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沙鸥翔集”一句,《语文教参》将其翻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将其中“沙鸥”的“沙”.翻译为“沙洲”,网上众多翻译。亦如此解释。其实,这种翻译是错的。  相似文献   

2.
寻梦     
是梦 ,坚定了情系中原的文天祥 ,尽管命运多舛 ,但始终“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誓不休” ;是梦 ,激励了烽火扬州路上的辛弃疾 ,尽管古稀之年 ,仍感怀“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梦也促使了桀骜不驯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一袭布衣飘然而退隐 ;梦更支撑着凄凄惨惨的李清照 ,尽管孤芳 ,飘泊中仍在“寻寻觅觅” ,怅想“月满西楼”。我也有梦 ,梦在心里 ,似隔着轻纱的美女 ,似含茹着神奇生命的蓓蕾 ,似幽静山谷中一缕花香。我的梦 ,我渴望。它时而深邃似乎望尘莫及 ,时而清晰似乎触手可得。我并不希冀有维纳斯的魅力 ,也不梦想拥有蒙娜丽莎那…  相似文献   

3.
作文两篇     
1.献给老师的歌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是港口,是指明灯……赞美的词汇用了多少,可是都形容不出我心目中的老师;老师的表情也是丰富多彩的,时而和蔼,时而严厉,时而活泼,时而欢笑。他就是教过我的众老师中,到现在仍镌刻在我脑海深处的,七年级时的班主任——彭老师!  相似文献   

4.
轰轰烈烈的一场雨把校园带进了美丽但夹杂着伤感的秋季。走进叶了的世界,我的步调也跟着慢了下来。可能是因为我的名字和邪满天飞舞的精灵异曲同丁吧.我总对它们怀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愫。地上,一层厚厚的在斜阳下闪着微弱光芒的落叶,时而静静地躺在没有温度的地面,时而随着掠人发丝的秋风翻飞起舞,旋转亦或翻腾,飘扬亦或游荡.竭力张扬着它们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云     
仰望天空.你会看到蔚蓝无比的天空中飘动着活泼好动的云。云的美丽无法形容.它变幻莫测。时而有。时而无.时而大.时而小,时而宽.时而窄……不信,你瞧!  相似文献   

6.
张亚红 《文教资料》2013,(22):20-21
《燕京岁时记》清代富察敦崇所作,是一部按一年四季节令顺序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民俗学的资料。尤其是岁时民俗,作者“岁时而记游览,似属于例不合。然各处游览多有定期,亦与岁时相表里”,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秋游猴石沟     
秋天的一个早晨,我跟爸爸去游家乡的猴石沟。沿着小溪往前走,溪水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水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溪边的草木此时已换上了秋装,野菊花赶趟儿似的竞相开放,绿油油的枝条衬着金灿灿的花朵,悬挂在崖边,好似  相似文献   

8.
"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同样有着"课似看山不喜平"的要求."不喜平"的课堂源于课堂教学节奏的不断变化,具体表现为课堂主次分明、收放自如、疏密有致、动静交替.学生在富于变化、合乎规律的课堂中有时而亢奋、时而舒缓的享受,必定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这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这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  相似文献   

11.
曾荣 《文教资料》2011,(1):41-43
本文认为手机休闲娱乐类短信的反复、押韵、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数量象似性原则的具体运用.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休闲娱乐短信的修辞特征.以从象似性研究短信创作和理解的理据。亦拓宽象似性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大漠平静时,明朗旷达;大漠咆哮时,阴郁烦躁。我的性格也是时而开朗,时而阴郁;时而温柔,时而暴躁。大漠赋予我性格。我爱大漠,爱她的庄严与博大,亦爱她吞噬一切的力量,最足以激发我苦斗与奋战的意志。我爱大漠,爱她的朴素和单一,亦爱她飘渺的海市蜃楼,最能激发我的幻想与情思。古人建筑那座瑰丽的敦煌石窟,便是受了沙海蜃楼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远方     
独坐窗前,听花在黄昏凋零的声音,时而如锦帛劈裂,时而似古卷遭风。月光让回忆布满清辉。剥开时光,再次审视一次错误引发的那场灾难,它就潜伏在我的心中,久久难以抹去。1997年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收词语三十七万五千余条,是当今世界上收集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词典。就其总体质童而论‘如果说它是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达到了当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绝非溢美之辞。但是.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像《大词典》这样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有疏漏更是势所难免。笔者年来阅读《三礼》.遇到难解之处,经常翻检《大词典》。翻检之中.时而得到疑窦顿开之乐.时而亦有大惑不解之疑。今拈出所疑者若干条.试抒一孔之见,名日献疑.敬请方家踢教。【成婚】亦作一成昏”。结婚。《左传》…  相似文献   

15.
与生活谈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天我们都在与生活谈判.都在处理生活中那些纷繁复杂的事情.时而高兴.时而着急.时而激情昂扬.时而内心失落惆怅。  相似文献   

16.
我心体验     
《43210,入托倒计时!》,一颗胶着的心随着文章跌宕:时而困惑,时而豁然,时而畏惧,时而兴奋……就如同女儿当初的入托情形在我脑海回放。不经意间,女儿都快托班“毕业”了,回想起来,似有一种心结难以释怀。女儿属于平易型气质,这3年没让我太费神:3个月,她就不需要我夜间喂奶了;4个  相似文献   

17.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转之笔,则文势不曲。"清代文人袁枚也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他们都是在说写文章尤其是写记叙文最好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落崖惊风,时而小桥流水,引得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悲  相似文献   

18.
作家孙犁说过:入情入理,就成艺术。在课堂教学中,那有感情的朗读亦是艺术,或是艺术再创造。学生的朗读有感情了,就不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当他们的声音随着课文句子意思而变化,时而亲切、时而悲愤、时而轻快、时而沉重之时,你就知道学生的思想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19.
陈子娟 《考试周刊》2011,(28):33-34
象似性理论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自然的联系.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当代认知语言学对象似性研究的基础上.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中,初步探索象似性在意识流小说中的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小编"点"歌】歌者汪明荃,她不是最美的,然而,许多时候真正让人感觉到的美不是完美的脸孔和魔鬼的身材,而是令人销魂的气息。令人销魂的气息也许有着千万种的诠释,时而冷傲如冬夜的寒月,时而温婉似春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