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的时尚杂志市场一直是女性面孔一统天下,近几年随着男性消费品市场的不断扩大,男性时尚杂志开始崛起。男性时尚杂志是指百标读者主要锁定45岁以下、收入较高、属于中国精英阶层的年轻男性,内容囊括娱乐、休闲、健身、服饰等多方面流行时尚生活资讯和信息的定期连续出版物,多为月刊,每期价格在:18~30元间不等,属于高码洋类期刊。它直接反映了域市人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同时也是时尚工业发展变迁最重要的指数。  相似文献   

2.
马聪 《新闻世界》2005,(11):47-48
尽管萨达姆监狱中的生活遭多次披露.甚至连洗内裤的照片都见诸报端.但负责看守萨达姆的美国大兵公开细述萨达姆的监狱生活细节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提前出版的美国男性时尚杂志《GQ》大篇幅刊登美军讲述的萨达姆的狱中生活,许多细节令外界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7,(24):120
这部今年最佳新剧就像一个时光机:再现了1960年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理念等,有着惊人的生活细节和甚至更惊人的香烟烟圈。除了吐烟圈,《广告狂人》还刻画了一个男性至上的时代,探究了男人和女人的距离以及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4.
白领丽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里的男性已经不再是不拘小节的硬汉一统天下了,F4、裴勇俊的迅速窜红,让很多男人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承认“花一样的男子”是如此深得人心。在现实生活中,男人们慢慢地发现应该为自己活着,穿着讲究、生活细致也不是一件丢脸的事,他们开始去掉中国传统的“男人不该注重外表,应讲究内涵……”“男人最重要的是承担家庭的责任”等等观念,继而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的装扮和表达自我的方式。这种“男为己容”的审美观已逐渐从原先的时尚圈延伸到都市里的各个行业,首先在中高端人群中形成一个群体,并向其他的社会阶层蔓延。与其说这是男性审美的一次变革,不如说它是男性自我意识的渐渐苏醒。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9,(18):87-87
老年女性与男性相比,患各类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生活更加不易。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数码迷是被称作“三高族”的年轻群体:高学历、高感应度和高消费能力。目前他们主要是25—35岁的男性,对高新科技敏感,接受快,而且喜欢消费,但收入只是中等偏上水平。他们作为数码时代的物质享乐分子,示范性地将潮流科技转化为全方位的生活体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女性同男性相比,总是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依附于男性,地位低下;进入到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能将家庭照顾得妥帖又事业有成的人少之又少。《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推出的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一经播出就引起轰动,在男权主义同样严重的中国也引发了轩然大波,更多人开始直面当代女性面对的生活现实以及困境。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7,(3):55-55
2006年年底.杂志界大鳄EMAP黯然宣告关闭知名男性杂志《男人帮》(FHM)的美国版,与此同时,另一.家集团IPCMedia则放言将与《玛丽·嘉儿》联手以1800万英镑重金打造全新的女性生活周刊(Prbject Honey)。也就是在这时,一本名为“最后的杂志”的书上市,作David Renard在书中预言“未来25年内,纸质杂志工业将萎缩到10%。”[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女性同男性相比,总是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依附于男性,地位低下;进入到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女性要生儿育女、要工作、照顾家庭,既能够将家庭照顾得妥帖又能够事业有成的少之又少。这也成为桎梏女性的一个枷锁。《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推出的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电影一经播出,就在韩国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在同样男权主义比较严重的中国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使得更多人直面当代女性在生存中所面临的生活以及困境。  相似文献   

10.
他们也许过着二流的物质生活,但却追求着一流的精神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二流处境,并愿意顺应自己的业内秩序。  相似文献   

11.
陈平 《记者摇篮》2006,(8):38-38
民生就是人民生活.大众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民生质量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因此,关注民生应该成为新闻媒体的要务之一.这也是新闻媒体发挥大众传媒功能、推进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外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带给我们的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谈论当今社会生活的时候,很难避开体育和电视。这是因为,竞技体育的竞争,刺激,悬念,极限等诸多因素使得人们既能参与,也能欣赏,形成了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具有较少的种族,文化,距离等障碍,促进了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相似文献   

13.
体育彩票     
最近,我迷上了买体育彩票。对于我来说,买彩票不仅仅是想发一笔横财(这谁不想呢),更重要的是——或者说同等重要的是,买彩票给我的生活注入了希望。原本我的生活过得是有点暮气沉沉,每天干着相同的事情,见着相同的人,动着相同的念头,你完全看不出这种生活的堆积最终能导致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这种堆积的本身有时都会让你感到厌烦,感到了无生趣。但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环渤海地区社会生活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俊旗 《历史档案》2000,(3):113-119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环渤海地区(主要是指今河北、辽宁、山东三省的沿海地区和北京、天津)的社会生活领域与全国一样经历了猛烈的变革,又带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生活层面既出现“西化倾向’,又有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与更新。探究变革的推力,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重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外来社会生活方式的进入(外力)、国内引入机制的形成(内力一)、传统生活方式本身的惯性力(内力二),三者共同引发和推动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变革,这是环渤海地区以至近代中国的普遍社会现象。本文将探讨在社会生活变革中的三重推力及不同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投影及其整合,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叶琪 《视听纵横》2005,(5):115-116
近几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为龙头的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目前已有30余家省市、省会或有影响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些节目大多在频道中支撑着半壁江山。如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都市生活》,北京电视台的《快乐生活一点通》,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4,(2):8-8
有许多人整天忙于丁作,生活乱成一团麻,往往是工作没有起色,却又失去了应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王晓翠 《青年记者》2007,(20):43-43
在CNRS对新闻类期刊的读者调查中《,中国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77%,《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69.7%,《三联生活周刊》和《南风窗》的女性读者分别占到56.3%和51.4%。  相似文献   

18.
粗俗与精致     
程应峰 《湖北档案》2007,(10):39-39
经常有人会问:生活是什么?生活应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生活无法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当然,硬要分类的话,不外就是粗俗与精致,谁都想拥有精致的生活,可对大多数而言,精致离现实太远,只能以粗俗的方式感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9.
转业三年来,我时时注意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事默记下来,在不眠的凌晨或下乡采访途中闭目沉思。  相似文献   

20.
张影 《科技档案》2006,(4):19-20
家庭档案反映了一个家庭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情况,建立家庭档案增添了生活情趣,对家庭、个人和社会都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