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后”一代被认为是“问题的一代”,“8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通过分析“8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基本特征,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8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两课”的教学模式与“80后”(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多维化、接受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接受方式的多元化等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使得高校“两课”教学效果成为全国性的难题,问题“甚为忧虑”。因此,针对“80后”大学生的特点,如何借鉴、应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高校“两课”教学信息传播及“80后”大学生的信息接受模式,提高“两课”教学的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集鲜明的优劣势于一身的“80后”辅导员,面对个性更加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如何应对“90后”,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80后”辅导员的优劣势的基础上,试图就“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80后”、“90后”大学生由于其出生的客观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与以往年代大学生的差异导致其思想状况的特殊性,当前在校的“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比以往更复杂,更多面,对“80后”、“90后”大学生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塑造了“90后”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也决定了其特殊的思想发展需求。这给与他们具有很多相似代际特征的“80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要使“80后”辅导员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满足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需求期待、符合“80后”辅导员心智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实现大学生发展成才与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80后”的大学生呈现出与60、70年代的大学生不同的鲜明个性特征,他们缺点突出,优点也明显,明确认识“80后”大学生的特点后,教师就可根据其特点扬长避短,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行而有效的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8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近现代主要的几种教学方法,在最优教学方法的要求下提出对“80后”大学生最优教学方法的选择观点。  相似文献   

7.
许继亮 《文教资料》2010,(8):206-208
“80后”“90后”大学生是目前高校的绝对主力军.他们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变化,这就要求高校需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更具针对性。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针对“80后”“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80后”大学生是成长在我国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成长所受的教育与所处的环境,使这一群体的政治意识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若干特点,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加强对“80后”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教育,对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8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也经历着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出现的后现代色彩的洗礼。经过对“80后”大学生的调查可见,目前这一代大学生虽处于“现代”的社会阶段,但他们身上已经深深烙上了后现代主义的色彩与特征,具有十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从多元价值、放逐理想、张扬个性和虚拟生活等方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理想信念教育、德育统一标准和现实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挑战。因此,我们要充分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从价值取向、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生关系和实践策略等方面,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构建适应“80后”大学生“后现代主义”倾向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迎接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江苏扬州大学水利学院“90后”青年志愿者日开展主题为“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活动。100多名“80后”大学生志愿者将象征志愿标志传递给“90后”志愿者,将延续“80后”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薪火相传,现场“80、90后”大学生志愿者拼成一个巨大中国志愿者标志。  相似文献   

11.
“80后”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因“90后”大学生的个性凸显,以及“80后”辅导员过重的角色负荷与较高的自我期待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身处多元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的社会环境中而产生的角色困扰等影响。给“80后”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80后”辅导员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努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探索“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实现大学生发展成才与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雷宇 《华章》2012,(12)
“80后”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师和“90后”大学生共同形成了当前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80后”大学教师在教学方面既有年龄和知识优势,又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90后”大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但又浮躁缺乏耐心.这两个年轻群体应当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优势、克服缺陷,实现共同成长,同时也需要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80后”辅导员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 《教书育人》2010,(1):94-95
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队伍。就现阶段而言,“80后”辅导员正大批走上工作岗位,客观地分析“80后”辅导员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我们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4.
鲍爽 《华章》2013,(13)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 “80后”辅导员面对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一代青年学生,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在工作中探索有效的措施,做好“90后”学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80后”大学生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社会上一直被称做“80后”大学生。这一命名与一些社会事实有关:第一,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第二,他们拥有主要以金字塔式的应试教育为基本经历,社会教育相对滞后;第三,“80后”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以一批少年作家在市场上彰显出来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16.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是指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新一代青年群体.相比80后而言,“90后”大学生完全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个性特征十分突出.通过对浙江大学的“90后”大学生进行关于政治价值观及其受信息技术影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本文集中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90后”大学生政治认知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和状态?第二,“90后”大学生通过怎样的渠道、偏好怎样的方式实现政治意愿的表达?第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实现对“90后”大学生政治认知和政治表达的正确教育及引导?把握好以上三个问题,对于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席捷 《课外阅读》2015,(4):228-229
如今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尤其以199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为主体。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迅猛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特点。分析“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现状问题,为加强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创新点。  相似文献   

18.
“90后”大学生有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特点有别于“80后”大学生,对此,只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90后”大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9.
“80后”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是自恋与自弱并存。自恋与自弱的心理如何形成以及对“80后”女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什么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关于“80后”的提法始于21世纪初,逐渐成为了对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的统称;随着大学扩招,“80后”大学生群体也成为其中最主要的组成群体。本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和资料检索,力求将关于“80后”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的各方社会评价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归纳;同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案调研等,力图较为客观地展现“80后”自身对于社会评价的回应以及对自我价值取向的认知。本次调研中,“80后”既是被研究者,又是研究者,议题式讨论了人生观、政治态度、代际关系等价值取向相关话题,并尝试论证“80后”区别于其他时期社会群体的群体特征和其转型期成长背景的社会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