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PISA2009阅读试题、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为样本,从试题数量、问题和指导语、试题难度和评分标准等方面比较了PISA阅读开放题和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开放题的异同,为中考语文开放题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素养培育与测评方面,PISA与PIRLS为我们提供了参照,为我国大陆的阅读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依据PISA与PIRLS,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阅读的社会性、阅读乐趣和终身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材料选择,构建全面科学的阅读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完善阅读课程标准,加强开放题的编制与评分指导,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系统进行阅读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3.
提高开放题评分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是目前教育测试中的难点问题。文章就开放题评分标准的结构和计分方法、评分标准的编制方法、评分的基本原则、评分质量控制等方面,对PISA开放题评分与国内高考开放题评分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开放题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考试改革向来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分析PISA阅读素养测试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PISA的阅读素养架构为蓝本,分析2002~2009这八年间上海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以此为突破口考察国内语文阅读考试存在的问题,探查语文阅读考试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观点     
《语文学习》2010,(1):68-68
《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12期夏雪梅《论PISA阅读素养开放题编制的技术》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阅读素养被界定为“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PISA主要考察检索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三种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PISA2009阅读素养框架主要监测学生的反思和参与能力,从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制定出七个能力层次,据此设计的试题更贴合学生实际。本文借鉴PISA命题理念与命题技术,通过PISA试题与中考阅读题的微观比较,探寻PISA对中考阅读题命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冯渊 《考试研究》2013,(6):9-16
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图文组合材料”题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PISA阅读测试和中高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为例,剖析其异同,探讨PISA试题对中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阅读、数学、科学是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所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PISA2006中对阅读能力的定义、文本格式、研究工具、评分重点等方面都做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语文探究题频频现身,细加分析不难发现:一些试题缺乏层级差别,提问方式较为刻板单一;命题人员拟题时可能有很好的设想,但阅卷者没有合适的评价量表作为评分依据,试题很难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借鉴PISA阅读题以及我国传统文言读本的讨论题,建议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宜先在难度上区分出较为详细的能力层级,在文本选择和试题设计上,依据能力点的要求逐一落实,尽可能杜绝千题一面、缺乏思维力度的"伪探究"。  相似文献   

10.
PISA测试作为本世纪初涌现的一种新型国际学生评价项目,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国内基础教育界的重视。本文拟从PISA文本选择的角度,以2009年PISA阅读素养测试为基础,对PISA阅读测试与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作比照分析,以期对我们的现代文阅读测试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