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童年时期,每个儿童都有许多玩具陪伴左右,可以说,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玩具是儿章游戏的工具,玩具更是儿童的亲密伙伴。正如儿童与游戏不可分离一样,玩具在孩子的世界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玩具之于儿童如同生命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游戏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游戏不仅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镜子,更重要的是认知发展的手段;玩具则是学前儿童的教科书。结构游戏是典型的象征性游戏,儿童借助结构材料实现对现实的同化。国内外人士的研究多次证明,结构游戏对提高幼儿的一般智力和创造力有明显作用,再次证实了皮亚杰等关于“游戏比专门的知识教学更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许多孩子一呆在家中 ,就是玩玩具、看图书、看电视 ,此外似乎再没有别的内容了。于是不少家长抱怨今天的孩子没有玩的或者不会玩。其实 ,儿童游戏的天空是很宽广的。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家庭中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是孩子自己借助玩具模仿和反映家庭生活的角色游戏 ,也可以是用建构拼插玩具来拼搭一件东西的结构游戏 ,可以是利用拼图、棋类、魔方、套塔、套盒和镶嵌板等玩具进行的智力游戏 ,也可以是玩各种如球类、儿童两轮或三轮车类等运动器械玩具的体育游戏 ,还可以是用电子游戏机来玩的游戏。此外还有民间传统游戏 ,在游戏…  相似文献   

4.
崔群 《山东教育》2008,(12):7-8
在幼儿园观察过程中发现,不管是小班还是中班、大班的幼儿在游戏时,手中都会有一个或多个玩具。此处所谈的玩具借用陈鹤琴对玩具的广义理解:它不只限于商店里出售的供儿童玩的东西,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的东西都可以做玩具。马卡连柯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必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游戏和玩具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现代儿童玩具对儿童的自由游戏产生了种种束缚:限制了儿童游戏的场所,剥夺了儿童想象的空间与自由,过于注重“教育性”对“游戏性”有所削弱,使得儿童游戏产生孤独化趋向。要走出这些束缚就需要:引导儿童游戏回归自然,鼓励儿童自主找寻和制作玩具,玩具设计要体现多元化的功能与价值,把玩具作为情感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游戏往往需要凭借一定的游戏材料。所谓游戏材料,是指以玩具为主的一切可以用来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物品。成人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的初衷是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游戏,以愉悦身心,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游戏材料都能提供给儿童。根据日本 1988年的统计,家庭用品对儿童致害排列前 5名的是:烟草、医药品、玩具、化妆品、体温计①,因此,玩具 (及其他游戏材料 )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人们对游戏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儿童游戏材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今天,游戏材料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托幼机构对游戏材料的管理尚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对…  相似文献   

7.
《家教指南》2006,(6):34-35
儿童游戏的需要产生了玩具。在简单玩具和玩具缺乏的年代,儿童将身边的东西无意中转化为玩具,这一过程本身就融入了技巧、力量和创造性的思维,可以看作是儿童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而时下儿童玩具市场,唱主角的多是运用声、光、电、集成电路等高科技的玩具,真正体现劳动和儿童参与的很少。因此,现代玩具几乎完全以成人的技术来代替孩子的创造,儿童只能在虚幻世界中拥有主动,而往往会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显得无所适从。儿童心理专家指出,这是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另外,儿童游戏的空间也日益受到限制,儿童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大自然的距离远了,缺乏与周围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玩具的影子,玩具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伴随着孩子快乐成长———玩具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玩具是儿童游戏的支柱;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玩具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桥梁;玩具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工具。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玩具。  相似文献   

9.
陈鹤琴先生对幼儿玩具非常重视。他曾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对于儿童有直接的关系,很有讨论的价值。”他还说:“玩具这种东西,不仅仅供儿童玩笑、快乐,实在还含有科学游戏的性质。”廿年代陈先生在创办鼓楼幼儿园时,就对儿童玩具进行研究,他亲自设计,找木工制作了许多适合幼儿的玩具,还从国外引进并加以改进了一些玩具。1940年陈先生在江西创办幼师时,办了一个玩具工厂,江西的竹子资源  相似文献   

