾化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了不同结构尺寸喷嘴的流量特性、雾化锥角、体积平均粒径和索特尔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最优化的喷嘴结构。根据实验数据,编写了喷嘴的选型软件,使用该软件选型喷嘴效率高,性能参数符合喷雾反应装置的要求。该实验平台及软件的开发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最先进的基础设施,能开拓学生国内外先进化工设备的理念,又能为该反应装置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低压大流量雾化喷嘴主要用于化工、消防、医药等领域,其雾化性能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使用要求。利用高速相机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雾化喷嘴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各喷嘴在不同流量下的喷射压力、雾化角、粒度及粒度分布等雾化性能参数。实验表明:各喷嘴的喷射压力均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各喷嘴雾滴粒度均随流量增大而减小,且都能形成实心锥形喷雾;螺旋型喷嘴的雾化性能最佳,不仅分布均匀,且具备大流量、雾滴粒度小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大空间建筑喷口送风系统的吹风感分布,在大空间实验室中进行了夏季工况的实验测试,得到了喷口高度为4m时人体活动区域温度场、速度场和吹风感的分布.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实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将室内垂直温度和冷吹风感分布的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喷口高度处工况的模拟计算,通过分析3个工况下人体活动区域的吹风感和温度,获得了较理想的送风工况.模拟结果显示,喷口高度为5m时吹风感分布较为理想,温度场和速度场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6.
旋流喷嘴射流宏观及微观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旋流喷嘴射流的宏观和微观特性 ,如表面波的发展、射流破碎过程、喷雾锥角、破碎长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 ,考察了喷嘴结构、喷射条件、射流介质的物性等对空心旋转液体射流特性的影响 .揭示了旋流喷嘴的射流特性 ,有助于旋流喷嘴的设计、应用及改进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理解燃料雾化特性对于燃烧过程的影响,以微型燃气轮机喷嘴组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喷嘴雾化特性测定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针对压力式喷嘴设计,在测量方法上,选用可视化的图像处理技术作为雾化参数测定手段。通过对拍摄得到的雾化颗粒的投影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得到颗粒的粒径和浓度信息。测试实验结果,颗粒粒径测试结果与产品厂家提供参数相近,结果可信,也表明该实验装置可用于研究喷嘴组雾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商用PIV设备及自我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针对水煤膏雾化场中粒子浓度高、尺寸分布宽的特点,采用收缩镜以增强片光源的照度,使得PIV能够拍摄到高浓度雾化场的切片图像;采用600 mm焦距的长焦镜头,使得所拍粒子尺寸的下限可达15 μm.实验结果表明PIV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煤膏雾化场雾化角、小粒径及尺寸分布的测量手段,克服了常规粒子尺寸分析仪器不能用于在线测试大型试验装置中雾化场特性参数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液/液针栓式喷注器单元,研究其在不同径向射流喷注速度下的一次破碎形态,并阐明在一次破碎下喷雾半锥角的形成、压力场分布、喷雾粒径分布与速度场分布。创新点:通过流体体积函数转换离散相(VOF-to-DPM)模型,结合网格自适应(AMR)技术还原了针栓式喷注器单元液/液撞击的一次破碎形态。方法:1.通过VOF-to-DPM模型完成一次破碎过程中对液相的捕捉;2.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后处理(CFD-post)模块进行后处理,得到一次破碎下喷雾半锥角的形成以及压力场、喷雾粒径与速度场的分布云图;3.在仿真计算过程中使用AMR技术减少计算量,节约时间成本与计算资源。结论:1.速度大的径向射流在穿透轴向液膜后会形成一个蘑菇状的头部;扰动在蘑菇状顶端下方形成涡,有助于蘑菇状顶端边缘破碎的发生。2.气动力和表面张力对轴向液膜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直液丝和环状液丝的破碎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液滴的聚合现象,轴向液膜的直径在破碎过程中并不是单调递减的。3.喷雾半锥角的大小和径向射流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一次破碎首先发生在轴向液膜前沿、径向射流头部以及撞击点附近。4.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轴向液膜内边缘的速度较小,直径较大;当径向射流的速度增大时,轴向液膜内边缘的速度值减小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JP2〗现有商业计算软件对燃烧室内的燃烧流场进行计算时存在精度不高、非开源、不可扩展等问题,难以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在前期完成冷态雾化模拟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开源计算平台OpenFOAM的燃油雾化燃烧求解系统,构建〖JP〗大涡求解器,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测量的液雾两相燃烧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得出液滴温度维持在350K左右,表明模拟效果较符合燃烧流场温度变化,系统能较好地展示湍流燃烧流动的反应特性,符合工程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