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指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电学实验的教学,不光要掌握课本上所描述的实验方法,更要在拓展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在高二物理电学实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教学中,试图渗透这种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鉴于教材中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存在药品用量较大、氯气易泄露、尾气难处理等不足,本实验采用"微量化"设计,以较少的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尾气排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节约的理念和绿色化学思想,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许冰 《黑河教育》2011,(9):16-16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其初步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4.
黄菊 《中学教学参考》2012,(17):125-125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认识细菌的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课注重学生研究方法的训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猜想、实验、类推和验证”的方法,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正>1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要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资料并自行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或补全试验,以达到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继承、创新、质疑、实事求是和  相似文献   

7.
1.《生物》(试验修订必修)的主要特点。①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②思想品德和态度观念教育内容和内涵更加丰富;③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④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⑤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STS教育思想;⑦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⑧加强了弹性,精选必学内容,降低难度,同时增加选学、选做和自学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或思考;⑨注重启发性,提高了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物理思想的渗透,使学生领悟物理研究的方法、物理研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更好地渗透物理思想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本文就一个课堂教学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多媒体课件渗透物理思想的教育,加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生物学问题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为例,教师创设葱段“开花”的魔术情境引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葱段为什么会‘开花’?”,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给学生提供黑藻和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植物细胞是否能够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及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小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重要活动,也是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其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践措施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的参考建议,即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实验观察目的;丰富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综合观察;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性观察;评价观察结果,巩固学生观察能力;渗透观察方法,加强学生自主观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93):123-124
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就是拥有诸多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反应现象的原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化学实验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使他们的思想水平、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和谐而全面的提高。一、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开拓探究思路1.生物探究实验有6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起,中学化学教材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观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打破学科界限,采取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方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互相渗透。所以在教学中应善于把其他学科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化学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例如:11H21H31H168O178O188O能组成多少种水分子?[解析]…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平常教学活动中要心怀爱心,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思维;不断思考,同时让学生学会思维;经常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防止学生思维定式,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力强的学生、聪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9页和练习二十三第1、2题有关排列与组合的知识。教学时,利用“观看乒乓球赛”这一情境为线索,重组了教材,将…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化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提出 :“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时 ,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即在进行知识传递和学科能力培养的同时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潜能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因此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 ,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透创造教育思想 ,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已成为现代化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是作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课堂教育的主要任务有3个:思想教育、双基教育、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双基内容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化学老师,就是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与化学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要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教学环节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及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科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包括科学表征能力、关联概括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模型认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优化科学课堂,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持续发生,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育学生的科学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2.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等代数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相互渗透。它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严密逻辑性、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加强能力培养与科学思维方式培养,注重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高等代数教学的重点。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教育教学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教学定位,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一章内容的总结与概括及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于教学之中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