10.
1岁儿童 1岁儿童的玩具范围有限,玩法很简单:他们拿到玩具,和其它实物一样,摆弄、敲打,从左挪到右再从右挪到左,装到桶里再倒出来。对物体的这种“研究”是他们的自然需求。在这一阶段,游戏是在直观情境中进行的,玩具和实物类似。这种使用现实玩具的游戏要延续到1岁零7、8个月。那时,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形成,他才能离开直观情境,用相似物体替代缺少的实物。  相似文献   

11.
周爱国 《幼儿教育》2000,(11):39-40
创新能力是由人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创造性个性品质综合而成的一种能力。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想像力、挑战性和冒险性。玩具是孩子的亲密伙伴,是游戏的基础。玩具为孩子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像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玩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一、提供玩具,创设创新条件首先,家长应该提供有利于发展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玩具。如结构玩具(积木、积塑片、胶粒等)、智力游戏玩具(镶嵌板、拼图、各种棋类等)、表演玩具(头饰、面具、木偶等)以及利用废旧物和自然物自制的玩具等等。这些玩  相似文献   

12.
想象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人格化玩具是促进儿童开展此类游戏的重要心理工具。它能帮助儿童自我识别和表达,并形成人类世界的关系和概念。实验证明,人格化玩具比其他功能性玩具更有可能促进儿童想象游戏,其心理和教学评估标准的提出也具有必要性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想象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人格化玩具是促进儿童开展此类游戏的重要心理工具。它能帮助儿童自我识别和表达,并形成人类世界的关系和概念。实验证明,人格化玩具比其他功能性玩具更有可能促进儿童想象游戏,其心理和教学评估标准的提出也具有必要性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卢乐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对幼儿教育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尤其是对游戏有其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游戏是满足学前儿童需要的活动;游戏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活动;玩具对婴幼儿的游戏动机有直接影响,提供适宜的玩具是促进游戏发展的重要保证等。卢乐山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游戏教育思想,她的游戏思想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游戏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指导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为亲子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是良好家庭氛围的"润滑剂",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资源。亲子玩具是亲子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游戏玩具存在缺乏系统性、整合性等问题,我园设计的亲子游戏集游戏课程、游戏玩具、游戏评价于一体,具备系统、整合、便捷等优点,一个小小的游戏包就可以玩转家庭亲子游戏,让孩子能玩、好玩、会玩、乐玩。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游戏是儿童生活经验的反映,游戏内容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因此,追求主题的新、奇,规模的大、全,玩具的真、美,超出了儿童的经验,不利于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必然使游戏的表演性替代了创造性,失却了创造性游戏的特色。创造性游戏的核心是儿童的想象,在发展再造性想象的基础上,促进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因此,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必然是儿童熟悉而有兴趣的,游戏的材料和玩具  相似文献   

17.
游戏进化论     
<正>3位父母关于游戏与玩具的“回忆杀”,3位专家不同角度的儿童游戏观,一所有创意的幼儿园的游戏空间营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始终是最重要的事。虽然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玩具和今天孩子的游戏、玩具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孩子的成长与游戏的紧密关系却依然坚固如初。  相似文献   

18.
在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有许多的“……”、“?”和空白处,这既体现了教材的探究性原则,又给儿童留下了丰富想像的余地。这对于放飞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想像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莎拉·斯米兰斯基是以色列儿童游戏研究的著名学者,尤以社会戏剧游戏研究著称。我曾在一次国际性会议上与她相遇,之后,又读过一些有关她的游戏方面的论著,感到其对如何研究儿童游戏很有帮助。现将她对社会戏剧游戏的部分论述和研究作一简单介绍。关于社会戏剧游戏的内涵戏剧游戏(dramaticplay)是由儿童扮演别人的角色而形成,在游戏中儿童模仿人们的活动和言语形式,利用真实的或想像的道具和自己的经验(这些第一或第二手的经验是在各种熟悉的情景获得和个别模仿而来)而展开。当这种活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儿童合作,并且游戏者以他们…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幼儿行为的发展与玩具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外学者早已多方论及,但大多从游戏的观点来谈论玩具,很少从玩具本身论述与儿童的关系。本文的目的,将从玩具的角度来探寻其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有意为幼儿设计玩具,或提供玩具给幼儿游戏者及老师的教学与父母的亲手游戏,在教具与玩具的使用上,能以新的角度看待,有较正确的依据,这样才有益于幼儿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