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九月。江西三清山。我看到许多年轻的面孔。二OO七年的散文,与这些面孔有关。它们平日里是作为名字出现的,罗列在不同版本的目录里,以不同的字体亮相。但那个深秋的夜里,这些名字以另外的方式出现了,像表情、呼吸与交谈一样温暖和生动。这是一个散文的夜晚。距离消失了,只剩下时间。散文,成为所  相似文献   

2.
祝勇 《编辑之友》2008,(2):64-65
九月。江西三清山。我看到许多年轻的面孔。二00七年的散文,与这些面孔有关。它们平日里是作为名字出现的,罗列在不同版本的目录里,以不同的字体亮相。但那个深秋的夜里,这些名字以另外的方式出现了,像表情、呼吸与交谈一样温暖和生动。这是一个散文的夜晚。距离消失了,只剩下时间。散文,成为所有人奔波和相聚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虽然互联网作为言论自由的工具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共电台和印刷媒体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然是监督权力的看得见的面孔.在西欧,传统媒体需要证明它们仍然有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手捧着记者张建群的新作<面孔--一个记者的采访履痕>,心中不由一阵喜悦.张建群,十几年前那个自信、真诚、勇敢、泼辣却又有些青涩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在我的脑海.看着书中讲述的不同人的悲欢喜乐,品味字里行间的辛劳甘苦,一种感受不由在心底里升腾:张建群成长了,她观察社会的目光不再是那风花雪月、芸芸众生中的小我,而是万方荟萃、风云变化中的大我.  相似文献   

5.
版面是报纸的面孔.就像一个人一副面孔一样.报纸版面的不同各如其面。这面孔或是五官端正,眉清目秀,或是嘴歪眼斜、蓬头垢面,我们对某个面孔看上一眼便可大体判断出其风貌特质。报纸的面孔是通过版面上各个栏目、标题和图的合理布局,通过变化不同的字形、字号.通过各类章、消息错落有序的配置等总体设计显示其个性的。一份报纸的版面决不是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稿及图片的胡乱拼凑和堆积,  相似文献   

6.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7.
陈实 《新闻世界》2012,(10):151-152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面孔。筛选出真正能代表城市的符号,就勾勒出了城市的脸。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各大城市开始认识到自身形象的传播在新时期的特殊价值。如何在众多的符号和冗杂的信息里找到城市的真正面孔,成了城市形象建构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年复一年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忙碌与徜徉,看到一张张青春焕发的面孔,就想:青春多好.干了出版这一行,总想给年轻的学子们一个"立此存照".但是,我们能看到的是莘莘学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轻快步点,可是他们作为个体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却不是他人所能了然的.  相似文献   

9.
版面设计是报纸编辑思想的最后体现.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行家们把版面形象地比喻为报纸的“面孔”.既称“面孔”,就不可能千人一面,就应讲究各自的风貌,使人们透过每张“面孔”,领略到各家报纸的独到之处.从一定程度上说,版面设计得好与差、新颖与陈旧、别具一格与落入俗套,都直接关系到报纸特色的张扬.  相似文献   

10.
出版界和学术界素来是密不可分的,曾几何时,学术界的专家们的作品离大众是那样的近,可是这些年来,学者、大家们的作品都成了稀罕物,或者面孔严肃地摆在书架上标明"学术专著"的区域中,或者干脆仍以稿件的状态被冷落在自己的抽屉里(电脑里),市场上所见的甚少.那么,又为何要隆重推出一位已故的老诗人、翻译家翻译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呢?  相似文献   

11.
郝心 《新闻世界》2006,(11):50-51
他们是阿富汗社会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斯拉夫面孔见证了他们的阿富汗母亲与苏联军官父亲过眼云烟般的爱情。他们只有几百人,但关于他们的话题如今仍是一个禁忌。[编按]  相似文献   

12.
一组春运图片,看后留下较深印象.其中一幅:两个孩子趴在候车室椅子上,睁大眼睛望着四周,眼神里有几分新奇,几分焦急,也有几分无奈.看着图片,让人心里升起一丝同情,一缕关爱,希望他们早点结束旅途颠簸,回到温暖的家.图片说明是一首诗:"在这拥挤的人潮中,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身影,尤其是一张张稚嫩面孔,见证了这个悲喜交集过程中别样温暖."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2月26日,温馨的圣诞节刚刚过去,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小镇,漂亮的6岁小女孩琼贝纳特.拉姆塞,被发现惨死在自家的地下室里,这个有着天使般面孔的小女孩,是美国家喻户晓的“选美小皇后”。谁杀死了小贝纳特?一时成为全美最扑朔迷离的话题,令人吃惊的是,历经长达两年多的调查后,今天,它依然是个悬而未解的谜!  相似文献   

14.
尽管经历了古典、明代、当代的不同面孔,自由主义仍遵循其内在演变逻辑,它始终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制度根基和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5.
大半天地在校园里转悠,报社里常常不见他的身影;黄昏时分,那胖乎乎总是带着笑意的面孔照例在办公室里出现了。没看他怎么忙乎,第二天的文汇报上总有他的报道见报;有时一、二版同时刊发他的新闻稿。这就是文汇报教卫部记者张自强。一些青年记者惊异于他的发稿量,称他是“高产记者”。他从事新闻工作34年,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创出了  相似文献   

16.
Q版:集体默契的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人,是老黄瓜刷绿漆,扮着可爱装着嫩,有着阳光灿烂的"柠檬茶面孔",生气勃勃的"维C笑容",可爱的"还珠格格眼睛"。在天真的糖衣里,包裹着阿Q的精神胜利长枪;在嬉笑怒骂间,戳穿世俗的一本正经  相似文献   

17.
党报为何长期以来给读者的印象是老面孔、冷面孔、死面孔,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鼍的政务报道稿件呆板、老套、落俗,一直走不出围绕工作、围绕领导、围绕会议的模式,因而缺少新闻,缺乏新意,写作程式化,读者不爱看,领导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6,(21):10-10
出现在中央电视台6月5日的《新闻联播》节目里的主播不再是罗京、邢质斌等老搭档,而是两张“新”面孔——康辉和李梓萌。康辉和李梓萌都是央视新闻频道其他栏目的主持人,但从未主持过《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工厂是我常去的地方。每每翻看在那里拍摄的照片,画面里有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也有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一张张面孔的背后是再苦再难也要在一起的人间真情。与平日里车间内埋头忙碌、面无表情的场景不同,当你真正走近这些为生活负重前行的人们,你会发现另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小人物"们认真用力地生活着,正如你我。在即将告别2019年、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用镜头记录他们,正如记录这个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希望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不被生活所负,用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丝涟漪。  相似文献   

20.
都市报先后提出了做主流媒体的办报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不少媒体努力寻求时政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以体现新闻的高度和政治影响力.《衢州晚报》不断颠覆老传统,在时政报道领域进行了各种尝试,把一些政治味浓、面孔严肃的时政新闻"装上"了一张生动鲜活的面孔,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